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基础:质感的视觉表现与材料特征的匹配

设计基础:质感的视觉表现与材料特征的匹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材质的不同,物体表面的结构特征能够影响作品的视觉感受并产生丰富的情绪和联想。一切作为物质存在的东西都具有自身的肌理,也就是质感。质感不仅依赖于触觉,而且依赖于视觉,设计基础重点研究质感的视觉质感部分。材料的大小及其外表特征与观者的期望、经验常识之间的匹配程度构成了质感表现的主观依据。质感如图3-14所示。打印喷绘则依赖数码设计的色彩变化来体现视觉质感。

设计基础:质感的视觉表现与材料特征的匹配

每当看到非常好的设计作品和艺术作品,都有一种想用手摸的欲望,是什么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呢?由于材质的不同,物体表面的结构特征能够影响作品的视觉感受并产生丰富的情绪和联想。如一本书的封面,同一种色彩用在不同的材料上,或是用不同的方法印刷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又如粗糙的肌理感觉沧桑、男性化,光滑的肌理感觉干净、清爽、女性化,干裂的肌理使人感觉粗犷、古朴,从而影响人的审美心理。这就是设计基础所要研究的设计语素———质感。

一切作为物质存在的东西都具有自身的肌理,也就是质感。所谓质感,就是物体材料和表面结构的视觉感受,材料的质感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物面的几何细部特征造成的形式要素———肌理;二是物面的理化类别特征造成的内容要素———质地。质感不仅依赖于触觉,而且依赖于视觉,设计基础重点研究质感的视觉质感部分。此外,这里说的质感不仅是质地,而且有本质、品质的意思,即在设计存在的状态里,追求设计作品的品质质感需求。在设计基础上,材料的各种指标只不过是质感的度量基础,而实际的效果则更多地受到人脑对材料的视觉和触觉记忆的影响,从而依靠视觉经验对其反光程度的把握达到的。虽然说质感属于心理和感性的东西,但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仍然是可控制和可操作的。材料的大小及其外表特征与观者的期望、经验常识之间的匹配程度构成了质感表现的主观依据。其次,质地包含着凝重感、轻巧感、运动感等感性认识。这些感觉与材料、色彩、表面肌理密切相关,同时与元素之间的组合形态、光影效果有关。质感如图3-14所示。

图3-14 质感

一、材料与肌理

肌理是由于物质内部结构的不同,所表现出物质表面的不同质感,如麻布、丝绸等的质感,材料与肌理往往密不可分,不同的肌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来表现,肌理能增强材料纹样和质感的作用与感染力。肌理在设计基础上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它在图形中与痕迹、质地、形态都有着紧密的关系。肌理的差异,能直接反映出物与物、图与图之间的差异。肌理又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主要是指以视觉方式感知对象,它实际是一种平面的形象纹理图形,如物体表面和表层纹理及是否透明。触觉肌理主要是指以触觉方式感知对象,包括物体表面的光滑或粗糙、坚硬或柔软等。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或其他产品的物质。在许多设计作品中肌理的存在很多的时候是依附于材料的。材料不同,其肌理各不相同,产生不同的肌理美感,如人们对蚕丝质地的绸缎、精加工的金属表面、高级的皮革、光滑的塑料和精美的陶瓷等易于接受,从而产生细腻、柔软、凉爽、光洁等感受,使人感到舒适如意、兴奋愉快,给人良好的感官享受。人们对粗糙的砖墙、未干的油漆、泥泞的路面等会产生粗、乱、脏等不快心理,造成反感、厌恶情绪,从而影响人的审美心理。可见,不同的材料与肌理给人的感觉不同,产生的情感意识也不同。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钢笔、铅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用描绘、喷洒、摩擦、渍染、熏烤、拓印、拼贴、剪刮等手法制作。可用的材料也很多,如石头、玻璃、油漆、纸张、化学试剂等。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不同的材质肌理之间的协调关系,每一种材料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加工工艺的方法不同最终产生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在视觉艺术的造型表现方面,经常利用不同工具和材料去表现不同的肌理和质感,如插图设计和一些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这种表现与摄影所表现出的物体的固有质感不同,它更强调在平面中视触觉的感受,体现插图等造型要素的存在感。通过造型要素的视触觉表现方法有很多:利用各种颜料的不同性质和自身的特性,通过吹、流、刮、刻等手法,利用各种工具,通过喷、洒、转印等手法,都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肌理表现。要想创造出丰富的视触觉表现,就要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发现。

而在平面设计作品的表现上,平面印刷使作品以颗粒的形式显现出来:报纸因纸张的承印能力差,故图像以较大的颗粒呈现;精美杂志用纸光滑,图像颗粒较小,视觉质感则细腻逼真。而在设计中为了传达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与不同的心理感知,设计师常用具有不同的视觉质感的色彩元素来丰富画面,比如在Photoshop软件里增加杂点,制造粗糙效果,利用模糊工具制透明虚像,以及利用综合滤镜来塑造金属效果等,如图3-15所示。

图3-15 金属效果

二、媒介与载体

传达者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达、交流、互动是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的。媒介在视觉传达中起到了桥梁和载体的作用。在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被各种媒介包围,媒介的作用举足轻重。

信息的载体与内容是组成信息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任何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荷载信息的形式,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媒介与载体是视觉传达的基础,也使人们获取、传递、交流信息的方式不断更新,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

传播媒介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照传达形式和内容可分为:纸质媒介(如书籍、报刊、绘画)、语言媒介(广播、口令、演讲)、音乐媒介(演唱、演奏)、光媒介(导航、烽火)、形体语言媒介(表情、舞蹈)、图像媒介(影像、卡通电视)、通信媒介(电话、电报)、计算机媒介(网络、多媒体)、行为媒介(马拉松、体育赛事)。

此外,平面设计的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纸质媒介来传达,由于纸张的颜色与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以及不同的处理工艺,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视觉质感,金属色彩与荧光色彩使印刷更有特点。打印喷绘则依赖数码设计的色彩变化来体现视觉质感。印刷油墨,平面设计常用到的是四色印刷,色彩单纯稳定有光泽,表现细致而真实,能适应平面印刷的各种纸张媒介。还有普遍运用的计算机媒介来塑造金属效果等,如图3-16所示。

图3-16 塑造金属效果

三、光线与明暗

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是离不开光的。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传播的。不同的波长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的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反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光的直射、反射与折射等性质,以及光源的颜色、强度和方向都会对物体的外观产生直接的影响。物体的外观会因光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光照射到物体后产生明暗的变化,在视觉艺术中经常利用光线与明暗的变化来表现视觉形象。前面已经讲过,在设计基础上,更多的主要还是使用视觉肌理,主要通过视觉间接的视觉质感来进行艺术表现。而影响质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光线与明暗。一切视觉作品的传达、表现和接受都受到一定光线明暗的影响,光线与明暗体现作品的层次。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反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虽然,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但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日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肤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材料表面的光泽、颜色深浅、透明度等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质感,从而形成对作品内容的精细感、粗犷感、透明感、素雅感、华丽感等感觉。细密而光亮的质面,反光能力强,给人轻快、冷感;平滑而无光的质面,由于没有反射光,给人含蓄而安静之感。在摄影作品中,光线与明暗营造作品不同的气氛。在绘画中,光线与明暗塑造深邃的空间和朦胧的气氛。要充分利用视觉可辨范围内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反射光和阴影的配置等来呈现不同的视觉质感,从而有效表达作品的质感结构特征,如图3-17所示。

图3-17 质感结构特征

单元思考与练习(www.xing528.com)

一、思考

1.简述形与形态的区别及形态的类型。

2.如何表现作品不同的色彩情感特征?

3.简述光线对于质感表现的作用。

二、练习

1.色相环色彩推移训练,在红、黄、蓝三原色之间进行相互调配,配置出多种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运用手绘的方式描绘1个色相环,12色以上。

尺寸:尺寸不限,装裱在白卡纸上。

2.色彩与点线面形态的结合训练,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等要素考虑,进行点、线、面的综合练习。

尺寸:每个9cm×9cm,共12个,间距1cm,装裱在31cm×41cm的卡纸上。

3.在固定光源下,通过纸和材料的裁切、折叠、弯曲等练习,并结合物体的质感强调造型上的反差与变化。

尺寸:尺寸不限,装裱在白卡纸上。

作业提示:本课题训练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表达,重在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和对比关系的训练,充分感受色彩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三、作业案例

作业案例如图3-18所示。

图3-18 作业案例

练习一:通过不同比例的色彩之间互相调配(见图3-19),逐步建立起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感性认识及各种色彩关系的直观感受。

图3-19 不同比例的色彩之间互相调配

续图3-19

练习二:色彩与形态的组合练习进一步提升与强化了形态与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对色面积与形态的分析组合,形成不同形态下色调的丰富变化,如图3-20所示。

图3-20 色彩与形态的组合

练习三:通过对纸的折叠弯曲结合光影的变化,创造出有趣的造型上的反差与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