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书法鉴藏录:个性鲜明,各展风采

民国书法鉴藏录:个性鲜明,各展风采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鲜明各臻其妙民国时期是个性张扬的时代,书法艺术同样显露出个性张扬的一面。他认为这些书家各有千秋。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其评得如何,但足可说明各家书法各有所宗,绝无千人一面之嫌。四人作品,个性鲜明,各领风骚。简经纶于汉隶尤其用功,能得各碑风范,风格苍朴,尤擅写章草,参以流沙坠简笔意,与邓尔雅相比则较放逸率意,意态自得。罗叔重为人疏狂放达,纵情于酒,以鬻书、篆刻自给。

民国书法鉴藏录:个性鲜明,各展风采

个性鲜明 各臻其妙

民国时期是个性张扬的时代,书法艺术同样显露出个性张扬的一面。今天,当我们翻开民国二十一年(1932)中华书局刊行的《当代名人书林》,只见这部线装书收入的宋伯鲁、陈三立、郑沅、黄侃、符铸、方岩等124位书家作品,不仅真、草、隶、篆诸体皆备,而且面貌不一,风格迥异,不用看款便知是何人所作。

俞建华先生在《游云惊龙——书法艺术鉴赏》一书中将民国时期的44位书家分为“气”、“韵”、“文”、“质”加以品藻鉴评。“气”,指气势、气概、气脉、气局。“韵”,指风度、风神、风韵、风趣。“文”,指姿态妍媚,笔法结体精熟。“质”,指格局端谨淳朴,笔法质直多骨。他认为这些书家各有千秋。如郑文焯,他品评说:在“倡碑”的风气中,他不追随方正刚狠的时风,却更多的融化南碑高浑冲和之气于笔端,故既具北碑之质,又得南碑之韵,于沈曾植外另树一帜,以“韵”、“质”胜。对徐生翁,他品评说:在隶书的根底上,又取法六朝,于书坛众多的流派中别开蹊径,力求生、冷、拗、稚,使人耳目一新。追求天趣,固是书家卓识,但略嫌著于痕踪,反不如齐白石黄宾虹画家之书来得自然,以“质”为胜。对张宗祥,他品评说:平生着力于晋唐法帖,功力深厚,善以硬笔作书,灵动飘逸,后取法李邕,于董其昌外更增气势,“气”、“韵”、“文”、“质”中更以“韵”、“文”胜。对刘孟伉,他品评说:早年从政,但文翰功力很深,对六朝墓志、钟繇、欧阳询取法颇多,并融入篆、隶笔法,书风刚毅率真,几可夺于右任之席,“气”、“韵”、“质”三者兼具。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其评得如何,但足可说明各家书法各有所宗,绝无千人一面之嫌。

民国时期,有四位知识渊博的书家享誉海内,他们也是当时政坛的风云人物。他们是吴稚晖胡汉民、于右任、谭延闿。吴稚晖精于篆书,胡汉民工于隶书,于右任长于草书,谭延闿善于楷书。吴稚晖“结体高古,饶有天趣”;胡汉民“清华朗俊,不激不厉”;于右任“倔强痛快,气魄伟岸”;谭延闿“骨力雄厚,峻拔温润”。四人作品,个性鲜明,各领风骚。

尔雅、简经纶、罗叔重是民初至抗战时期前后的香港书家。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在书法上却各具独特面目。邓尔雅曾于日本美术,他精擅训诂文字学,于大、小篆娴熟至极,能随手写出并加以变化。楷书出自六朝碑刻而参以邓承修笔法,后复钻研明黄道周风格,篆师邓石如而上溯秦石刻,劲利处则追随黄牧甫遗风。其篆、隶书时有楷书之法,而行、楷书又颇见篆法行笔,结体严谨,使转处圆转流畅,可见能集诸法而融会贯通。简经纶于汉隶尤其用功,能得各碑风范,风格苍朴,尤擅写章草,参以流沙坠简笔意,与邓尔雅相比则较放逸率意,意态自得。写甲骨则戏用钢笔为之,篆刻亦雄奇古厚,远宗秦篆及金文。罗叔重为人疏狂放达,纵情于酒,以鬻书、篆刻自给。他篆、楷、隶、行无不精擅。楷书从碑入,参以褚遂良法,亦能变化宋徽宗瘦金体。隶书出入汉碑,尤得力于华山诸碑,亦参陈鸿寿意趣,拙厚中见洒落,又能反白为墨戏拟为“黑老虎”体。(www.xing528.com)

黄宾虹篆书五言联

简经纶隶书五言联

王寿彭楷书七言联

赵叔孺行书八言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