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 - 《美术史》中的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 - 《美术史》中的第一节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要早于其他国家,14世纪就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具有典型的地中海人的气质,此外,拜占庭灭亡后,许多艺术家逃往意大利,如契马布埃,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许多文化中心,其中以佛罗伦萨和锡耶纳发展最早。这种壁画在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得到了复兴。直到15世纪意大利才出现了真正的文艺复兴的强劲势头。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 - 《美术史》中的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兴起要早于其他国家,14世纪就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具有典型的地中海人的气质,此外,拜占庭灭亡后,许多艺术家逃往意大利,如契马布埃,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许多文化中心,其中以佛罗伦萨和锡耶纳发展最早。

锡耶纳的代表人物是杜卓(约1278—1318年),他的作品是锡耶纳教堂的祭坛组画,画中的人物造型像雕塑一样有力,衣纹的处理自然、厚实,中央的圣母耸立在天使之上,圣徒们按等级排列在她周围,有晚期拜占庭的痕迹,组画中最突出的是《第三次不认主》,运用了简单的透视,提供了一种舞台式的视觉效果,这是组画的第三幅,杜卓用一种紧张感叙述了由圣马太记录的福音书第二十六首圣歌最后几行。耶稣位于中央,眼睛被蒙住,仪容高贵,而挤在他周围的人在嘲笑他。右边有一个高等僧侣和一些老者在暗中决定他的命运,而圣彼得一人站在门外,双手放于胸前,是一种动摇不定的典型姿态。这套祭坛画在1311年6月完成,它被抬着游遍锡耶纳城。人们用喇叭、响板、管乐和教堂的钟声来迎接它。杜卓在圣母宝座的基座上签了名。他的作品成功地把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和古代的造型传统杂糅在一起,倾向于华丽装饰的效果。同时也显示了他具有叙事的才能,作品中的人物安排自然、灵活,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当时,杜卓是被大教堂官方雇佣的,他们给他提供颜料和其他绘画材料,按日付给工资,但他还是很快被遗忘了。

佛罗伦萨的代表画家乔托(1266—1337年)据说是财运亨通,在当时就有第一画家的名望,在后代人中他被美术史家称为“近代绘画之父”和“文艺复兴的开拓者”,乔托的绘画从早期艺术中借鉴了肖像画的方法,但经过他的改变,使之面目全非。他删除了细节,使每个场面都具有一种吸引力和首尾一致的连贯性。他最大的成功在于严肃地把握了作品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观者常常能感受到自己也是画中的一员,这是一种新的处理方式。并且乔托已开始采用生活中的人物和真实场景的处理方法。这种现实主义的原则超越了普通技法的范畴。人物造型的庄重和精心推敲的构图相结合,构成了乔托艺术的纪念碑式的气派和力量感。乔托一生主要绘制教堂内的壁画,如《圣芳济的生涯》、《基督传》、《圣母生平》等组画。尽管衣纹处理概念化,但对人物动势的设计和刻画是基于对生活的观察,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和人文主义的因素,同时也显示了乔托按情节不同而变换构图的能力,在画面整体气氛的渲染上很有办法。如《犹大之吻》中以林立的枪杆和人物动势加强了紧张的气氛。在《哀悼基督》中,不仅下方人物处于悲哀情节之中,连上方飞行的小天使也随之痛哭不休。在乔托的作品中,风景已作为完整的陪衬形式出现,而且刻画也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深远感。

乔托的作品大多是湿壁画,距今3000年以前就有了这种形式。最早的湿壁画产生于克里特岛米诺斯文化晚期,湿壁画也称真壁画,即在未干的灰泥墙壁上,用水调和颜料粉作画。所画的颜料可浸入灰泥之内,干后非常牢固,易保存,画面并有一种晶莹透明的感觉。如果灰泥干了,需要修改或再画时,只能挖去已干的部分,重新墁上灰泥再画。为抢时间,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制是常有的事。这种壁画在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得到了复兴。而乔托是运用这种技术的杰出代表画家。(www.xing528.com)

乔托还是一位建筑家,1334年他被任命为佛罗伦萨教堂建筑总监,设计了主教堂西南面的钟楼,84米高的钟楼在中世纪是罕见的。但是,钟楼未完成,乔托便去世了。后来由安德烈·比萨诺完工,现被称为“乔托塔”。

14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的绘画呈现出一种折衷的趋向,力图将乔托的庄重和精确、锡耶纳画派的叙事精神、哥特式的神秘性混成一体。乔托的亲授弟子塔代奥·加迪(逝于1368年),最接近乔托的风格。安德烈·奥尔卡尼亚是具有乔托风格的雕刻家。在哥特式的影响下,西莫内·马丁尼(1283—1344年)在他的圣母像中以轻快的优雅对抗乔托的庄重,他的作品《圣母领报》以强化动势的曲线和神秘的环境展开这一情节。直到15世纪意大利才出现了真正的文艺复兴的强劲势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