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俚语论弊政
①晋成都王颖盛时俚语:
三部司马阶下兵。四部司马尚长明。欲知太平须石鳖鸣。
[鉴析]:出自《太平御览》。这则俚语讲的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候的事。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马颖生性残暴,在叛乱中残害手足,涂炭生灵。他曾一度率军攻入洛阳,挟持历史上出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自封为四部司马,总领全国兵马。实际上,当时许多诸侯王反心毕露,没人乖乖地听他的话。不久后,司马颖率军返回大本营邺城,但仍然还遥控朝政。当时洛阳居民便造俚语来讽刺时政,意思是说,三部司马已经是全国最高的权力机构,现在反而沦为了阶下囚;来了一个成都王自封为四部司马,俨然一副凌驾朝廷的架子,这些靠的都是他手下那帮“虎奴”(司马颖在起兵过程中,为了壮大军力,到处募集一些少数民族的善战士兵。这些士兵视财如命,残暴无比,到处烧杀抢掠,为虎作伥)。我们想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迎来太平恐怕不可能了,除非桥下那只大鳖石像会开口说话!
②建炎后俚语: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是受招。
[鉴析]:出自《鸡肋编》。“建炎”是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当时北宋政权已经被大金消灭,宋室的一部分逃亡江南,建立了偏安的小朝廷。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不仅没有逆转,相反,连年的战争更加重了广大民众的赋税与徭役负担,于是各地相继爆发许多农民起义。南宋小朝廷对抗金已经招架不住,更难抽出气力对付犹如“星火燎原”的起义军,所以不得已只能采取招安为主,进攻为辅的花招。很多借战乱而起的盗贼土匪趁这个机会和部分起义军一起接受了招降,但是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换张皮继续烧杀掳掠而已。百姓深受其苦只能编些俚语发泄不满,这条俚语就是讽刺世道不公,意思是说,这世道当官真容易呵!去做个杀人的盗匪,不但没罪,反而可以接受招安,摇身一变为官兵!那些派去镇压起义与流寇的将军们真是“智勇双全”呵!不但不敢与起义军交手,反而整天出“奇谋”,算计着要招降他们,好向朝廷邀功!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发酒醋。
[鉴析]:出自《鸡肋编》。这条俚语的上半段和前文相似,下半段是说:南宋小朝廷匆匆忙忙逃到江南,机构人事尚未安排妥当,很多原来在北宋政权任职的文人士大夫拿不到俸禄,只能够当街卖酒鬻醋来维持生计。这种“杀人放火”者富贵,老实巴交人受苦的不公丑剧,在中国历史上越是动乱的时期,越是会反复上演。
③田产俚语:
田已属尔,我无与矣。(www.xing528.com)
[鉴析]:出自《清代通史》。这则俚语出现在清初一个名叫邵长蘅给他表兄的家书里。清初满族统治者对江南文人及有钱人实行沉重赋税与政治压迫,当时富人或略有田产的读书人害怕惹祸上身,经常贱价变卖转让土地。这种情况和元末极其相似,家书里面说:元时富人害怕朝廷高额赋税,经常以田产作为累赘。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将田契置于路上,令行人拾取,一旦有人拿了,富人们就会像得到解脱一样高兴地大叫:“田已经归你了,和我没关系了!”没想到时隔百年,历史又一次重演了。
④休官俚语: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鉴析]:出自《集古录》。北宋时,今贵州池阳地区流行一则俚语,意思是说,做官之人见面互相恭维,都爱说些附庸风雅的话,像什么“不做官好,可以畅情山林,怡情养性”之类的。可是在山林之中从来没看见过他们的身影。俚语幽默地讽刺了为官者口是心非,根本放不下功名利禄的诱惑,只能甘心成为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⑤兵部四司俚语:
武选武选,多恩多怨。职方职方,最穷最忙。车驾车驾,不上不下。武库武库,又闲又富。
[鉴析]:出自《春风堂随笔》。历朝历代的老百姓对于朝廷官吏的调侃不曾间断过,对于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老爷,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于是就变着方儿对其暗讽。这条俚语评点的是明代兵部的四个主要职官:武选官,负责考核并提拔将领,因此选上的人对其感恩戴德,落选者自然是愤恨不平;职方官,负责掌管全国军事地图,凡是兵马调动,要塞迁移,必须准确无误地及时标明,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车驾官,负责掌管马匹、车舆、仪仗等器械,这些东西平日里用不上,重大典礼偶尔用之,因此相当于一个仓库管理员,看着别人上车下辇,自己只能鞍前马后地效劳;武库官,虽然也负责兵器、盔甲等军用物资,但这些都是消耗品,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过一段时间必须更新或修缮。每次换仓都是武库官大捞银子的最佳时机,以次充好,供销两头捞钱,可谓油水十足;而且只要平时不太打仗,也没人察觉出问题,又能落得轻闲。俚语充满了民间智慧,将四个官员的职能分析得一清二楚,竟连其中猫腻儿也讲得一针见血。
⑥谳狱俚语:
县官漫漫,冤死者半。
[鉴析]:出自《风俗通逸文》。应劭是东汉著名的学者与法学家,他书中引用的俚语实际上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官员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真实情况。一县之长握有生杀大权,由于漫不经心地断案,经常造成冤狱,致使监狱里大半无辜百姓惨遭冤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