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技法
一、传统工笔画常用设色方法
工笔人物画的设色方法是中国独特的审美习惯和特有的工具材料互为作用而形成的,因为有了这些设色技法才能使绘画作品的独特表现力得以体现,技法也得以流传至今并仍在不断发展丰富之中。
工笔画设色的工具通常是两支笔,一支渲染时用来蘸色,一支用来蘸清水。执笔方法如图3-50所示。学会两支笔的转换使用可以缩短渲染的时间,以免由于换笔时间长而使色或墨留下笔痕。
1.渲染
一手握夹两支笔,一笔蘸色,一笔蘸水,从结构的深色处开始,色笔染色,水笔晕开,自始至终由浓而淡,不留痕迹,产生一种自然渐变的效果,变化丰富、微妙,色感细腻、滋润。渲染用的笔多是白云或羊毫,大小根据需要而定,大面积渲染用粗一些的笔,小面积渲染则用细笔。(图3-51)
2.罩染
水色渲染干透后,再用石色罩在上面称为罩染。罩染可以是平涂,也可以分浓淡厚薄。罩染有两个作用:第一,类似色罩染,起协调整个色调、增加色彩深度和厚度的作用;第二,改变色相,使两色重叠产生第三种色彩效果。罩色以不完全盖掉底色与线为宜,罩色后的效果是看得清线,但线上有色,即非色非墨为最佳。(图3-52)
3.平涂
用一种颜色不分深浅厚薄涂均匀,达到一种精致、统一的色彩效果。水色平涂不难,用色清淡就可以涂得均匀。上石色就要反复实践才能取得经验,颜色过浓或过淡都不易匀,浓度要适当。另外,要特别注意接色的时间和颜色中的含水量,如果一块颜色干了再接着往下画,或两处颜色的干湿悬殊太大,水分挥发得快,易生水印。其实,平涂也可以重复多次,用浓度稍微低点的颜色平涂,待干后再平涂,反复几次,直至满意为止,可以达到工整、均匀、厚重、丰富的效果。平涂多用于打底、罩色、画色块。(图3-53)
4.垫色
垫色又叫打底,就是在一种颜色下面先垫托另一种颜色。垫色可以是渲染,也可以是平涂,垫色的颜色多半都是水色或墨,极少用石色。垫色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两色重叠产生第三种色彩效果。例如,先用淡墨与花青打底再罩石青,那么石青色就显得更深沉、平稳;若在石青下面用胭脂打底,则石青就变成了一种非常沉着的青紫色。二是在用石色填彩时,先用水色打底,可以填补石色与线条之间的空白,万一石色脱落,也不致于露出白色纸底。所以,通常情况下,凡用石色的地方都须垫色。(图3-54)
5.褪染
褪的含义是一层比一层深的意思,染法是先用最浅的颜色涂第一层,然后用稍深的颜色褪第二层,再用更深的颜色褪第三层,依此类推,可褪至四、五层,形成由浅到深的色阶过渡。褪染也叫“套”,通常用于领边、袖口的图案。(图3-55)
6.烘晕
即向外轮廓四周渲染,作用有两个:一是帮助突出主体,如画白色的花或衣服,在外轮廓外沿染上适当的灰颜色,能使浅色更突出;二是造成一种朦胧模糊的效果,如画夜景的人物与花卉等,在外轮廓线外沿烘晕灰色,能产生一种虚无朦胧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烘晕要适度,过少或过度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靠轮廓线外面的一边一定要虚,绝不能留有生硬的笔痕,否则,烘晕就是徒劳的了。因此,宁肯每次少晕一些,多晕几次,直至满意为止。(图3-56)
7.积染
多层染法叫积染,通常以矿石色积染居多,如积朱法、积青法、积粉法等。积染应先用淡墨或同类色打底子,若追求特殊效果亦可用对比色打底子,然后用较薄的颜色染第一遍,待干后加染第二遍、第三遍每遍用色可以有些变化,底层色透过上层色,若隐若现,效果厚重,色彩丰富。(图3-57)
8.衬托
在画面相应部分的反面上色叫做衬托。它能够依上色的不同方法而产生不同效果:一是衬托粉色,使正面色更亮或更润泽细腻;二是在背面画远景,从正面看,若即若离,若有若无,浑然一体,格外耐看。(图3-58)
9.掏染
既不离墨线又不碰墨线的染法叫做“掏”,“掏”又分“掏染”与“掏填”。掏染一般是用稀薄的颜色躲开画面的主体或服装上的花纹染画服装的底色等;掏填是用石色填匀空隙。掏染与掏填可在接近线时,留出与线描平行的白痕,谓之“水路”,很具装饰性。(图3-59)
10.填色
填色又叫双勾填彩,人物画的某些局部,如首饰、胸花、领口、袖口、鞋口等处的花纹,花鸟画中的树叶等,常用此法。多用石色,比一般的平涂着色更饱满厚实,色彩更艳丽、鲜明、跳跃,小面积局部使用能使画面显得更活跃。(图3-60)
11.勒
经上色后,再用墨、胭脂、花青、赭石、粉色或金粉、银粉等在原来的线上或原来的线的旁边重勾一次,谓之“勒”。主要是提醒墨线,强调、夸张线的功用,同时也更增强画面的装饰意味。(图3-61)
12.皴擦
枯笔侧锋画。皴为勾短线,擦为渴笔画,皴擦结合使用,自由随意,画老年人的皮肤、粗布衣料以及某些背景等宜用此法。(图3-62)(www.xing528.com)
13.界尺
有许多长而直的线,仅凭毛笔徒手去勾是很难画好的,遇到这种问题可以采取一种叫“界尺”的方法来解决。其操作方法是:将一把直尺放于与所要画的线(铅笔线)平行的位置,离开铅笔线0.5厘米至1.5厘米左右,并用左手按住。右手握两支笔,一支笔蘸墨(或色),另一支笔(实际上不是作笔用)倒过来,笔杆尖(以圆头为杆,不伤纸)朝下。画线时,笔杆尖靠住直尺,毛笔对准铅笔线,行笔不要左右摆动,画出来的线便是直的,也不会弄脏直尺和画面。以向下按的轻重来调节线的粗细。(图3-63)
二、工笔画色彩绘制的主要技术
工笔画的绘画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各种画面的色彩效果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的,还要了解这些方法和工具材料的一些特点和性质,才能完成对画面的把握和控制。
(1)工笔画设色要多次完成,不能急于求成。要把颜色稀释后多次染罩,才能达到均匀、细腻、透明的效果。古代画家曾有“三矾九染”、“七笼八罩”的说法,这说明设色需多次完成。但是,也不是染的次数越多就越好,而要以达到所需要的色彩效果为目的。
(2)工笔画设色是先染墨色再染颜色、先渲染再罩色,罩色后若感到渲染不足,仍可以继续渲染,渲染的程度要根据罩色的轻重来确定。
(3)要把大面积的色块颜色涂匀,就要注意用笔的顺序和笔上水分的掌握。如罩色要从轮廓的一边向另一边一次推过,不要重复。即使出现不匀的现象,也不要急于收拾,因颜色在由湿到干的过程中还会在纸面上游动,通过颜色的游动,干后会基本均匀。如果还不匀,可待下次罩色时调整。如果罩色面积很大,可利用其中的衣纹线分割成几块来罩。
(4)渲染衣纹和其他物象一般采用本色和同类色。如红颜色的衣服可用胭脂、曙红分染,也可以用墨色分染,绿颜色的衣服可用绿、花青分染,而白颜色的衣服可用花青、赭石或淡黄分染。有时也可以不用本色分染,如绿颜色的衣服可用赭石分染,蓝颜色的衣服可用胭脂分染,也能呈现出丰妍的色彩效果。(图3-64)
(5)在工笔画传统技法中,用矿物质颜料画重彩效果需打底色,一般也是选用同类色的植物质颜料先薄涂一遍。其作用在于:因纸、绢由于胶矾的作用表面一般比较涩,用石色第一次画不易画匀。打底可将纸、绢先以水色润泽一下,罩一层水色后再画就能较好掌握。另外,由于用石色铺罩时颜色要稀释,仍然是半透明状态,除着色特别厚以外,底色的作用仍然能反映出来,又因石色不易调配,底色便能起到调整其色相的作用。(图3-65)例如:朱砂:以朱磦、曙红、胭脂作底。
石绿:以绿、花青、赭石作底。用绿作底,石绿是正色;以花青作底,石绿偏冷;以赭石作底,则石绿偏暖。
石青:以花青、胭脂作底。胭脂作底,罩出的石青偏紫。
白粉:以淡黄等色作底,也可用各种色作底。
金银:以重墨作底,金银就显得更亮。(图3-66)
总之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活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6)工笔人物画设色除要求工整、细匀外,还要做到线活色也活,不可画脏、画腻、画死。工笔画设色要求做到“细而不腻、工而不滞”,而造成腻和滞的主要原因在于分染过重和处处平均对待。要掌握分染的程度,不可染得太平均,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区别对待,工夫要用在重点部位,其他则可一带而过,设色中仍要遵循画面的主次关系来安排虚和实。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很重视墨色的浓淡和颜色的厚薄的运用,使画面浓淡分明、厚薄相宜。
(7)人们总结了工笔画用色的技巧和要求,提出用色八要和八忌,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有指导意义。八要是:匀、润、雅、厚、整、实、洁、生;八忌是:干、火、俗、薄、散、空、脏、死。
匀:就是指上色要匀净,无论淡色渲染还是厚色平涂,都要求匀,深一块浅一块,甚至还出现笔痕、水印都是不匀的表现。(图3-67)
润:是湿润、润泽之意,只有润,才能细腻、精巧、滋润。(图3-68)
雅:是高雅、雅致,是指色调的高雅与用色的沉着。(图3-69)
厚:是厚重,无论色的浓淡厚薄,给人的感觉都应是厚实、厚重而不轻薄、轻浮。(图3-70)
整:是整体,要防止色彩过花、画面凌乱、支离破碎。(图3-71)
实:是实在,主要是讲色彩表现的内容要具体,用色不可含糊不清、毫无道理。(图3-72)
洁:是色彩和形体要干净、利落、整洁,不能把画面弄得脏兮兮的。(图3-73)
生:是气韵生动,画面形象生动,形式感强,气势连贯、通畅,神韵足。(图3-74)
只有做到了前面七要,才能达到第八要。
八忌是针对八要提出来的,八要做不到就犯了忌,画面也就死了,就会出现八忌的现象。在临摹中要仔细研究琢磨,提高对工笔画技法的认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