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山农民画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成果

金山农民画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成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金山农民画艺术风格形成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金山农民画作者队伍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女性为主体,而且人员稳定。随着金山农民画作者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创作队伍由老年画家为主转为中年画家为主要成员。

金山农民画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成果

一、金山农民画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概况与特点

《放鸭姑娘》 陈木云《放鸭姑娘》是陈木云早期作品,也是金山农民画表现形式转折时期的例证。

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1974年,金山县文化美术辅导老师吴彤章等对插队知青和回乡务农的美术爱好者进行农民画创作辅导的初期摸索,并在枫泾等地举办美术培训班(当时称学习班) ,出了一些作品,受户县画风影响多,缺乏乡土风味,但也积累了一些辅导的经验。后来,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在民间采风时被金山乡村的民间艺术所吸引,并从中获得启发,农民画应该吸收融合金山本土的民间艺术,如刺绣、剪纸、灶壁画、蓝印花布等元素,表现农民的所见所思。随后通过比较,吸收农村大娘、大嫂作为农民画创作培训的主要对象,因为这些大娘、大嫂从小到大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民间艺术从小就耳濡目染,有的本身就是制作(可以称为创作)民间艺术的高手(如刺绣、剪纸、灶壁画等) ,所以通过启发引导,这些农民画作者比较成功地将民间艺术的元素融入绘画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江南民间乡土特色的金山农民画。这是金山农民画艺术风格形成阶段。

《雪天出嫁》 陈芙蓉这件作品与陈木云的《放鸭姑娘》相比,在细部刻画上已有所不同,注重大的色块效果。

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金山农民画艺术风格日益成熟。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金山农民画创作队伍,一大批过去围着灶台、猪圈转的农村妇女以她们的聪明才智,各取所需地汲取了江南民间丰富的传统艺术养料,以浪漫主义想象力大胆地进行构思与创作。文化馆的辅导老师们发现了真正属于农民的艺术,找到了属于金山农民画艺术风格的关键点。他们在辅导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发现,尊重作者的艺术个性和审美素养,诱导作者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爆发出创作的灵感。同时,辅导员因势利导地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和补充,使其作品取得更为完美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实践,金山农民画在选材立意、绘制技巧上日趋成熟,逐步形成了融合诸多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与元素的现代民间绘画风格,为中国绘画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绘画模式。

这一发展阶段的金山农民画作者队伍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女性为主体,而且人员稳定。这支农民画创作队伍,平时分散居住在本区各自的乡村务农,农闲或有创作任务时,她们就能集中起来,进行创作。用当时的话说,农民画创作队伍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随着金山农民画作者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创作队伍由老年画家为主转为中年画家为主要成员。中年一代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他们大多初中毕业,对绘画比较感兴趣,也学过一些专业绘画技巧。他们受传统的影响很深,但又在不断接受新的理念。所以,从外部条件上看,这支队伍最具创作潜力。

事实上,中年一代确实是颇有追求的一代。他们在继承农民画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愿意开动脑筋,不断发展自己的创作风格。我们可以发现这代作者的早期和后期作品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和以农村妇女为主的老一代作者相比,这支中年创作队伍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男性作者力量的壮大。他们画农民画大多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这多少带有某种目的性。他们懂得最大限度谋求自己的利益,谋划自己的人生

中年一代虽然经历了画院以及农民画由盛变衰的痛苦,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积极寻求生存之道。主要表现在从依靠画院卖画到自己寻求销售渠道的转变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其艺术标准的变化。老一辈无意识的艺术追求成就了农民画的辉煌,中年一代作者曾经努力寻求过农民画的创新和发展。但随着市场的开放,处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他们,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追求艺术了。他们普遍把市场需求作为评价画作优劣的标准,把销售作为画画的最终目的。

《莲湘韵》 严军杰(www.xing528.com)

《花伞》 怀明富

当农民画发展到中年一代,画农民画成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时,其风格和性质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些作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了不同的理解。同时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艺术观念时有更新,艺术形式也不断地突破和发展。这些农民画作者,一方面具有传统艺术的根底和民间艺术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也能汲取国外各种绘画艺术的养料和形式,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作品更富创造性和时代特点,画面造型简洁,色彩明快、质朴,充分体现了金山农民画成熟期那种“百花齐放”的灿烂局面。

桃子丰收》 王阿妮

《鱼戏莲》 陆学英

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金山农民画作者队伍有了较大的改变,一些老年作者相继去世,中年作者日趋成熟。一批年轻作者加入到金山农民画创作的队伍,他们在创作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基本没有农村的生活经验,且没有老作者那些民间艺术实践的技巧。面对已经形成的金山农民画模式和不断变化的时代,他们中大部分人固守传统,甘于做一个画匠,将画农民画降格为一种谋生手段;少数作者敢于大胆创新,却又走得太远,已经超出了农民画应该有的文化内涵。

老一代作者难以接受现在的新鲜画法,年轻人受其生活环境人生经历的影响,其作品的现代风格也是源于自己的生活基础。但年轻作者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互相抄袭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要求传统农村生活的东西,而年轻作者因为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才借鉴老作者作品中的元素,经过修改、拼凑来入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年轻一代已经走出了农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中的佼佼者都有较高的人生追求。在我们采访的农民画作者中,大部分都表示希望以后成为画家,安心搞创作,为艺术而画画。但这些年轻的农民画家(也包括中老年农民画家)有时也为政府的文化机构安排的宣传任务服务,如卫生、科技、司法等组织部门的相关活动,定下主题,请农民画作者创作,作品完成后通过审批还被印成宣传画,广为张贴。从农民画作者的经济收入角度讲,应该是好事,而且还会提高知名度。另外,客观上也拓宽了农民画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使其更具有时代气息。但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缺乏创新意识。

陆永忠是年轻一代农民画作者中发展最好的一位。他开办了自己的“金山陆永忠农民画庄” ,喜欢旅游和结交朋友,经常举办艺术家party。除自己空闲时间劳动外,又另雇十人为他日常料理玉米蟠桃等作物,并声称要“从现在的以画养农,逐步发展为以农养画” 。

金山农民画的发展和继承在年轻一代这里出现很大的困难。农民画该何去何从,金山农民画是一个得到社会公认的文化品牌,金山农民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格或者特色,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金山农民画,现在,年轻一代创作的金山农民画有的与我们原来心目中的“金山农民画”渐行渐远了,有的甚至“面目全非” ,这是农民画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是否也像以前那样,有所突破和革新,又产生了中国农民画的“第四次高潮” ?还是我们固守一成不变的“原汁原味”的金山农民画风格与特色?或者我们在保持金山总体风格特色的前提下,有所改变与突破?这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于“金山农民画”发展的绕不开的大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