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俚俗的人性意蕴——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歌俚研究成果

民间俚俗的人性意蕴——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歌俚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一本元代的记录当时人喜爱的捶丸运动的体育专著。其实,我们一向提倡公平、透明的竞技环境,但更重要的还应当是形成良性循环的、道德规范的体育文化氛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这本书里提到一则民间俚语,用以论证历史上的一桩典故——晋武帝为太子娶妇。民间俚语往往有消极理事的内容,叫人得过且过,少管是非。

民间俚俗的人性意蕴——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歌俚研究成果

一、民间俚俗的人性意蕴

①俚语论弄丸输赢:

废毬棒,磨靴底。眼睛饱,肚里饥。皮脸,拖狗皮。输便怒,赢便喜。吃别人,不回礼。

[鉴析]:出自《丸经》。这是一本元代的记录当时人喜爱的捶丸运动体育专著。什么是捶丸运动?目前体育界对此争论不休,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现代高尔夫球运动的古老竞技项目,在元代曾风靡一时。当时留下了很多关于捶丸的俚语,和我们现代举行体育竞赛,不但重视运动员技术水准,同时也强调公平竞争的道德风尚一样,这些俚语除了涉及捶丸运动本身以外,还包含有对运动者“球品”以及“运动智商”等方面的各种要求。上述这则讲的是:许多人一起参与捶丸运动,打了很久。他们打得球棒也磨损了,鞋底也磨穿了;为了赢得比赛,大家忍饥挨饿,定要分出胜负,每个人盯着球和洞不断瞄准,眼睛也疲惫不堪了。这时候居然有人耍赖,简直是厚颜无耻(“皮脸”),不要脸面(“拖狗皮”)。作弊的人占了人家便宜,却没有谦让;赢了便欢天喜地,输了就怒气冲天,真是丝毫没有“球品”!看了这条俚语,令人忍俊不止,原来不仅是现代体育有这种卑鄙的黑色一面,早在千百年前,古人的竞技游戏里已经存在了这种不光彩的污点。其实,我们一向提倡公平、透明的竞技环境,但更重要的还应当是形成良性循环的、道德规范的体育文化氛围。

②俚语论矜能:

高者不说,说者不高。

[鉴析]:出自《丸经》。这条俚语是说,做人其实和打球有很多相似点,为人应当谦虚、矜持,不宜夸夸其谈,整日纸上谈兵。在元代,弄捶丸的人中有很多自视球技高强,口中把话说得头头是道、精细无比,可是一上场就败下阵了,实在是不高明。真正球技精良的能手懂得观察对手,掩护自己,发挥优势,一锤定音;为人亦是如此。它和我们现在说的俗语“一瓶不响,半瓶晃荡”的意思很接近。

③俚语论智术:

有智赢,无智输。

[鉴析]:出自《丸经》。这条俚语很好理解,赢球不是光靠蛮干,需要丰沛的智力与技术支撑。智力因素除了技战术素养、临场应变、竞技智商以外,还包括有运动员性格、心态调整能力、自制力等各种方面。球场如此,生活中也当是如此。

④俚语论蔽惑:

证龟成鳖。

[鉴析]:出自《东坡志林》。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这本书里提到一则民间俚语,用以论证历史上的一桩典故——晋武帝为太子娶妇。司马炎想传位给太子司马衷(就是后来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白痴皇帝,曾闹出过“何不食肉糜”的大笑话),并极力栽培这个儿子。他极力想挑一个贤惠的儿媳帮衬太子,众大臣一致推举朝廷元老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司马炎则认为贾氏有五不可,不宜立妃,“青、黑、短、妒、无子”即脸不美、皮肤黑、身材差、生性爱嫉妒、不能生孩子。但他最终拗不过群臣的力荐,为太子娶了这个妃子。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晋武帝具有一定的远见,太子即位以后贾南风成为皇后,设计杀死了权臣杨峻,独揽大权,操控自己的丈夫于股掌之间,俨然一副女皇帝的尊驾。而且因为晋惠帝司马衷无后,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苏轼不无感慨地说,要不是晋武帝受到群臣的蛊惑和遮蔽,也不会如此颠倒错谬,埋下灭国之患。真可谓“证龟成鳖”,意即阴差阳错,弄巧成拙啊!

⑤俚语论行状:

老手旧胳膊,穷嘴饿舌头。

[鉴析]:出自《栗斋诗话》。这条俚语和现在流行的俗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意思接近,最初比喻穷人的老胳膊老腿、穷嘴里说的话都上不了高雅台面,后来引申为说的话、做的事不符场合。

⑥俗语论忧患:

菱角磨作鸡头。

[鉴析]:出自《剑南诗稿》。这部诗稿的作者陆游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曾在死前叮嘱后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可惜的是南宋小朝廷一心偏安江南,无心兴复旧土,陆游的一腔踌躇难以施展。他生前经历坎坷曲折,怀才不遇,空有诗篇近万首流传后世。其中有一首《书斋壁诗》里写道:“平生忧患苦萦缠,菱刺磨成芡实圆。”这是陆游晚年在自己书斋墙壁上所题。他漂泊各方,不受重用,抗金大业,至死未能完成,眼看双鬓已经花白,原先那个满腔激情的莽撞小伙子已经成了垂暮老人,不禁令人唏嘘。他在诗注里写道,“菱刺磨成芡实圆”是仿照俚语而作,俚语本来意思是菱角被磨平,变成了鸡头的模样。后来人们以陆游的遭遇解释此则俚语,比喻忧患、困苦、沧桑巨变会磨平人们性格中的棱角,改变他们的世界观

⑦俗语论书法

书无百日工。(www.xing528.com)

[鉴析]:出自《法书要录》。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平常人需要持之以恒地加以锻炼学习,方能窥其堂奥。书法史上曾有两位伟大的书法家,他们除了给后世留下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外,还留下了一段段励志向上的感人故事。一个叫做张伯英,他临池学书,几十年如一日,池水尽墨,乃成一代“草圣”。另一个叫做永师,他登楼学书,四十年不下楼,终成书法巨匠。可见书法修行非一朝一夕之功,须埋头苦练,白首攻之,才能有所精进。书法如此,任何事情也当如此。

⑧俚语论常理

巧媳做不得无面馎饦。

[鉴析]:以下均出自《鸡肋编》。意与现在流行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同。“馎饦”(读“博”、“托”)为古代汤面的一种。

远水不救近渴。

[鉴析]:目前还在使用。

瓦罐终须井上破。

[鉴析]:意为瓦罐用来搬运水,经常在井边上下挪动,终会一碎。与现在流行俗语“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相同。

急行赶过慢行迟。

[鉴析]:意与现在流行成语“欲速则不达”相同。

将勤补拙。

[鉴析]:目前还在使用。

鹭鸶腿上割股。

[鉴析]:意与现在流行俗语“鸡蛋里挑骨头”相同,比喻勉为其难。

⑨俚语论世事:

闲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鉴析]:出自《苕溪渔隐丛话》。民间俚语往往有消极理事的内容,叫人得过且过,少管是非。这些俚语是对是错,何时对何时错,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少吃不济事,多吃济甚事。有事坏了事,无事生出事。

[鉴析]:出自《苕溪渔隐丛话》。这是一则劝人戒酒的俚语,前半段描写了嗜酒如命之人的心态:少喝不舒服,多喝点也出不了什么事!后半段劝诫酗酒者不要过度饮酒,因为喝酒误事,容易闯祸。这条俚语在我们今天依然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