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画多元文化生态中的风格定位及其意义-《史国良卷》研究成果

中国画多元文化生态中的风格定位及其意义-《史国良卷》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生活的真实”,不是即时捕捉的现实生活的瞬间定格,而是打破了建立在相对静止的唯物论反映论基础上的那种与个体心灵、主观情志息息相关的精神上的真实,且由此而显现出了史国良绘画创作在中国画多元文化生态中的风格定位及其特征。

中国画多元文化生态中的风格定位及其意义-《史国良卷》研究成果

第四节 在中国画多元文化生态中的风格定位及其意义

1.多元文化生态中的具有普适性的独有的技法语言再造

史国良的《童年》,画面虽然表现的是月夜下听妈妈讲故事这样的旧题材,但这是后现代艺术常用的旧有词语新用的变现,是用美的心灵甘露浇灌社会良心的具体显现。

这幅看似简单的画面,实际上是史国良对前后卢沉学派溯源考辨,搞清楚它的发展背景、兴起的原因、特征、未来的趋势等等问题之后把握的现实主义的方法所创作的代表作品。这是史国良从个体主观的、心灵的和感受性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的真实”的产物。这种“生活的真实”,不是即时捕捉的现实生活的瞬间定格,而是打破了建立在相对静止的唯物论反映论基础上的那种与个体心灵、主观情志息息相关的精神上的真实,且由此而显现出了史国良绘画创作在中国画多元文化生态中的风格定位及其特征。

在如上意义上,当代艺术区别于以往艺术的基本特点,乃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探索性和实验性。而如是的探索性、实验性,已然从对宏大叙事的文化反思转向实有的生命体验,于是绘画越来越从形式语言叙述转向审美精神表达。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许多水墨画家的艺术表达趋向回到人的心灵体验本身,抒发或宣泄艺术家主体生命的内在体验与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正是因为如此,绘画似乎已经越来越缺少画面感,甚至,不仅与造型手段无关,也与技法语言无关。于是,绘画的意义也就越来越成为小圈子里的小众的闹剧。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史国良先生执意于探索和研究造型语言的价值与意义,即他以将古今中外多元的现实主义写实资源统归于综合然后结构重建的做法,也即以他独有的“话语”方式显示了其技法语言的普适性。

一般的来说,一件绘画作品应由如下五个要素构成:第一个要素是立意,因为人们看一幅画,首先要看它的画面表现的情节或内容;第二个要素是这件作品是否有自身的生命,并能够在欣赏者心灵中成长,带领欣赏者认识与自然、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不断开阔襟怀,促使欣赏者内在的精神成长;第三个要素是艺术家本人观看自然、与社会的角度,这是一个与人格立场有关的问题,不同的角度,所看会很不一样;第四个要素是风格,不同画家的风格种类不同,这既与时代背景有关,也与个人修养有关;第五个要素是象征,它反映画家的良苦用心,这是一个理想和现实结合的问题。史国良对待绘画的这五个构成要素是从两方面入手的:即一方面研究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传统;另一方面研究源自中国唐宋以降的写实传统并使二者融通为一——就是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即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现实主义写实沉潜期,史国良坚持了对现实主义写实技法语言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个变革,时代需要美术家进行崭新的艺术语言探索。这种崭新的艺术语言探索就是我们如上所述说的西方的写实和传统的中国笔墨相结合,并形成一种崭新的笔法语言和笔法形式,且使之与时代的声音相呼应。一个世纪的无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出现了很多优秀画家和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力地推动了整个20世纪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发展。史国良的努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显示出其在多元文化生态中所具有的普适性的独有技法语言魅力的。(www.xing528.com)

一言以蔽之,在对现实主义写实技法语言的探索、研究与建构之中,中国画既有的“视觉母语”的基本特征,在史国良的多元文化资源的统合再造中,反而得到了特殊的高扬

2.有清晰文化特指的现实主义技法语言的架构

在原则上,西方传统绘画中的戏剧性主题,在20世纪被认为是削弱视觉艺术本体效果的外在因素而在西方受到冷落,加之人们对艺术成为某种意识形态附庸或奴婢的反感,绘画的戏剧性主题表现不再被人们所看好。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当代中国的诸多实验性水墨画家,也在排斥水墨的文学陈述功能的同时,挖掘水墨材质的视觉张力,从而使水墨艺术远离了大众所能够接受的语境。在这种情况下,史国良发现传统的中国画,神采、格调、韵味、风骨、气象、境界是画面真正的主题,此正所谓以无为有。他一方面并没有固守传统水墨画家惯用的意象造型方式,但却把传统中国画视觉本体中的神采、格调、韵味、风骨、气象、境界作为技法语言表达的内在主旋律即能以诗意化的“视觉语词”作为引发欣赏者内在联想的阶梯,激发人们的心灵与生命体验沿袭着画面所指向的“通感”意义上的“诗意语词”而依皈于一种有气象特指的文化境界——这就是史国良现实主义技法语言架构的基本特征。

正是在如上所述的意义上,我们认为史国良的作品特色鲜明:首先是在中国画多元文化生态格局中,他找到了准确定位,吸收了西方的光影和结构效果;但又与其他带有类似追求的艺术家有所区别——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恰当,或者说比较智慧。因为光影在西方是伴随着立体空间和对对象的三维空间描绘而存在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作品带有一点中西融合的成分。这就是说,他虽然吸收了西方光影明暗、色调对比变化的因素,但又与西方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他把它放入了中国人的笔墨造型之中,舍弃了西方作为光影表现前提的三度空间的取其一瞬效果,在这方面他处理得特别智慧,手法显现得也特别聪明。从中国传统绘画的角度,或者立足中国传统绘画整体框架而言,他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传统并不矛盾,而是吻合的,是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探索。史国良绘画主要的成功之处,是它既保持了中国画的境界论美学特征,又保持了中国画的那种宁静、飘逸和洒脱感,以及中国画的韵味和书香气。而这些审美内涵作为作品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想解释史国良,首先要了解来自西方的科学造型,同时又必须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意象造型。史国良的特定造型思想,是在西方科学造型和中国传统意象造型两个基础上建构的具有“在现代基础上发展”属性且适合当代中国文化需要的独诣创造中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