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山农民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及方案

金山农民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及方案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山农民画是本土很好的社会教育资源,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用的场馆。目前已有多所小学开设了有关金山农民画的课程。上海金山农民画以其清新独特的面貌脱颖而出。初步知道金山农民画与金山民间艺术的关系,从而更加喜爱金山农民画和金山民间艺术,更加热爱生活。

金山农民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成果及方案

三、金山农民画校本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案

任何地方社会教育资源,其意义再深刻、内涵再丰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并不是拿来就能用或进入学校就能学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梳理、挖掘和开发。金山农民画是本土很好的社会教育资源,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用的场馆。我们首先着手编写了美术教师用的培训教材《金山农民画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对全区美术教师进行培训,试图让我区的美术老师了解金山农民画,知道金山农民画的文化价值,也能够理解金山农民画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有益的启迪。同时我们和基层校(枫泾小学)联手,开发编制了适合小学生的 金山农民画地方课程,编写了教材《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 ,并将这些课程放在每周的“拓展课”中实施。目前已有多所小学开设了有关金山农民画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枫泾小学为实验点,边实验边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期间我们得到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钱初熹教授的指导。在钱教授的鼓励下,我们又编写了与校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师指导手册》和教学设计方案,为全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创建美术特色教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案例。

以下就是这个案例具体的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

《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共分六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下有3-4项学习内容,每项学习内容后面附有“问题” 、 “思考” 、 “实践” 、 “体验”和“表达”等学习方式的提示。

第一单元 认识农民画

单元目标:

1.了解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知道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成不同风格的农民画。

2.了解金山农民画,欣赏金山农民画,感受家乡民间文化的风韵,知道枫泾是金山农民画重要发祥地之一。

3.知道金山农民画与金山民间艺术文化的关系,从而喜爱家乡民间艺术,喜爱金山农民画,增强热爱家乡、喜爱金山农民画的情感

第一课 农民画欣赏

1.教学目标

(1)通过网站粗浅了解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

(2)欣赏各地区的农民画,感受到不同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农民画。

(3)懂得农民画与农民画作者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更加喜爱农民画,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2.背景材料

农民画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第一次高潮以壁画形式出现,遍及全国许多省市,其中以江苏邳县农民壁画为代表。在这场热气腾腾的群众壁画运动中,农民画家们根据伟大和美丽的生活理想和幻想,大胆地进行创作,声势浩大的壁画运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鼓励生产的作用。那些充满美好愿望甚至近狂幻的稚拙图画里,流露着农民作者真挚的情感,这正是初期农民画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二次农民画的高潮出现在文革期间中国西部的陕西户县。在“工农兵登上上层建筑” 、 “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特定历史阶段中,户县农民画以写实的风格,密切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式需要,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等现实内容。户县农民画一时蜚声国内外,成为美术界的“样板戏” 。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正处在一人拨乱反正,百业待兴的时期,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画也开始向艺术的本位复归。上海金山农民画以其清新独特的面貌脱颖而出。金山农民画的出现推动了全国农民画的兴起,使中国农民画的发展出现第三次高潮。至80年代中,陕西、河北、山东、浙江、贵州、云南等省市相继复兴或涌现了农民画创作群体。第三次农民画高潮是新时期文化变革和农民生活的“复归”诱发出来的,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

农民画是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农民画大都表现农村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自然面貌、风土人情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农民画。如陕西户县农民画《小屋子大秦腔》 、 《兔子白菜》等都因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强烈的关中乡土味而享誉中外;江苏农民画《回娘家》 、 《逢大集》等作品则以鲜艳明快的色彩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金山农民画《鱼戏莲》 、 《小镇》以简练夸张的造型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迷人风景

3.教学建议(一课时)

(1)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结合自身讲解,让学生粗浅知道中国农民画的三个发展阶段。

(2) 本课活动主要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农民画。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两件典型作品,结合作品中所反映的该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着手讲解。

(3)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几幅农民画带来欣赏。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知道金山农民画和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深化层面:了解全国农民画发展的三个高潮;探究层面:知道农民画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第2课 金山农民画简介

1.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初步了解金山农民画。

(2)会欣赏金山农民画并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3)初步知道金山农民画与金山民间艺术的关系,从而更加喜爱金山农民画和金山民间艺术,更加热爱生活。

2.背景材料

金山农民画是着根于千百年世代相传的金山民间艺术的新画种,它既是传统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是现代的,具有清新的现代气息。金山地处沪浙交界,是特产丰富、风光秀丽的鱼米之乡,古老的吴越文化与水乡独具韵致的民间美术交相辉映。如古老质朴的蓝印花布,粗犷洒脱的灶壁画,简练夸张的剪纸艺术,色彩鲜艳明快的刺绣以及花灯、竹编、木雕、泥塑等多彩的民间艺术,为金山农民画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0世纪70年代,原文化馆辅导老师吴彤章受这些民间艺术的启迪,将具有民间艺术素养的农民吸收到县农民画创作学习班进行创作辅导,让能绣善剪的大妈大嫂把笔当针,拿纸当布,把颜色当成彩色的线,像绣花一样配色,像剪纸一样造型,形成了金山农民画的独特艺术风格。在它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中,处处包含水乡清新而芬芳的泥土风韵,也倾注着作者对生活的挚爱。那种勃勃的生机,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生活的启迪。金山农民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赢得了世界各国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先后在20多个国家展出,作品被多所博物馆、艺术馆和国际名人收藏

3.教学建议(一课时)

(1) 教师可以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金山农民画,并引导学生关注金山农民画与金山民间文化的关系。

(2)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欣赏金山农民画,从而喜爱金山农民画,热爱家乡民间文化。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知道金山农民画的形成;深化层面:掌握金山农民画的主要特点;探究层面:知道金山农民画与当地民间文化的关系。

第3课 金山农民画的故乡——枫泾

1.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山农民画的故乡之一——枫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

(2)参观枫泾古镇及当地农民画家的作画场所,了解他们的作画过程和创作成果。

(3)感受枫泾镇民间文化氛围,培养热爱家乡,喜爱金山农民画的情感。

2.背景材料

枫泾是一座有着8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中洪村青年陈富林、龚明华等人创作的村史组画深受农民喜爱。后来金山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吴彤章帮他们建立了美术创作组,曹金英等一些能织善绣的农村妇女也参加了创作学习班。80年代,枫泾的农民画作者达到100多人。90年代,枫泾的农民画作品有2000多幅,部分作品被国家有关部门收藏。

3.教学建议(两课时)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旨在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金山农民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金山农民画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以欣赏学生所收集的当地(枫泾)农民画为主,渗透热爱家乡和喜爱农民画的情感教育;第二课参观枫泾农民画家的作画场所,感受枫泾民间文化氛围,渗透枫泾镇人文环境教育

本课根据“实践•体验”提出三方面的基本活动目标,同时也留给任课教师一个研究的空间,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教师在活动中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和原有基础,参照以下三个层面的作业要求进行综合评价。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知道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深化层面:能说出几个枫泾农民画家;探究层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枫泾农民画的创作成果和作画过程。

第二单元 了解农民画

单元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包括查阅资料)了解金山农民画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

2.知道金山农民画与当地民间艺术的关系,初步形成“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生发点,艺术贵在创新”这一意识。

3.初步掌握农民画的绘制方法及各步骤所用工具、材料,并作尝试练习。

第4课 形成发展

1.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山农民画的产生条件和形成发展过程。

(2)知道金山农民画与当地民间艺术的关系。

(3)形成“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生发点,艺术贵在创新”这一意识。

2.背景材料

金山地处江南水乡,民间艺术丰富,为金山农民画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金山农民画受民间刺绣、剪纸、灶壁画等民间艺术的启发,又吸收能剪善绣的农村妇女为辅导对象,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民画创作、辅导之路。

70年代中期,金山农民画的创作群体大多是插队知青,他们受民间艺术启迪,作品中形象相对写实,色彩非常鲜艳,构图饱满,内容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特征。如《红日映彩舟》所反映就是当时海边忙碌的生活景象。

80年代,金山农民画日趋成熟,在这一阶段,以农村妇女为创作主体,吸取传统艺术的养料,以浪漫主义想象力,大胆进行夸张,形成各具个性的艺术构思和造型特色,作品具有浓厚的风俗情趣和生活气息。例如《春耕忙》所描绘的就是当时农村春夏时忙碌的生活劳作景象。

90年代,青年作者们一方面向民间传统艺术学习,另一方面,也重视吸取国外艺术的丰富表现手法,作品有创造性和时代气息,并具有很强的装饰感,如作品《风筝比赛》 。

新世纪,金山农民画作者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好的生活,如《喜庆建党八十周年》 、 《全民健身》等,都是现代农民生活的再现。

3.教学建议(三课时)

本课第一课时着重讲解金山农民画的形成及金山农民画与当地民间艺术的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着欣赏。例如,阮四娣笔下的鸡与剪纸作品中的鸡极为相似; 《喜蛋》中的背景处理,与蓝印花布相差无几。

第二、三课时,在学生对金山农民画的形成及与民间艺术关系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观金山农民画院,深入了解金山农民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金山农民画的了解找一幅代表性的自己喜爱的画。在画院参观时,安排学生参观作画现场,为以后学习金山农民画的绘制过程做准备。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金山农民画的产生条件和形成发展过程,粗浅知道金山农民画与当地民间艺术的关系;深化层面: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画一幅金山农民画; 探究层面:搜集家乡民间艺术资料,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深入了解金山农民画与当地民间艺术的关系。

第5课 绘制过程

1.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山农民画的绘制工具和材料。

(2)初步了解金山农民画的绘制步骤和方法,尝试将所学农民画绘制方法进行实际运用。

(3)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良好习惯。

2.背景材料

金山农民画的绘制一般经过构思、起稿、定稿、拷贝、上色等几个步骤。

(1) 构思。落笔之前,在头脑中有一个想法和大致轮廓,确定内容、构图布局、表现手法、画面效果。

(2) 起稿。工具和材料:铅笔、铅画纸。用铅笔在铅画纸上画出先前构图的画面,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在绘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 定稿。工具:记号笔、毛笔、铅笔等。记号笔定稿注意线条的流畅,并不断体味作品构图、造型上所要达到的效果,适当作修改、完善。

(4) 拷贝。工具和材料:拷贝台、铅笔、宣纸。将稿子固定在拷贝台面,覆上宣纸,用铅笔轻轻描下,只要作画者能看清就可(也可将稿子固定在向阳的玻璃上,覆上宣纸再固定,用铅笔描下)。

(5)上色。工具和材料:水粉颜料(图画颜料)、衣纹笔、叶筋笔、狼毫毛笔若干、调色盘、水桶。农民画上色时一般先画小色彩稿,具体上色时先画主体色(同一种颜色一起画)。在选用毛笔时也要注意笔头粗细与色块大小的关系。

(6) 装裱。

3.教学建议(两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绘制过程和各种作画工具材料,让学生起稿画自己喜爱的动物并用记号笔定稿,再进行拷贝。第二课时,学生上色并学习两种执笔姿势,在上色过程中,感受不同握笔姿势的运用效果,同时注意色彩搭配和用色的干湿效果。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知道金山农民画的绘制工具和材料,初步了解金山农民画的绘制步骤和方法,尝试用所学方法临摹金山农民画(局部) ;深化层面: 按金山农民画绘制步骤和方法,用相关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探究层面: 感受不同握笔姿势的作画效果,同时注意色彩搭配和用色的干湿效果。

第三单元 金山农民画的表现内容

单元目标:

1.了解金山农民画所表现的内容,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民情风俗,丰富人文知识。

2.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用画笔(或其他工具材料)表现身边的事物。

3.能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用画笔或其他工具表现想象中的美丽而奇特的事物。

第6课 民情风俗

1.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山农民画所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2)了解家乡民情风俗,丰富人文知识。

(3)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背景材料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民情风俗,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农民画的作者大多是农民和民间艺人,传统的民情风俗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他们的创作素材。本课教材提供了许多相关画面,如《正月十五做汤圆》 、 《闹元宵》 、 《荡湖船》 、 《摇亲船》 、 《水乡庙会》等。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可将闹元宵等有关传说以讲故事形式引入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小组讨论或其他更宽松的活动组织形式让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民情风俗故事,教师则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作品,并充分肯定学生的交流。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在教师启发下,能看懂教材画面内容;深化层面:介绍自己了解的民情风俗;探究层面:在爷爷奶奶或村里老人帮助下制作1~2件民间玩具,并带到学校展示给同学看。

第7课 现实生活

1. 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山农民画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当代农村生活日新月异。

(2)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画笔(或其他工具材料)表现身边的事物。

(3)养成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背景材料

金山农民画所表现的内容是很丰富、很精彩,其内容除了民情风俗之外,还有农村当下的生活和劳动。当代农村的变化很大,农村生活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农民画作者关注生活,用画笔表现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教师预先收集有关表现农村当下生活的农民画、作品,证明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3.教学建议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欣赏教材,让学生说说教材画面中所有表现的事物,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懂得金山农民画与农村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创设愉快情境,鼓励每个学生说说生活中的趣事。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表现生活中的趣事或景物,可以用画笔画出来,也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用画笔作画时不一定以农民画的形式来表现,可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创作作品。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基本表现出生活中的事物或景物;深化层面:能根据画面添加适当的背景;探究层面:情感丰富,构图饱满,能表现出有趣的事物。

第8课 理想世界

1.教学目标

(1)知道对未来的憧憬或理想也是金山农民画的表现内容之一。

(2)展开丰富想象,用文字或画笔描绘想象中的美好世界。

(3)增强大胆的想象力,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背景材料

教材提供的《鹊桥相会》和《渔家酒》两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同时提供了大量贴近儿童和兴趣的同龄人作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并引导学生知道生活造就了艺术和艺术家,同样,生活也造就了农民画和农民画家。儿童画也是如此。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或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关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儿童往往出于好奇心,对新鲜的、有趣味的或好玩的事物产生兴趣,直至去主动研究或掌握,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教师一定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挑一幅画,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并与同学交流;深化层面:画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探究层面:画出想象中有一定主题的美好世界,并在画面适当位置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单元 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点

单元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和比较,了解金山农民画在表现形式上与金山民间艺术的关系,并对相关传统民间艺术知识有更深层的领悟和理解。

2.学习金山农民画的某些表现手法,借鉴传统民间艺术的某种表现形式创作一些作品。

3.培养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第9课 简练夸张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了解金山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与民间剪纸的关系。

(2)进一步加深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

(3)激发对家乡民间艺术的兴趣。

2.背景材料

金山农民画从民间剪纸艺术中吸取了其造型简练夸张的特点,剪纸艺术的造型受工具材料的制约趋于传神而不在再现,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采取意象的、夸张的、象征的、装饰的,乃至抽象的手法造型,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满整张脸,生活原型完全服从画面,做适合的分布,表现出简练夸张的造型特点。

例如: 《板鱼》 中鸭子的造型和用色源自剪纸作品。

《竹林里的吹笛人》中人、羊、鸟三者相同大小,竹、笋、树等没有前后层次,根据画面作适合分布,接近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

传统的剪纸包含许多程式,小小的圆圈可代表动物的眼、花的心、车船的钉;锯齿纹可以代表鸟兽的毛、树的叶、鱼的鳍;月牙纹可以代表花的瓣、鸟的羽等。这些基本程式是有限的,但这些有限的符号可以有无穷的变化。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将剪纸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欣赏,通过比较、实践,理解剪纸艺术的语言,进而深入理解金山农民画与剪纸的关系,喜爱家乡民间艺术。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搜集当地民间剪纸作品,创作剪纸作品,通过比较,理解剪纸艺术的语言。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将剪纸作品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深化层面:了解金山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与民间剪纸艺术的关系并用夸张简练的手法刻画一个具体的景物;探究层面:用夸张简练的手法创作一件剪纸作品。(www.xing528.com)

第10课 鲜艳明快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了解金山农民画在表现形式上与民间刺绣艺术的关系。

(2)在了解金山农民画与民间刺绣艺术关系的基础上,粗浅了解农民画鲜艳明快的用色特点。

(3)激发对家乡民间艺术(刺绣)的兴趣。

2.背景材料

绣品是丝线在绸、缎、绢、纱上刺绣而成的民间艺术作品,其色彩鲜艳、绚丽,对比强烈,多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为主,并配以素色,艳而不俗,既对比又柔和。金山农民画吸收了刺绣色彩鲜艳明快的特点。

绣品的种类很多,绝大部分是被面、枕套、肚兜、鞋面、睡衣、床帷等,题材主要有人物、花果、龙凤、百鸟、走兽等。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刺绣作品、了解刺绣艺术,再引导学生将其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两者的关系。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将刺绣作品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说出两者的关系;深化层面:了解金山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与民间刺绣艺术的关系,对民间刺绣艺术有所了解;探究层面:收集当地民间刺绣作品,进一步加深对民间刺绣艺术的了解,学习刺绣的配色方法,创作一幅儿童画。

第11课 古老质朴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了解金山农民画在表现形式上与民间蓝印花布的关系。

(2)了解农民画造型和用色的特点,知道金山农民画学习、借鉴了本地民间艺术的造型方法,从而形成了古老质朴的造型和用色特点。

(3)激发对家乡民间艺术(蓝印花布等印染艺术)的兴趣。

2.背景材料

13世纪末的江南地区,上海松江一个叫黄道婆的妇女从海南带回了棉纺技术,此后在江南广为流传。由于纺织技术的发展,蓝印花布也就成为中国平民最为普及的纺织品。

蓝印花布虽没有丝绸贵重,但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是民间艺人经过漏版印花的特殊工艺使白布显现出图案的织物,其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是民间实用性工艺品。同宋代以来的青花瓷器相比较,便不难看出,在那蓝白之间的意韵,由此所形成的格调是如此的相似。然而它又是扎根于民间的,无不散发着劳动者的淳朴之美。靛蓝单色印染,色彩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在纹样的变化上下工夫,使其显得素丽多样,与绚丽的锦缎相映成趣。

许多农民画中有蓝印花布制作的生活用品,更有一些代表作以蓝白相间处理整个画面,使画面呈现出古老质朴、典雅素丽的神韵。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蓝印花布,了解蓝印花布,再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找出两者的关系。

让学生仿制一块蓝白相间类似蓝印花布效果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体味民间艺术的魅力。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蓝印花布,将蓝印花布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能说出两者的关系;深化层面:了解蓝印花布的用途及制作方法,用可行的方法仿制一块蓝白相间类似蓝印花布效果的作品;探究层面:查阅成语“青出于蓝”的含义,知道它和蓝印花布的关系。

第12课 粗犷洒脱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比较,了解金山农民画与灶头、灶壁画的关系。

(2)进一步了解有关灶头、灶壁画的知识以及灶壁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增强对家乡民间艺术(灶壁画等)的兴趣。

2.背景材料

在生活中,农民盖房子首先考虑的是建灶台,他们希望灶台建得既省柴又好看。建造好的灶头要画上大家喜爱的吉祥图案,如花鸟山水等,图个吉利,平安无事,免除灾难,能过上好日子。

灶台以青砖和其他砖石、泥等垒成,以黑白两色为基调,绘画部分主要在灶壁和灶座上,先把灶壁和灶座的绘画部分用纸筋填平磨光,再刷白色石灰水和涂料。灶底脚和部分灶壁涂上黑色,以增加色彩变化和立体感,给人粗犷洒脱的感觉。再起稿时可直接用铅笔或毛笔拟稿,也可在纸上起稿,再拷贝在灶台上。现今农村的灶壁画因灶头的渐渐消失而少见。金山农民画在造型手法上也吸取了灶壁画粗犷洒脱的特点。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先介绍灶头和灶壁画,再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寻找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民间灶头和灶壁画的相关知识,在交流反馈中,巩固和拓展对灶头和灶壁画的认识,发现灶头、灶壁画与金山农民画之间的关系。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有关灶头、灶壁画的知识以及灶壁画与农民画之间的关系;深化层面:了解灶壁画的内容、制作步骤和方法;探究层面:尝试设计一个灶头,并配上灶壁画。

第五单元 丰富多彩的家乡民间艺术

单元目标:

1.粗浅了解金山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种类与样式。

2.初步了解民间艺术的欣赏方法。

3.初步确立“劳动创造了美,生活需要美”的观念。

4.尝试用一种可行的民间艺术造型手法,或用一种现有的民间艺术材料、工具,制作一件艺术品。

第13课 艺术种类

1.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山传统民间艺术主要种类,更加喜爱家乡民间艺术。

(2)通过采访、下载、摄影、写生等途径,收集金山传统民间艺术品。

(3)初步确立“劳动创造了美,生活需要美”的观念。

(4)试着制作一件简单的民间艺术品,确立“劳动创造美,生活需要美”的观念。

2.背景材料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内容大都是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

在江南地区,由于受材料和生活应用等因素的影响,由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种类有刺绣、剪纸、印染、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玩具、陶瓷、竹编等。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品,重点介绍几件纸、竹、布、木、石等民间艺术品,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选择其中几种详细讲解创作过程,指导学生创作。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采访、参观、摄影、写生等途径,了解金山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金山传统民间艺术主要种类,通过采访、摄影、写生等途径,收集民间艺术品资料。深化层面:了解金山传统民间艺术的创作流程,尝试制作一件简单的民间艺术品,如以剪纸或造型土塑造的民间玩具。探究层面: A.展示自己的作品; B.介绍自己搜集的民间艺术品,说说它与生活的联系。

第14课 造型手段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方法及所用的工具材料,知道民间艺术品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

(2)能制作一件民间艺术品。

(3)确立“劳动创造美,生活需要美”的观念。

2.背景材料

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按照造型手段(制作技艺)的不同,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

剪刻类是指以剪、刻、凿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类。其内容包括了剪纸、刻纸、皮影、剪贴画、刻葫芦、铁画、石刻线画、瓷刻画等。民族服饰和布艺的制作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剪裁工艺。

塑作类是指以捏、塑、堆、纳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其内容包括了泥塑、面塑、陶塑、糖塑、米粉捏制品、纸浆拍塑等造型艺术。金山地区多以泥塑、面塑见长,由于采用了与雕刻不同的创作手法并结合彩绘装饰方法,它们的艺术效果具有欣赏性、象征性和吉庆祥和的气氛。

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有扎染、蜡染、蓝印花布和彩印花布。金山地区的民间印染大都以植物蓼蓝中分解提炼出的靛青为染料,民间也称为蓝染和蓝印。

民间绘画是相对于文人画、宫廷画、宗教画和现代的学院派绘画而言的,其源头为来自远古的岩画、彩陶装饰画等原始艺术。我们通常把古代石刻线画、宗教版画、庙画、年画、灯屏画、建筑彩绘、扇面画,包括现代农民画、布贴画等在内的一切民间绘画形式都纳入到民间绘画之中。民间绘画不仅是独立的观赏性的艺术,还作为环境和器物等的装饰,成为附属性的装饰绘画,如皮影、木偶、脸谱、刺绣、剪纸、建筑装饰、陶瓷装饰等就大量采用民间绘画的语言或图案、对其进行装饰。民间绘画有着强烈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与民间习俗相结合,有着很强的程式化色彩,造型古朴、夸张,既有工笔重彩之作,也有淡雅隽秀之作。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引领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品,提示学生重点关注的艺术品的造型手段,并有针对性地介绍运用不同民间艺术造型手段对相同材质加以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尝试深入探究学习,用不同创作手段进行实践。教学重点和难点:自主探究,了解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工具材料。通过实践,懂得“劳动创造美,生活需要美”的观念。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金山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通过采访、摄影、写生等途径,搜集民间艺术品资料。深化层面:深入了解金山某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段,尝试以一种常用材质运用两种创作手法完成一两件简单的民间艺术品。探究层面: A.展示自己的作品; B.说说对同一材质用不同创作手法表现的感受。

第六单元:美丽可爱的家乡

单元目标:

1.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家乡的特色(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和丰富的土特产) ,从而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更加美好而尽自己的努力。

2.用喜欢的表现方式(绘画或制作)设计一枚校徽或者镇徽。

3.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借鉴民间艺术(包括金山农民画)的表现手法,表现美好的家乡。

第15课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1.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特色,从而更加热爱学校,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2)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味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

2.背景材料

枫泾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古老而年轻的学校。

说她“古老” ,因为学校有百年的历史,校园内有数处古迹,具有四五百年历史的银杏树,八角古井,明清时期修建的木结构小洋楼等。

说她“年轻” ,因为学校历年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素质质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学校以“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方向明、习惯好、基础实、思维活、有特长的有用人才”为特色,遵循“努力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办学思路,倡导“博爱、博闻、博识”校风; “重德、重实、重新”的教风和“勤学、勤问、勤思”学风。学校在重视抓课堂活动质量的同时,创办了以推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乡村少年宫” ,开设了朗读、舞蹈、书法、美术、少儿农民画等二十几个特色小组,其中朗诵、儿童画等多次获得区、市、全国比赛奖牌。

3.教学建议(二课时)

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说说校园生活,再介绍学校,然后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校园美景。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或校园一角。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校园文化特色;能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校园生活。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特色;深化层面: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探究层面: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学校的未来规划,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16课 秀丽迷人的江南小镇

1.教学目标

(1)以不同的角度、方式、方法,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镇区风貌,从而更加热爱家乡。

(2)养成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味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

(3)在探究、交流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个性得到张扬。

(4) 借鉴民间艺术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法,表现美好的家乡。

2.背景材料

枫泾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它历史悠久,宋代成市,元代建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枫泾原名“白牛市” 。相传宋代有个姓陈的进士,曾任山阴县令,为民上书不遂,被罢免官职,隐居于此,自号“白牛居士” ,后来忧郁而终。当地居民敬仰他的高风亮节,将白牛市改名为“清风泾” ,继而又称为“枫泾” ,并种植荷花以示哀思。

又因镇区多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莲花秀美,故又称“枫溪” ,别号“芙蓉镇” 。

如今,枫泾的荷塘虽然比过去少了,但在枫泾,荷花里、荷花湾、莲叶泾等地名还有数十处之多。

3.教学建议(一课时)

教师先介绍家乡悠久历史和地理风貌,然后引导学生介绍教材上体现家乡悠久历史和地理风貌的照片,寻找家乡美好一角并尝试借鉴家乡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加以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自主探究,了解家乡的镇区风貌,悠久历史等家乡文化,在交流反馈过程中巩固、拓展对家乡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表达和表现方式与人分享家乡的美。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粗浅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地理风貌和民情风俗;深化层面:借鉴家乡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表现美好家乡的一角; 探究层面:通过调查采访能对家乡古镇的几个旅游景点作简要介绍。

第17课 声名远扬的家乡特产

1.教学目标

(1)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了解“家乡五宝”及其历史、生产过程和特色。

(2)在探究、交流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3)尝试为自己喜爱的土特产写一份产品说明或设计制作一个外包装,从而加深对土特产的了解。

(4)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情感。

2.背景材料

枫泾“五宝” (农民画也是其中一宝) 。

(1)枫泾丁蹄。

丁蹄,即“丁义兴”熟食店特制的“红烧猪蹄” 。始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 ,因店主姓丁,故名曰“丁蹄” ,迄今已140年历史。

煮制“丁蹄”选料讲究,采用当地土种肉猪(枫泾猪)四蹄为原料,前后要经过蹄形整修、焯水、拔毛、文火焖煮、加佐料、出骨等8道工序。其品种分为全蹄、半蹄、蹄筋3种。全蹄净重0.7千克,半蹄0.35千克,蹄筋0.9千克。丁蹄具有冷吃“香” ,蒸熟后吃“糯”的独特味道。

至清光绪二五年(1899) ,丁蹄销售市场遍及沪杭一带。此后,远销南洋、欧美市场,获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奖状和证书。宣统二年(1910年) , “丁蹄”获南洋劝业会褒奖银牌、浙江省巡抚嘉奖。后又先后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德国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等。

(2) 枫泾豆腐干。

枫泾豆腐干又名“茶干” ,始于清咸丰前的赵隆顺豆腐店。咸丰九年(1859年) ,该店徒工夏阿傲自行开设夏隆顺豆腐店。选用上等黄豆为原料,以珠元酱、冰糖、八角茴香、桂皮等辅料,改进操作方法,把豆腐干改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2.5厘米见方) ,并在制作时用锡板在每块豆腐干上印上“天香”字样。改进后的豆腐干香味扑鼻,色泽乌亮,富有韧性,其味咸中带甜,细腻鲜软,久食不厌。它既是小酌上品,又是筵席冷盆,并且还可以作为高档荤素菜辅料,充饥点心,有生津解渴之效,风味独特。民国期间开始,枫泾豆腐干就直销西塘、干窑、天壬庄、小蒸、练塘等集镇以及沪杭铁路沿线站镇。

(3) 枫泾状元糕。

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里人蔡以台得中状元,绅商将蔡状元平时爱吃的元糕改名为“状元糕” 。因“糕”和“高”谐音,既含庆贺蔡以台高中状元之意,又稳喻此糕为糕中“状元”之义。清咸丰十年(1860年)里人戚学庄开设戚协兴元糕店,专制“状元糕” ,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扬名四方。其制作方法沿用至今。

枫泾状元糕,选用优质粳米,先放置石臼打粉,细筛滤杂,拌入绵白糖,生粉划片(在33厘米宽的一蒸糕粉中,用刀开成120片,刀刀到角,底面均匀) ,蒸熟开片,再用炭火烘烤,包装时撒上桂花。制作十分精细,片片薄如莲瓣,正、反、边三面均成金黄。品种有:蛋黄,椒盐、松子、香草、玫瑰、桂花等。有纸装、盒装两种。其中最热销的为桂花状元糕。素有“生病人吃不坏。健康人吃不厌” 、“老幼皆喜”的赞誉。1984年开始由土特产工场生产,甚为畅销。

(4) 金枫牌特加饭酒。

金枫特加饭酒,初名为“双加饭” ,上世纪60年代初改为“特加饭酒” ,是枫泾酒厂黄酒产品中的特色品种,已有50余年的历史。

金枫特加饭酒,系半干黄酒。采用精白糯米,优质小麦,用砂石过滤净化过的太湖支流汇注处之水及该厂自行研制并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命名的AS2—1392号的金枫501优良酵母菌株酿造而成。经科学分析,酒内含有葡萄糖糊精、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及多种脂类,营养丰富。色泽橙黄清澈,味甘甜醇厚,香气馥郁芬芳等特点。适量常饮,有促进食欲,舒筋活络,解除疲劳之功效。

3.教学建议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特产制作工厂,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生产过程和特色。学生在对特产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尝试为自己喜爱的土特产写一份产品说明或设计制作一个外包装。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通过参观特产制作工厂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生产过程和特色;深化层面: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土特产写一份产品说明,设计制作一个外包装;探究层面: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家乡特产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第18课 古镇的明天

1.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特色,从而更加热爱学校,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2)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味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

2.背景材料

未来的枫泾镇是上海重要的西南门户,具有北美特色风貌的现代城区和江南水乡古镇特色老街区。

新城区聚集行政、文化、娱乐、商业的功能,注重居住邻里的便捷联系和功能协调。线性街道景观、水系绿网和广场文化汇合于城镇中心,集中展现了市镇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造型、城镇品位形象等。

通过对居住邻里、开放空间、城镇中心等北美城镇风貌要素的精心组织,把整片林枫树、满目红叶和北美风格的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再现北美风貌特色,使枫泾成为具有北美特色的现代小城镇。

老城区采取完全保留、保留修复、保留外观等三种处理方法,形成三大景观风貌:

水景观——枫泾古镇水巷幽静,临水建筑风貌保护和改造突出明清风格。这些建筑的后水阁沿河排开,体现水乡的特色。

桥景观——枫泾镇历史悠久,河道纵横,利用形态各异的古桥开发旅游观赏功能。

建筑景观——枫泾镇居民中至今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设计突出粉墙黛瓦和江南水乡建筑的特征。

此外,还将开发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金山农民画村、国画大师程十发艺术研究院、以围棋界泰斗顾水如名字命名的围棋院等一批文化设施。

3.教学建议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家乡建设的近期规划及重大举措,引导学生参观城镇规划厅,找找身边已经发生的变化,谈谈自己对家乡建设和规划的设想。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办学特点;能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校园生活。

4.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通过参观访问,能了解家乡建设的近期规划及重大举措; 深化层面:说说自己对家乡建设规划的设想;探究层面:用学过的民间艺术表现方法创作1~2件作品(表现家乡美景)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