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罗马建筑:创新结构与帝国荣耀

古罗马建筑:创新结构与帝国荣耀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马人是伟大的管理者和建筑师。罗马人在剧场建筑方面提供了比希腊人更为自由的形式。罗马人创造性地利用一层层的拱门组成的混凝土建筑,并在斜面上安置观众席位。这些柱式不起任何支撑作用,只是装饰,其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表明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欣赏,三种柱式的使用并不影响罗马建筑的基本实质。这种大容量、宏伟、宣扬帝国的荣耀正是罗马建筑的突出特点。但是,仅凭废墟中所发现的罗马建筑的大量残迹足以震惊后人。

古罗马建筑:创新结构与帝国荣耀

罗马人是伟大的管理者和建筑师。城市建筑包括剧场、竞技场和神庙,以及浴室、法院、政府建筑、引水道、市场等实用和装饰的大建筑,它们分布在本土和海外各地。奥古斯都声称:“已经发现罗马是一个砖砌的城市,还要把它变成大理石建筑的城市。”对罗马人来说,大理石是豪华的象征。由于距意大利西北海岸附近的阿普阿内山采石场的开放,使得大理石的广泛运用成为可能。但大规模保存下来的只是万神庙的内部。

罗马人在古希腊三种柱式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两种柱式,即“塔斯干式”(与多利安相似,增加柱基,柱身无槽)和“复合式”(爱奥尼亚式与科林斯式结合在一起)。并创造了券柱式结构,把柱梁和券拱并列使用,后来又在券柱式基础上应用叠柱式,即把券柱一层层叠起来组合使用。广泛使用了拱顶结构和创造了穹隆屋顶技术。天然混凝土首次使用,使得一些新的建筑结构得以实施。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维《建筑十书》中提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这是对世界建筑理论的新贡献。

早期的罗马神庙建筑一方面是传统的伊特拉里亚的方殿形式;另一方面是罗马传统和希腊外部结合的折衷形式。最后创见的是罗马万神庙,建于罗马皇帝哈德良(117—138年)统治时代,其设计师是皇帝哈德良。外神庙外观上是罗马圆形神庙和希腊方形神庙的结合体。穹顶的高度与底部的直径相等(43.5米),穹顶的半球平稳地置于充分宽大的圆柱形墙壁上,在穹顶的正中央开有直径9米的天窗,光线从窗口射入,并把一个随时间变化而移动的光盘投射在内部大理石装饰的墙壁上。万神庙的圆屋顶是用混凝土灌制的,圆顶内表面以木制模压制出一个个越向上越小的方格,在现代建筑结构诞生以前,它一直是建筑史上最大的圆屋顶。

罗马人在剧场建筑方面提供了比希腊人更为自由的形式。罗马人创造性地利用一层层的拱门组成的混凝土建筑,并在斜面上安置观众席位。建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半圆剧场(今法国奥兰治),通过直立的舞台建筑赋予剧场一个统一和紧凑的外表。舞台背面的直立墙与观众席的顶端一般高,并与之相连,剧场的地面全部被封闭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半圆形的剧场在演出时,演员需要朝向观众,观众仅部分地环绕演员。

著名的“科洛西姆竞技场”的完工是在提督皇帝(78—81年)统治时期,这项工程是这段时期的主要事件之一。它不是最早的竞技场,在庞贝保存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座。但科洛西姆竞技场保存相对完整,它有庞大的外表,附加的雕像置于拱门内,共计160尊。在最底层的连续券中,用多利安式半圆柱像支撑框缘,第二层连续券中,是爱奥尼亚式半圆柱,第三层连续券中是科林斯式的半圆柱。最顶层是中间留有小方窗的实墙,附加着科林斯壁柱。这些柱式不起任何支撑作用,只是装饰,其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表明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欣赏,三种柱式的使用并不影响罗马建筑的基本实质。第二,用柱式增强华丽与繁琐以缩小建筑物的庞大感。通过这种办法,罗马公民能感觉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有意义的一部分。科洛西姆竞技场的高度是48米,大形呈椭圆形,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内部共分五个区,观众席约60排,80个出入口,人流组织井井有条,出入场很方便。可容纳6至7万人观看表演,它的容量是半圆形剧场的二倍还多。这种大容量、宏伟、宣扬帝国的荣耀正是罗马建筑的突出特点。

在公共浴场建造方面,卡拉卡拉浴场包括公共浴池、赌场、各种消遣场所(散步场、健身房图书馆、演讲厅)。中心暖气系统从地下河壁间通向各处,浴池分热水池、蒸气池和冷水池。

罗马人从希腊文化中接受了纪功柱和凯旋门形式。纪功柱的代表是图拉真纪功柱(图二十),是为了纪念战胜达契亚人而建立的。建于公元106至113年,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多利安式石柱,总高38米,直径3.71米,内部螺旋石梯可直登柱顶。顶部原是一只青铜神鹰,图拉真死后改立他的镀金铜像。现存的是文艺复兴时重立德圣彼得像。柱身浮雕从底部环绕向上至顶部,是纪实性的浮雕饰带,人们可从两旁的图书馆楼上观赏上部的浮雕作品。(www.xing528.com)

图二十 图拉真纪功柱 约106—113年 罗马 大理石 高约38米

凯旋门的形式有两种,即单拱式和三拱式,公元4世纪时仅罗马城就有36座。单拱的代表是提督凯旋门,建于公元81年,门两侧是爱奥尼亚和科林斯的复合柱式。结构匀称明快、稳定庄严。过道内壁有两块著名的浮雕。三拱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是座标准式的拱门,中间门券宽,两侧窄。装饰着4根复合式柱式和大量浮雕,其中有许多雕刻作品是从古典筑物上摘取下凑上去的,有明显的堆积之感。

迦德大桥是罗马桥梁建筑的典范,它把水引过约48公里长的平原和加尔东河谷到达尼姆。大桥完全用修整光洁的石头修建,表面结构比例优美、简洁。它的重要部分都是预先做好的,各拱门的巨大楔形拱石在安装前完全修整好,为方便起见,所有尺寸都是标准化的,经过检验、登记、编号,某些标记至今依然可见。

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有些伟大的建筑物的厄运也随之降临。但是,仅凭废墟中所发现的罗马建筑的大量残迹足以震惊后人。

公元79年8月末,维苏威火山突然猛烈爆发,把罗马附近的整个庞贝城埋在熔岩之下,过了1700年,才又被发掘出来。在这个“死了的城市”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使人们得知当年罗马人的住宅和浴室中,既有自来水,又有暖气设备,而且连洗手池、放衣服的橱架,都是满饰雕像的大理石艺术品,且到处都有色彩明艳的壁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