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相对而言,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注:相对于画论来说,书论在行文中描述得更加直接和具体,在这里每本论著的内容不再赘述,仅列作者及书名):
一、秦汉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代表论著有:
1. 李斯《用笔法》
2. 崔瑗《草书势》
4. 蔡邕《九势》《笔论》
5. 赵壹《非草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代表论著有:
1. 钟繇《用笔法》
2. 成公绥《隶书体》
3. 卫恒《四体书势》
4. 索靖《草书状》
5. 卫夫人《笔阵图》
6.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记白云先生书诀》
7. 虞龢《论书表》
8. 王僧虔《笔意赞》《论书》《又论书》
9.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古今书人优劣评》《草书状》
10. 颜之推《论书》
11.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12. 袁昂《古今书评》
13. 王愔《古今文字志目》
14.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15. 江式《论书表》
16. 庾肩吾《书品》
17. 释智果《心成颂》
三、隋唐五代
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兴盛期。隋代虽立朝时间很短,但其书法上承南北朝碑刻,下启唐楷诸家,为唐代楷书法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书论也重在探讨楷书的笔法与结体,智永的《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颂》是这方面的代表。随着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鼎盛,书法大家、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书法理论也兴盛起来。大批成系统、有分量的书论著述陆续问世,对细部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创作规律的剖析逐渐代替了对书法艺术总体印象的阐述,涉及了书法艺术的各方面,体现了唐代“尚法”的风气。代表论著有:
1. 李世民《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
2.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用笔论》
3. 张怀瓘《书断》《书估》《二王等书录》《书议》《文字论》《六体书论》《评书药石论》
4. 虞世南《书旨述》《笔髓论》
5. 孙过庭《书谱》
6. 徐浩《论书》
7.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8. 李阳冰《论篆》
9. 蔡希综《法书论》
10. 李嗣真《书后品》
11. 卢携《临池诀》
12. 张彦远《法书要录》
13. 李煜《书述》
14. 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15. 释智永《永字八法》
16.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17. 韩方明《授笔要说》
18. 释亚栖《论书》
19. 林蕴《拨镫序》
20. 韦续《五十六种书》
21. 智果《心成颂》
四、宋代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变革期。由于各种原因,宋代的书法无法与唐代相比肩,却能另辟蹊径,一时帖学盛行,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不必斤斤计较于点划、布置等具体方法,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反映。代表论著有:
1. 米芾《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
3. 黄庭坚《论书》
4. 赵构《翰墨志》
5. 苏轼《论书》
6. 蔡襄《论书》
7. 朱熹《论书法》《晦庵论书》
8. 姜夔《续书谱》
9. 朱文长《续书断》
10. 董逌《广川书跋》
11. 赵孟坚《论书》
12. 陈槱《负暄野录》
五、元代
元代书论主要是讲究法度,代表论著有:
1. 盛熙明《法书考》
2. 赵䶵《书则》
3. 虞集《论书》
4.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
5. 陈绎曾《翰林要诀》
6. 李溥光《雪庵大字书法》
7. 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
8. 赵孟《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
六、明代
明代书论则强调崇尚古雅,倡导骨力与研美兼善。代表论著有:
1. 汤临初《书指》
2. 杨慎《墨池琐录》《书品》
3. 项穆《书法雅言》(www.xing528.com)
4. 祝允明《奴书订》《评书》
6. 赵宧光《寒山帚谈》
7.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8. 徐渭《书论》
9. 丰坊《书诀》《童学书程》
10. 宋啬《书法纶贯》
11. 潘之淙《书法离钩》
12. 费瀛《大书长语》
13. 张绅《法书通释》
14. 解缙《春雨杂述》
七、清代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继往开来的一个时期。从清中期开始便逐渐形成了帖学与碑学明显分流的格局,帖学逐渐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阐发,后期则主要是对碑学理论的探讨,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的风气。代表论著有:
1. 冯班《钝吟书要》
2. 笪重光《书筏》
3.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评书帖》
4. 梁章钜《学字》
5. 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6. 宋曹《书法约言》
7. 朱履贞《书学捷要》
8. 傅山《作字示儿孙》《散论》
9. 包世臣《艺舟双楫》
10. 刘熙载《艺概》
11. 周星莲《临池管见》
12. 何绍基《论书》
13. 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14. 王铎《论艺摘录》
15. 桂馥《国朝隶品》
16. 王宗炎《论书法》
17. 杨守敬《书学迩言》
18. 王澍《翰墨指南》
19. 魏锡曾《书学绪闻》
20. 万经《分隶偶存》
21.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22. 曾国藩《书论语录》
23. 孙光祖《六书缘起》
24.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25. 何焯《义门题跋》
26. 钱泳《书学》
八、近现代
1. 张宗祥《书学源流论》
2. 黄宾虹《书史两则》《笔法两则》
3. 沈曾植《寐叟题跋》
4. 沈子善《学书捷要》
5. 叶铭《国朝画家书小传》
6. 弘一《谈写字的方法》
7.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殷墟书契考释》
8. 杨逸《海上墨林》
9. 党晴梵《论书》
10. 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
11. 张鸿来《书法》
12. 高道天《书通》
13. 黄仲明《标准行书之研究》
14. 张伯英《法帖提要》
15. 于右任《书论七则》
17. 诸宗元《中国书学浅说》
18. 钱振锽《名山书论》
19. 朱剑心《金石学》
20. 蒋星煜《颜鲁公之书学》
21. 祝嘉《书学格言》《论书法中的“疾涩”》
22. 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
23. 邓散木《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草书写法》《临池偶得》
24. 沈尹默《书法论丛》《沈尹默论书丛稿》《学书有法》
26. 启功《书法概论》《启功丛稿》《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
27. 高二适《新定急就章及考证》
28. 林风眠《书法的影响》
29. 徐邦达《五体书新论》
30. 沙孟海《印学史》《近三百年的书学》
31. 陆维钊《书法述要》
32. 林散之《笔谈书法三则》
33. 胡小石《书艺略论》
34. 林语堂《中国书法》
36. 梁实秋《书法的前途》
37. 商承祚《说篆》
38. 白蕉《书法十讲》
从前文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可以看出,每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从而会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所以,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也不一样。通过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特点的总结,可以反过来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而同时又促进了对书法艺术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我国古代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与中国古代画论相比较,它涉及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不但注重书法技术,而且将书品与人品联系在了一起,认为书法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的直接反映,一个人书法艺术的高下与他的品格修养有很大关系,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总而言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注:此书论书目整理过程中可能会有遗漏,欢迎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