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讳定律:中国书画鉴定中的求真心路

避讳定律:中国书画鉴定中的求真心路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避讳在唐宋时期比较严格,不但相同的字要避讳,连同音字也要避讳,称之为“嫌名”。又如清代的弘仁避乾隆名“弘历”的讳,因此写成了“宏仁”。避讳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具体的情况下也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避讳定律:中国书画鉴定中的求真心路

前文在鉴定的基本知识之文史知识中,我们讲过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再简单略述一下。避讳在各个朝代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古书画鉴定中题跋或款题文字的避讳问题,是很明确而且是过硬的辅助鉴定的资料,我们可以根据避讳来断代。避讳的种类可分为避朝代讳(避当朝皇帝及先帝的名讳)与避家讳。避朝讳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皇帝就那么几个。避家讳就比较麻烦了,过去的大家族代代下来,避讳很多。

避讳在唐宋时期比较严格,不但相同的字要避讳,连同音字也要避讳,称之为“嫌名”。元代皇帝是蒙古人,他们的名字是蒙古语的音译,所以不避讳。明代又恢复了避讳,但不如唐宋时那么严格。清世祖因名字又是满族语的音译,故又不避讳。到了康熙时又开始避讳,而且相当严格。但明清两代不再避同音字的讳了。

避讳主要分为:缺笔避讳、同义字或同音字避讳、完全避讳等。

1. 缺笔避讳

这种避讳方式是,在碰到要避讳的字时,这个字要少写一笔,但少写的一笔在什么地方是有严格规定的。唐代,如唐太宗李世民,不避最后一个“民”字,而缺笔在“世”上,缺下面的两横。宋代和清代则一般都缺笔在字的最后一笔上。

2. 同义字或同音字避讳(www.xing528.com)

在宋代时,避“纨”字,因此,当时的“纨扇”便成了“团扇”,但到了明代便不再避了。在明、清两代避讳中除了可以改成同义字外还可以改为同音字,如:元代的赵元,后入明代,到了明代他的题款上就避了明代的讳,将“元”改为“原”。所以通过他的落款可以推知作品年代的早晚。又如清代的弘仁避乾隆名“弘历”的讳,因此写成了“宏仁”。如不加以了解,就会产生各种错误的理解。

3. 完全避讳

完全避讳就是跳过要避讳的字词不写。

避讳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具体的情况下也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如:皇帝已故五世的祖宗不讳,但也有照讳的,在唐代,人们一直避李世民,五世以后出于保险、尊敬、习惯等人们还照讳不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