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民间美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相关书籍中,对民间美术的称谓因阐述的切入点不同,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称谓,有的叫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也有的叫乡土手工艺等,不一而足。为叙述方便,我们统一称为民间美术。古往今来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并以手工方式为主制作产品的工艺美术,称为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作品与传统工艺品没有严格的界限,民间美术品种属于日用品的部分实质上是传统手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民间特色最浓的民间工艺品,主要是指风筝、彩灯、剪纸、年画、民间玩具等。我国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作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因此,在题材内容上具有人民性、地域性;在流传方式上具有承传性、变异性;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朴实美和粗犷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群体性。民间美术从创造到流传、使用,始终与民众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民众生活的需求是民间美术创作的基础。这种创作在本质上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集中体现了民众群体的智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共同的群体意义及约定俗成的功能与审美的要求,因而具有突出的人民性的特征。民间美术从总体上讲是一个群体创造的发展过程,是建立在千百万劳动者的创作成果的积累基础之上,经过长期群体的充实与加工、筛选与提高向前发展的。如陶瓷,最初的形成,材料与造型都是低级和简单的,经过长期的发展而越来越丰富、复杂和精美,这一切都是群体再加工创造的结果。又如民间风筝,尽管传说是鲁班发明制作的,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改进,在结构和样式以及外表的装饰上,越来越精致、合理,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匠人和画师们群体的智慧结晶。然而,这种群体性并未排除个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应当认识到,这些个人本身也是来自劳动人民,是由民众的传统艺术哺育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创造既传承了前人的技艺和成果,又改造了前人的记忆和成果,使之更趋实用和完美,也就更加集中地表现了群体的智慧与才能,体现出群体性的意义和价值。
传承性。民间美术在民间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自古以来连绵不断,反映了其历史的延续性质。历史越长久,其延续性也就越明显,传承性也就越突出。民间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原则是世代相传而继承下来的,在漫长的岁月里,传承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手工艺,时间上的纵向延续是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
民间美术的传承大多数是家族式的、乡村间的。劳动者共同的生活为民间美术的创造和传承提供了条件,并得到积累与发展。如在家族中,常常是“父传子” 、“婆传媳” ,有着较浓重的家长意志和世袭观念,在技艺传承及审美倾向上有着较固定的模式。在乡村间,这种传承有着较强的地缘关系,有着共同的物质资源和生活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了传承,某些技艺较高、威信较高的艺人,常成为大家所推崇效仿的榜样,以使得某一民间手工艺在周围得以推广、提高与延续。另外,一些民间艺人则是通过师徒的形式,言传身教来传承延续自己的技艺的。优秀的民间艺人,有着更多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技艺上更加复杂精巧,甚至有某些诀窍。要使这些传承下去,需要师傅的悉心指点和徒弟的勤奋学习,以确保工艺的高水平及优越地位。一些艺人还经常组织某一职业社团,成立作坊和行会,来进行集体的艺术创造活动,使民间美术形成广泛而深远的传统。
地方性。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民间美术在创造过程中大都受到了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物产及社会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性特征。(www.xing528.com)
民间美术的创作最能适应当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例如,平地多用肩挑,故有各式各样的扁担;山地多用背驮,故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背篓。北方多食面食,故流行青花大碗;南方喜吃辣味和泡菜,故生产小碟和泡菜坛。又如剪纸,因各地用途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北方剪纸多贴在窗户上,注重窗格装饰和透光效果,统称窗花;南方剪纸多作为刺绣花样,江浙一带还将剪纸剪成猪头﹑火腿和元宝等,贴在礼盒上,称为礼花。在北方一带多绣制荷包﹑鞋垫赠予情人,而在南方一带则多绣制花带﹑绣球等赠予情人。
民间美术非常善于就地取材。北方多麦秆,草帽便甚为发达;南方多竹藤,生产各具特色的竹器和藤器;江浙盛产蚕丝,丝织和刺绣工艺十分发达;江西产优质瓷土,景德镇的瓷器闻名天下;云南产铜料,生产的斑铜别具一格;广东沿海海滩发展咸水草种植,使其成为草编的重要原料。在民间美术中,利用地方材料,并发展相应的技术,是一切民间美术工艺中最具生命力的。
民间美术的地方性还突出反映在形式、风格上。许多民间美术以其地方风格、地方特色而著称,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体系。织锦有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刺绣有苏绣、蜀绣、湘绣;髹漆有北京雕漆、扬州螺钿、福建脱胎、浙江金漆;陶瓷有景德镇青花、五彩,醴陵釉下彩,宜兴紫砂,石湾陶塑,等等。又如年画,在用色上也是各具特色,杨柳青年画多用粉、紫、橙、绿,色彩鲜丽明快、谐和柔美;桃花坞年画多用红、黄、绿、蓝、黑色,以红色为主调,追求强烈的对比;朱仙镇年画常以红和棕、黄和紫等相配,色彩浓重;武强年画多用黑、红、绿、紫等原色套印,绚丽古朴;杨家埠年画常以红与绿、黄与紫、黑与白相结合,鲜艳热烈;凤翔年画强调浓墨、浓紫、大红、翠绿,叠色而用,色调浓厚;绵竹年画喜用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色调单纯、清亮;佛山年画以银红和金、银、铜箔为料,大块面使用丹红、金银色,富丽辉煌。可见,地方性民间手工艺更加丰富多样,多姿多彩。正如鲁迅所说: “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凡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
民间美术的地方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即民族性。由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长期聚居在同一地域,使用共同的语言,形成了一系列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道德观念、思维定式、审美价值标准等等,这就构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感情、民族风格、名族气派等方面,它集中地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整体风貌与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