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书画鉴定与时代特色

中国书画鉴定与时代特色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代性包含有风格技巧的一方面,但更有每个时代环境、风气所带来的气质方面差异。晚唐虽趋于细腻,开启五代画风,但其中有一种高远之气,是五代绘画已不存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已脱去了完全以人物为主的画风。五代、北宋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个大发展时期。

中国书画鉴定与时代特色

我们在书画鉴定之前,思想上必须对各个时代的作品,要有宏观的理解,即时代风格的若干特征,要做到心中有数。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社会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熟悉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生活习俗。

时代性包含有风格技巧的一方面,但更有每个时代环境风气所带来的气质方面差异。唐代的恢宏至五代已不存。唐代连接西域,敢于接受外来事物,仕女打马球驰骋球场之上的气势,绝不是居西蜀一隅、深藏闺中的妇女所能具有的。晚唐虽趋于细腻,开启五代画风,但其中有一种高远之气,是五代绘画已不存的。宋代的清丽韵味也不是明代画院的人所能表达的。所以,常见有明代山水、花鸟画被标上了宋代画家名款,但一般都较易辨认出来。明代的这类画,笔墨达不到宋画的精妙,气质粗率,达不到宋代的悠远雅致。

1. 晋至唐

先以写字来说,唐代以前的写碑,是先将石碑立好以后,写碑的人站在碑前直接挥写在碑面上的。大约从宋代开始,才写在纸上,双钩上石,然后再刻,原稿仍然可以保留下来。这种方法到元代、明代、清代,就越来越成熟了。唐以前的人写字时是席地而坐的,一只手拿着简册,另一只手悬肘挥写,到后来才将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进行书写。两种方法写出来的字,细看起来是不同的。

唐代以前的写碑,大多用隶书楷书。自唐太宗李世民用行书写了《温泉铭》和《晋祠铭》以后,就逐渐有用行书写碑的风气了。

不同时代的书法,不仅字体和字形有所不同,从文章措辞上来看,也有不同。要区别和认识这些变化,就必须把不同时代的书法作品摆出来详细地观察比较,找出究竟有哪些不同。经验多了,这个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

绘画也和书法一样,时代早晚不同,作画的方法也不一样。唐、宋以前壁画盛行,作者都是站着作画的,即便在绢帛上作画,也是把绢帛绷在木框上,然后站着来画,大体就像现在画油画的样子。那种将纸绢平铺在桌上作画的方式,大约从宋代开始才逐渐发展起来。两种方法在运笔的角度及手臂所用的力量上都有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就不太一样。

中国绘画以佛道人物画首先得到发展。例如流传下来的所谓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烈女仁智图》卷等。早期的人物画均用墨笔线条来描绘形象。

宋摹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还保存着晋代的一些风格,它以人物为主,以山水为陪衬,人物为墨线勾勒,山石只勾一个轮廓,有些树木也只是画一个树形,并无枝干。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已脱去了完全以人物为主的画风。山石只勾轮廓而无皴法,高山上的大点表现的是远树,近处的树木已画出了枝干,树干勾边无皴而填赭色。人骑游艇安排适当,画出了山水画的新风貌,改变了过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比较幼稚的画法,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画科。

唐代韩滉《五牛图》卷画法古朴粗壮,所描绘的五头牛生动活泼,各有神态,表现了画家的熟练技巧。

周昉是中唐时期的著名人物画家,擅长描绘贵族妇女。他的《挥扇仕女图》卷,人物丰姿艳丽,并将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这种丰润的脸型,渗透着中唐的时代特征。从中唐墓葬出土的陶俑的形象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从记载上来看,关于隋唐时期绘画方面的材料还是很多的,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因为作品少,所以我们现在还无法看清这一时期绘画的全貌,只能获得一个大略的概念。

2. 五代和两宋

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书画,总的看来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从而形成了新的风格。以书法来说,字体以行书、草书为多,篆书、隶书较少。格式方面有一部分与晋唐时期一样,首尾都写上作者的名字,另一部分就不同于晋唐而有了新的变化。

那时私人间的交往信札与对官场的公文书札在格式上是有所区别的:私人信札(未做官或未在任上者写的书信)上下款都写,下款不写姓,如《陆游书札》。对官场的公事书信(在任官员之间的书札),下款需要将本人的所有职务都写上去,如辛弃疾的《去国帖》。

北宋著名的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有一个共同点,即全都喜欢用熟纸来写字,都是从临摹古人入手,最后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他们的字体被当时和后世许多人临摹仿效。

五代、北宋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个大发展时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画法熟练精工,他的创作方法,对宋代画院有很大影响。李成、郭熙的山水画,布景繁密,描绘的都是中原山林,大部分是画秋林和雪景,树的枝干多而不乱,山石多画图形。而南唐画家董源的山水画,大都是江南风景,如《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表现出江南地区的风格特点。

在质地方面,大多数为绢本绘画,同时,也出现了少数纸本绘画作品。这个时期的绘画,大多数不落作者名款,但也有少数是写上作者名款的。例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轴,在画幅左方中下部,用隶书小字写下了“窠石平远,元丰戊午年郭熙图”的名款,中间有一印,印文看不清楚。中国绘画从原先的不落名款到北宋时期的开始落名款,从格式上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

南宋时期,用笔更为流利放纵,布景更趋于简略,人物笔简意到,出现了“天水空蒙,剩水残山”似的画面。这和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治中心南移是分不开的。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他们的画法各有特点,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采用截取山腰、山角、水云山色的构图形式,在经营位置上大体是相同的。南宋时期,还有些作者描绘了新的题材,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例如:米友仁的水墨云山、扬无咎的墨笔梅花、梁楷的泼墨人物、郑所南的兰花等。在他们之前,这些题材和形式都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有人说他收藏有唐代画家名款的梅花或兰花,那肯定是值得怀疑的。

3. 元代

元代的书法,基本上是继承古代名家的书体,变化不大,行书、楷书、草书居多,篆书、隶书是较少的。元代是绘画史上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代,统治者废除了五代、两宋流传下来的画院制度,出现了许多水墨山水、写意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画,以及以枯木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而佛道人物画、花鸟画却逐渐减少了。(www.xing528.com)

高克恭的山水画、钱选的青绿山水、被称为“元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对明清画坛产生较大的影响。吴镇能书善画,用笔厚重;倪瓒的绘画,用笔枯干,布景清旷;王渊的花鸟,构图和用笔比宋人简练得多;王绎专长画肖像;王振鹏、夏永的细笔楼台殿阁画出了元代的独特风格。这样精细工整的界画,唐宋时期是没有的,我们在明清时期的界画作品中,也没有见到过这种极其细腻的画法。

诗书画三结合这种形式的出现,是元代绘画的一大特点。这时绝大多数画家都已在作品上落款了,一部分作品有年月款、上下款及题诗。题诗或者说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或者说明这幅画的内容。这是不同于前代的一个特征。

元代绘画趋向于水墨画较多,设色画逐渐减少,构图、用笔大多不再像宋代那样繁密、富丽、精工,而逐渐趋于简略。元代书画的装潢形式仍然是轴、卷、册居多。质地以纸本居多,少数为绢本。元代的纨扇画也较少,均为绢本。元代后期,书轴就逐渐多起来了。如果有人声称自己藏有落上了唐、宋时期书画家名款的书轴,那是值得怀疑的。

4. 明代

明代书法艺术在宋元书法的基础上又有变化和发展,楷、行、草、篆、隶各种书体都有。明初的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和二沈(沈度、沈粲)代表了明初一部分书法的风格。如宋克是以章草和晋唐小楷为基础形成自己风格的。又如明初永乐时的中书舍人沈度,用平正圆润的楷书为皇帝书写公文诏书,当时被称为“台阁体”,他的这种写法,代表了明初台阁体的风格面貌。

明代早期,还有一种被称为“狂草”的书法。它是一种不按传统的草书法,而由个人随便挥写出来的草书,许多字不易辨认,如果你比较熟悉他所写的文章或诗词,还可以大略念得下来,张骏、张弼等人的草书就属于这一类型。直到明代中后期,仍然有许多人书写这种书体,说明了明代有书写狂草的习惯。宋元时期虽然有很多写草书的人,但却很少有人写狂草,所以说,这种狂草书体也体现出了明代书法的时代气息。

明代早期程南云的篆书,书法工整,篆法圆润,大多数写在引首纸上,单独地写成字条、字卷的还未出现。

明代中后期的吴宽是专学苏轼书法的,不论是大字还是小字,一律都是苏体。当然,他的苏体字仅是形似而已,细看起来,与苏轼的字有很大区别。沈周的大字小字都仿黄庭坚,细看起来,也是只有形似。文徵明的小楷和行书都很精工,写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老年时写的大字,不论是字卷还是字条,都以写黄庭坚字体居多,体现出他写字的特点。王宠以写晋唐小楷为基础,但又有变化。董其昌书画成名以后,在清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有许多人学习他的字体和风格。邢侗的书法在当时与董其昌齐名,被称为“南董北邢”。他的书法大多是临王羲之的草书,也有行书和楷书,但较少。王时敏方正谨严的隶书体,代表了明代隶书的风格体式。

明代初期的绘画艺术,是元代绘画艺术的集成和发展。明代永乐年间,国家又设立了画院,广征天下画士。明代早、中期的绘画,就形成了两个大的系统,即宫廷画家和自由发展的吴门画家。永乐到弘治时期,画院非常兴盛,画家人才辈出,画科题材广泛。画的风格面貌,大部分继承南宋画院,山水画追求马远、夏圭的面貌,花鸟画设色艳丽,颇为生动活泼。

明代画院体系的花鸟画家,大多仿效古法而又有变化。林良的花鸟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吕纪的花鸟画,大多富丽精工,色彩鲜艳。多用绢本作画,落款仅仅写几个字,用笔简略。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裁去,冒充宋画骗人,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明代还有些文人学士,自由选择题材进行绘画创作,如王绂的山水和枯木竹石,夏昶的竹石,孙录、王廉的墨梅,杜琼、刘珏的山水。所谓的吴门四家,以沈周为首。沈周的绘画题材广泛,他的山水画是在“元四家”的基础上以董源、巨然为宗发展起来的。他发展了粗笔写意的新风格,对明代画坛起了推动作用。文徵明的山水人物画,趋向于工整细润,用笔流畅,虽细润而不板滞。此外,他也有少数粗笔山水和花卉兰石等题材的画。

到了明代后期,院体方面的画家逐渐减少,不像前、中期那么兴盛。文人学士玩弄笔墨技巧作为遣兴,自由发展的风气较盛。明代后期的画中九友(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杨文聪、王时敏、王鉴、张学曾、邵弥)以及其他一些画家,均以标榜临摹古人为能事,他们所作的画,大都写上临或仿某人画法。如果画一本山水册,每一页必须写上仿某人画法,八开就是仿八家,十二开就是仿十二家。这对于古代书画的断代,也可以起到辅证作用。

在书画格式方面,书轴逐渐多起来,书写的内容有古诗文及自己的诗文等。宋元时期最为流行的团扇,到明代就见不到了,直到清代道光时期,才又重新盛行起来。明代成化、弘治时期,折扇广泛流行,文人学士和书画家常在这种扇面上写字画画

手卷前部有引首纸,明代早期才开始出现这种形式。对联这种形式,明清两代较为盛行。在质地方面,明代中后期的某些书画家,又采用了绫地或金笺地。绫地又分为素板绫和花绫两种,金笺地又分为泥金笺和冷金笺两种。从落款格式来看,明中后期的特点为:上款高出下款一格或两格,而且有某某词坛、词盟、词宗、词丈、年丈等等称呼。

5. 清代

清代初期的书法是在明代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有所变化,但不很显著。整个清代有许多人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如沈荃、张照、陈希祖等。王铎的书法功力很深,楷书、行书、草书都很成熟,很有气魄,自成风格,尤其擅长临王羲之的草书帖。傅山的书法技能全面,楷、行、篆、隶、草都能写。他的字册或字卷往往是楷、行、草、隶兼而有之,这是他个人的习惯写法。因受科举制度的影响,清代的“馆阁体”书法被写得横平竖直,规规矩矩。王际华、汪由敦等人是清代写这种书体的典型人物。清代中期,邓石如黄易等人喜欢写古篆,提倡写碑。清代中后期,写篆书的有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人,写隶书的有阮元、钱泳等人,写行书、楷书的有包世臣、吴熙载等人。

清代初期的绘画,有一部分画家是在明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也有些变化,但变化不大。被称为“清初六大家”的“四王吴恽”(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只有恽寿平画花卉,其他五人都是专画山水的,并且都是模仿古人而变化较少,但在笔墨技巧上却都很成功。他们虽都是仿古,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

清代也有一部分画家,突破了传统的画法,创造出新的风格和面貌,如“金陵八家”,在画法和风格上就带有地方性的特点。“清代四僧”的绘画并不完全摹古而是有所创新的。石谿的山水画喜用秃笔,干笔皴擦,用湿笔创作的画是很少的,这是他的特殊面貌。弘仁的山水画有墨笔和青绿设色两种,是仿元代倪瓒的,就连题款的字体也仿倪瓒。他所画的题材多为黄山风景,也有少数梅竹花卉。朱耷水墨写意以花鸟居多,也有少数山水画,所作都不是固守陈法而有他自己的新创造,形成了他个人的特殊风格。石涛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都能画,他不守旧的画法,具有创新精神。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绘画,有两个大的系统:宫廷院画系统和扬州画派系统。宫廷绘画大都工整细密,富于装饰性。有几个人的绘画风格差不多,分辨不出他们个人的特点来。绘画的落款形式大多为“臣某某奉敕恭画”等等,变化不大。自嘉庆以后,宫廷画的风格、技法逐渐低落,很少有新的进展。

清代末期,上海画派兴起,改变了嘉道时期以来画坛萎靡不振的现象。虚谷和尚的绘画作品,用笔用墨和设色都别开生面,常用干笔侧锋,用墨浓淡交融,墨色结合(或色与色结合),混成一体,不同于一般的画法,落款字体也很特殊。被称为“四任”的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对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画科,都有新的发展,题材新颖,色彩鲜艳。从笔墨技巧来看,他们都在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吴昌硕是一位金石篆刻家,擅长篆、隶,他在书法基础上专攻花卉,其他画科很少画。他的花卉用笔厚重有力,独具一格。

清代在书画的款式方面也有些新的变化,不论书法或绘画作品,上款称官职或其他的称呼,如某某上大人、某某中丞大人、某某老父台、某某先生、某某仁兄大人、某某法家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