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碑帖互通,不拘一格民国书法鉴藏录

碑帖互通,不拘一格民国书法鉴藏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帖互通不拘一格民国时期的书法,碑帖交融,不拘一格,各具千秋。无数书坛学人据此研习书法,构成了源远流长的帖学传统。所谓碑学,即崇尚北碑之书派,与“帖学”相对。后人亦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帖学在中国书坛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到清代中期则衰微不振。与缺乏个性的馆阁体书风相比较,民初帖学书风显得充满激情与生命力,这也是书法审美性日益突出的重要表征。

碑帖互通,不拘一格民国书法鉴藏录

碑帖互通 不拘一格

民国时期的书法,碑帖交融,不拘一格,各具千秋

所谓帖学,是指在《淳化阁帖》等刻帖的影响下形成的以晋唐以来名家墨迹、法帖为取法对象的书风。中国书法在汉魏开始成熟,至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造诣已登峰造极。至唐宋,二王书法备受推崇,不断被摹刻成帖,广为世人追效。无数书坛学人据此研习书法,构成了源远流长的帖学传统。

所谓碑学,即崇尚北碑之书派,与“帖学”相对。清嘉庆、道光以前,书法崇尚法帖,自阮元倡为南北派论,包世臣、康有为继起提倡北碑,其风大盛。后人亦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帖学在中国书坛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到清代中期则衰微不振。民国时期,以帖学为宗的书法重放异彩。与缺乏个性的馆阁体书风相比较,民初帖学书风显得充满激情与生命力,这也是书法审美性日益突出的重要表征。此时以帖学为宗且以楷书著名的有陆润庠、刘春霖、冯恕等,他们都是在晚清馆阁氛围内成长起来的书家。以行书著名的主要有陈宝琛、梁鼎芬、黄节、吴梅、马叙伦、邵章、蔡元培、余绍宋、台静农等,追古习草者有溥儒、叶恭绰、卓定谋等,徐世昌陈独秀亦不同寻常。

民国时期,以碑学为宗的书法创作也很活跃。辛亥革命成功后,一味追古之风渐息,以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为代表的写碑者越来越注重博采众碑,并努力自成一体。此外,罗复堪、杨度、王福庵、杨仲子、刘季平、徐之谦等也都堪称北碑大家。(www.xing528.com)

邵章行书立轴

马叙伦行书八言联

民国书法中有相当一部分走的是博综诸家之路,或碑中有帖,或帖中有碑,广拓新境,发前人之未发。帖碑参互在章士钊、沈尹默、汤涤等人的书法创作中体现得较为突出。还有一部分书家既具有深厚的帖学功底,又深得碑学之神韵,以至下笔已无碑帖之别,这部分人以王闿运、杨守敬、樊增祥、张伯英、齐白石、姚华等为代表。

南帖北碑交辉,四体兼用,在民国书坛蔚然成风。

丁辅之金文立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