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山水画简史:唐代青绿山水至清初继承

中国山水画简史:唐代青绿山水至清初继承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山水画简史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唐代宗室大小将军李思训父子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他们师承展子虔“有钩无皴,重视色彩”的青绿山水技法,并把山水画推向一个新境界,创造了“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大青绿山水。中晚唐着色山水画及历代山水画都深受其影响。图2王维《雪溪图》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巨然专画江南一带山水,风格迥异于北方山水画。清初山水画在“四王”的大力推动下,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山水画简史:唐代青绿山水至清初继承

第一节 山水画简史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唐代宗室大小将军李思训父子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他们师承展子虔“有钩无皴,重视色彩”的青绿山水技法,并把山水画推向一个新境界,创造了“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大青绿山水。其色彩富丽、灿烂,表现了祖国山河之美。中晚唐着色山水画及历代山水画都深受其影响。明代的董其昌把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他推李思训父子为北宗山水画的奠基人。(图1)

图1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从唐代中期开始,在青绿山水继续发展的同时,山水画出现了新的艺术样式,那就是吴道子的淡设色山水画和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画的兴起。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是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诗画讲求意境的创造,苏东坡评价他的作品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首先创造了水墨渲染的技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和审美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追求自然清淡、含蓄悠远的境界,董其昌将其视为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图2)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画家从师法传统转向师法造化,深入研究自然,形成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山水画。北方以荆浩为代表,好写重峦峻岭的全景山水。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长于描写草木华滋的江南平原山水。荆浩继承了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画艺术,但他认为“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的画以表现北方山水气象为主,技法上笔墨并重。他的弟子关仝是长安人,善画秋山寒林、林居野渡,作品笔墨简洁,重视意境的创造,使人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其个人风格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图2 王维《雪溪图》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巨然专画江南一带山水,风格迥异于北方山水画。董源的山水画“一片江南也”,有青绿与水墨两体,尤擅水墨山水。他创造了披麻皴与点子皴等表现方法,皴擦点染并用,成功地描绘出土厚林茂、草木华滋、重汀绝岸、烟水苍茫的江南山水风光。这种“平淡天真”的山水对后来的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随董源的巨然是一个和尚,他擅长用长披麻皴,笔墨较董源更为秀润。(www.xing528.com)

宋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具代表性的画家有李成、范宽、郭熙等。

明人王世珍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这样评述山水画的发展轨迹是颇有道理的。山水画发展到南宋,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为代表的画家创造出新的表现技法,追求优美的意境,形成一种新的画风。

元代中后期的著名画家当推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都直接受赵孟img4的影响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使山水画更加富于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及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作品成为文人画家的典范。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山水画开始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

明代中叶,工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经济的繁荣,为绘画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者。在富庶的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称号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画家群体“吴门画派”,沈、文、唐、仇四人被称为“吴门四家”。

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四个和尚,他们的画崇尚自然、创造革新,反对泥古不化、陈陈相因。同时,他们的画或寄寓了心中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如髡残和弘仁;或表现出亡国之恨,如八大山人和石涛。

清初山水画在“四王”的大力推动下,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艺术创作上推崇“元四家”,尤其推崇倪瓒、黄公望,从理论到实践都把“仿古”、“临古”放在第一位,而轻视师法自然,轻视从生活中获得真实感受。“四王”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董其昌的朋友王时敏、王鉴,第二代是王时敏之孙王原祁和弟子王翚。由于“四王”以笔墨为中心、以临摹为宗旨、以古人为标准,故他们的画虽然在掌握前人技法上的功力较深,但缺乏创造,流于程式化和概念化,但在清初统治者的支持下,“四王”形成一股很大的势力,被推为画坛正宗。清代效法“四王”的人很多,诸如“小四王”、“后四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