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哥特式美术:欧洲最大的建筑风格

哥特式美术:欧洲最大的建筑风格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16世纪文艺复兴的评论家们瞧不上这种风格,将其称为“哥特式”,意思是这种样式的尖拱、有肋的圆顶、精致的装饰看来是不美的、野蛮的。雕刻在早期哥特式建筑中显示出重要地位。盛期哥特式通常指13世纪的艺术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兰斯主教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德国的科隆教堂和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等。它容量大、尖塔多闻名于世,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手抄本插图在早期哥特式时期

哥特式美术:欧洲最大的建筑风格

12世纪一种新的建筑样式开始发展起来,首先在巴黎附近地区开始确立,并在此后的200多年间影响了全欧洲教堂的建造者们。但是16世纪文艺复兴的评论家们瞧不上这种风格,将其称为“哥特式”,意思是这种样式的尖拱、有肋的圆顶、精致的装饰看来是不美的、野蛮的。

12世纪40年代在法国正北方的圣德尼修道院出现,它的回廊是世界哥特式建筑的始祖。这是杰出的圣德尼修道院院长苏热所创。他认为教堂内部要具有“超现实的光”,反映出“神性的光辉”,把“物质转变为非物质”,用神秘的方式把它从“较低的世界转向较高的世界”,这些设想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实现。

哥特式建筑技术与罗马式有很大不同,罗马建筑家认为要重视墙的强度与坚实,而哥特式则要创造一种骨架或框格来达到增加光的目的,使教堂既高又亮。总体上看,哥特式建筑有以下特征:第一,继续大规模有创见地使用了罗马式晚期的有肋的圆顶结构,因为它比旧式的穹隆圆顶有更多的优点。有肋圆顶与穹隆圆顶轻,对下部的支撑点的压力小。有肋圆顶可以建造在更加复杂的平面上,石肋在造型上看起来也具有美学价值。第二,点的支撑有利于建筑物高度空间的扩大。这种支撑点不仅在内部,也可以用在外墙。墙的支撑作用减弱了,可以加大明亮窗户的面积,并发明了彩色玻璃窗镶嵌画的技术。第三,外部广泛地用轻盈的尖桅形的拱门、挺秀的小尖塔。内部,拱顶轻了,教堂高了,尖桅形拱的长窗取代了过去大面积的墙壁。第四,由于建筑向高而直方向发展,建筑家们发明了扶壁和飞扶壁以及像石头树一样的穹顶肋架结构。

欧洲哥特式教堂十分繁多,早期主要代表是法国劳恩主教堂(中殿和翼部的内部是早期法国哥特式建筑的试验性的范例)、夏特尔教堂(以门侧的雕刻装饰和彩色玻璃窗画而闻名)和《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体积大,设计优美匀称,采用新技术的飞拱而格外出名。始建于公元12世纪60年代,是最大的哥特教堂之一。长达150.2米,宽47米,主拱顶高32.5米。在大约1175年采用飞拱支撑中殿穹隆,即把圆顶的推力从墙的上部送到外部的支柱或扶壁上去的拱或半拱。在一般情况下飞拱都是成对的。以前曾是坚固的墙壁的地方,被彩色玻璃窗取代了,哥特式建筑成了石头的骨架加彩色玻璃墙的建筑。

雕刻在早期哥特式建筑中显示出重要地位。早期哥特式雕刻成就集中在夏特尔教堂的西正面王室大门上,在拱门饰缘的水平线之下的三个入口的两侧都立着细长的圆柱,圆柱上附着人物雕像。所雕的《圣经》中的人像紧紧地贴附于小圆柱,右手放在胸前,似乎不敢乱动的垂挂姿态。三个门楣中心的雕刻显得更为灵活和自由,描写了基督一生的不同时期,右边是幼年时期,中间是基督坐在天国宝座上,左边则是复活后升天。

彩色玻璃窗画是哥特式建筑的一大特征,这是一个工序复杂的技术,彩色玻璃是在被熔化的玻璃液中加进锰或钴之类化学元素炼成的,基本色调是蓝、红、紫三色,也有其他多种颜色。人物脸上的细节是用黑色颜料画上去的。用玻璃片组成所设计的图像,在玻璃片之间用横切面为“工”形的铅条连接,再将它们焊接起来,铅条也起到黑色轮廓线的铁框中。工人们要把这些大块局部图装配在窗框中去时,要用特殊的钩子,从铁框中吊起来。彩色玻璃窗画的出现使人们发现这是理解上帝的最佳手段,光线射入教堂内部,造成一种色彩缤纷的奇妙的神秘气氛。

夏特尔教堂保留着大多数它最初的彩色玻璃窗,每个窗户或每组窗户的形象相互都有神学上的联系,并且与整个系列所叙述的教义都有联系。那些内容丰富的《圣经》故事的窗户成了穷人和文盲学习《圣经》故事的连环画。在激发人的宗教情感方面,彩色玻璃窗画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

盛期哥特式通常指13世纪的艺术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兰斯主教堂、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德国科隆教堂和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等。

兰斯教堂是以和谐和规律的正面设计为特征的。始建于1210年。正面包括三个通向内部主空间的入口,有门侧柱像和有雕刻的拱门饰缘。在中央入口上方有圆花窗和一个没有塔尖的塔楼。正面是用连续的水平线和垂直的细部划分清楚标志出来的,哥特式建筑中的如此对称的格子似的图案有时称为“和谐的正面”。兰斯教堂每个入口拱门饰缘半圆内设一圈花窗,以圆花窗代替了雕刻的形式。这种杆状窗花格由交叉的细杆构成的扇形拱构件组合而成。兰斯教堂正面看上去是立体的几乎像花边一样华丽。正面有很多尖角状的山墙,其中由三个较大的把三个入口括在其中。两个塔楼的底部被许多有窗花格的孔所穿入。塔楼的顶部虽然没有合适的塔尖,但小山墙和小尖塔是如此意外以至于它们看上去有如一顶顶的王冠。(www.xing528.com)

13世纪下半期,法国的哥特式风格主要是辐射式,将这种辐射状条纹用于肋架结构上,墙壁变得薄而又薄,巴黎圣夏佩尔的礼拜堂就是这种辐射式的代表。

德国的科隆教堂可能受到兰斯教堂的启示,始建于1248年,是所有哥特式教堂中最高和最长的,但它到19世纪才最后完成。

欧洲著名的哥特式建筑,还有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从1386年开始修建,直到1485年才完工。它容量大、尖塔多闻名于世,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盛期哥特雕刻出现了新的气息。兰斯教堂西部入口的雕像就是突出的例子。兰斯的雕像具有独立的意义,人像站在小垫座上,看不出人像与身后的细长圆柱有何联系。二是夏特尔的每个雕像都与别的雕像毫无联系,而兰斯的雕像却成对安排,每对之间从神态到动势有种呼应关系。三是夏特尔的雕像看起来是出自同一个雕刻家之手,而兰斯的雕像则是一群艺术家的作品。兰斯教堂的雕刻中,两腿歇站的姿态极为自然优美,两只手的动作也富有变化。这种被称为哥特式写实主义的风格在德国达到了顶点,最著名的是瑙姆堡教堂(建于1250—1260年)的雕刻《伊肯哈特和乌塔》,伊肯哈特是该教堂的创建者,他手握军刀,一幅威严的神色。左侧是他漂亮、俗气的妻子乌塔,她提起斗篷领子盖住了面颊。这种世俗人像的出现表明了一种新的观念已开始产生。

哥特盛期也是彩色玻璃画和手抄本插图的世纪。灰白色的石头墙,由于玻璃窗画富有变化的神秘色彩而变得柔和,单一的色调得到了调节,独特的窗户和它们包含的复杂插图内容,为教堂象征主义艺术作出了贡献。手抄本插图在早期哥特式时期达到相当高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人想得到新的豪华的、有丰富的金箔和鲜艳的色彩插图的书。这些书中的插图作品大多线条精致,形象优美,并且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后期哥特式建筑有很大变化,十三四世纪时,由于各种战争黑死病造成人口的锐减和转移,在十四五世纪只有很少的建筑计划得以实施,人们的兴趣多在于较小的项目上,如群雕、手抄本、嵌板画和花毯、挂毯之类。这时期的建筑虽有装饰,但少有盛期那么精致以及玻璃窗画。最明显的变化是雕塑和绘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委托制度方面有兴趣,人们开始在较大程度上去识别建筑和艺术家的独特成就。这时期的建筑类型已发展成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类型,一部分属于基督教会,如英国的格洛斯特主教堂,以一种新的穹隆形制——网状穹隆而闻名。布拉格的圣维塔斯主教堂则综合了夏特尔和兰斯教堂的某些特征。一部分则是非宗教的,多是私人住宅。

后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尽管不附着于建筑,但在建筑物范围内还是要摆放一些作品,意大利的尼古拉·比萨诺(约1220—1284年)就是这种作品的代表雕刻家,他曾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宫中受到古典文化的影响,在对古代雕刻的深入研究中,他发展了一种可称为“原始文艺复兴”的雕刻风格,直接采用罗马石棺上的形象。他的儿子乔凡尼·比萨诺(1250—1314年)在当时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亲,他为皮斯托安德烈教堂的布道坛雕刻的《三博士来拜》浮雕,生动地表现了真实事件,衣纹与肉体的关系明显得益于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在他的《圣母子》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圣母抱圣子的动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圣母站立的优美的曲线则是希腊雕刻的突出特征。而面孔则是典型的罗马面孔,长长直挺的鼻子,凸起的眉毛和有力的下巴。圣子的比例非常合适,不再是中世纪的“小大人”了。

绘画上的代表人物是契马布埃(约1240—1302年),他带着当年拜占庭的气息到意大利许多教堂作画,被当做意大利学院派的创始人而受到尊敬。现代学者确定为他的绘画作品中最吸引人的一件是《庄严的圣母》(384×224厘米),这件作品在形与色上都非常严谨,人物处于一种似乎紧张的状态中,以柔和变化的色调和略带明暗的表现刻画出立体感。两个最前面的天使和圣母的脚着实地放在高台上,每一件东西都闪着天堂里的金光。这是迄今发现保存完整的最大的蛋彩画,蛋彩画又称为“坦培拉”,这种画法在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使用过。它是用蛋黄或蛋清,也有用两者混合一起调和颜料粉作画。它具有色彩鲜明、发亮干脆的特性,有一种悦目的平面和不明显的光泽表明,作画比较方便,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反复修改、细致刻画,当时的蛋彩画多画于木板上,也用于壁画上,在中世纪后期颇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