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现存风俗画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清明上河图》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揭示了北宋汴梁(开封)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它以各个阶层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示出来,为我们后人了解、研究宋史以及有关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一份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金山农民画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与民情风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它所反映的内容看,几乎涉及现当代农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金山农民画是现代农村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画面生动地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
在改革开放的今日农村,正经历着生活方式和价值需求的动荡变化,从房屋、家具、室内装饰到衣着、生活习惯、民情风俗等,都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城市靠拢:彩电、空调、电脑、网络、私家车像风一样从城市刮向农村;手工绣花早已让位于电脑绣花,土布几乎成了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塑料马夹袋早已替代自制的竹篮而随处泛滥。与此相应,民间的灶壁画、蓝印花布、剪纸、皮影、织绣、漆绘等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迅速地衰落下去。在工业文明和城市通俗文化兴旺发达之际,乡村手工业的民间文化秋叶般地萎枯落地。从文明演进的意义说,这标志着一种进步;就民间艺术的失落而言,却又是人类文化的一大损失。金山农民画将这些已经消亡的或正在消亡的民间艺术和民情风俗通过绘画这个载体加以延续与发展。
《荡湖船》 陈芙蓉荡湖船又名采莲船,属于民间舞蹈,北方称跑旱船,是举灯赛会、喜庆吉日表演的歌舞节目。
《车水》 朱景龙画面描绘了以前江南农村灌溉农田的场景。两人手扶横杆,脚踩踏板,通过木制传输装置将水从河中抽上来,传输到农田中。(www.xing528.com)
这种延续与发展自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形式与体裁方面的,如古老质朴的蓝印花布、粗犷洒脱的灶壁画、简练流畅的剪纸艺术、极具装饰味的窗花格等。如今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已经失去了那种原生态的基础,成了某些应景的点缀或商品。金山农民画选择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再融入个性和时代气息,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模式。其二是民情风俗在绘画中的保留与反映。社会在发展,风俗也在改变,如过去乡村的荡湖船、耍龙舞等传统节庆活动,现在基本消亡(除政府组织为某一活动助兴外) ;再如乡村手工纺织、手工磨坊等,现在均被机械生产所替代。而金山农民画却能将这些已消失或将要消失的民情风俗完整地保留下来。
金山农民画所表现的内容除了保存了以往农村已经消失或将要消失的许多民情风俗以外,更多的篇幅则反映了当代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如果我们将历年的农民画作品放在一起来看,就是一部当代农村社会生活的变革史,它所反映的内容几乎可以包罗当代农村社会(包括小镇)的生活万象。这是一份十分丰富、宝贵、难得的乡土文化的精神食粮,它使得我们年轻一代(当然也包括少年儿童)能够通过这些画面,直观形象地认识农村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农村的民情风俗、生活和生产场景;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情感,获得许多课堂上、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我们通过组织中小学生欣赏和评价金山农民画,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乡土民间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激起对农村淳朴民情风俗的向往,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使其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卖余粮》 陈富林这是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农民将自用的口粮留出,余下的部分卖给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