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全市教育系统颁发了两个文件,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及《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这两个文件在中小学简称为“两纲”教育。
市科教委和市教委对颁布“两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别作了阐述。针对民族精神教育做了如下阐述: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生命教育的阐述为: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熔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两纲”教育文件颁发后,市教委立即组织了全市各区县教育局和中小学展开学习与讨论,市教研室各学科组组织市学科专家和区县部分学科教研员研制“中小学学科贯彻落实‘两纲’教育的实施意见” 。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一实施意见的研制工作,通过学习与研究,对“两纲”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重点内容是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基于这两方面的认识,我们开始在区内中小学美术学科中进行落实“两纲”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落实“两纲”教育,一方面我们利用现有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充分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两纲”教育因素。另一方面,我们对金山农民画这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进行梳理与挖掘,作为在美术学科(基础型和拓展型)中进行“两纲”教育的一个载体。金山农民画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民情风俗结下不解之缘,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经过“探索期” 、 “成熟期”和新世纪的“新探索期” ,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期间,金山农民画作者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农民画作品,尽管作品内容极其丰富,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还是有一条主线在内的,那就是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
梳理和挖掘金山农民画中的“两纲”教育的元素并不难,难在从哪个角度切入,我们不能简单机械地或贴标签式地将某一内容的农民画归结为“民族精神教育”或是“生命教育” 。 “两纲”教育的内涵应该是极其丰富的,从学科育人的角度看,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两者是可以融合起来的。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在提到“文化认同”时,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吸纳中华民族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 ”从这段要求看,其中也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在“生命教育”中的“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又与“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明确“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梳理挖掘金山农民画中的“两纲”教育元素和内涵。
枫泾小学美术教师在上传统节日文化课《过年啰》
《我跟奶奶学包粽》 学生作品(www.xing528.com)
经过梳理,金山农民画所表现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民情风俗” 、 “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三大类。我们对三大类内容又进行了筛选,在每一类内容中选择比较典型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作为向学生进行“两纲”教育的素材。比如“民情风俗”一类,我们将它分为“节令风俗” 、 “礼仪习俗”和“生产活动”三个部分。在“节令风俗”中我们选择了表现除夕、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农民画作品,编成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专题。每个传统节日配以文字说明,如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还配以若干幅金山农民画作品,制成PPT,在美术课( “感受民间艺术”等单元)或美术拓展课中进行教学。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通过听、看、议、画,对当地的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的直观形象的了解。
《一起飞》 朱泾第二小学
《乡下奶奶家》 枫泾小学
《面塑真好玩》 枫泾小学
《古戏台前看古戏》 朱泾小学
节日文化根植于悠久的农业文化土壤,各民族经济文化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同时它也和人们某些愿望、需求紧密相连。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长期存在和传播的社会原因。我们向学生介绍和展示传统节日,当然会特别选择那些最有特色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它们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这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另一方面,这些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又有可能体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对于这些,我们过去有时关注不够,今天我们应该着重把它们照亮,展示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展示当代中国人广阔、平和、开放、包容的内在心境。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光彩和它所呈现的人类共同价值,展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世界、人生愿望和审美情趣,就展示出了一种活的民族文化。这种活的民族文化,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尊重、欣赏和认同。如果认识到这些,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两纲”精神的渗透就不会像贴标签那样不自然。我们的美术教育就更能引人入胜,更具有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