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价值塑造: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歌俚研究》——追求真情自由,抨击封建束缚

《情感价值塑造: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歌俚研究》——追求真情自由,抨击封建束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先民用婉转动人的歌曲旋律抒发自己对于爱情的感悟与体验。这些情歌的歌唱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题却大都指向善意的一面,即向往真情,追求自由,反对家族及礼教的束缚,抨击落后婚姻制度的腐朽与灭绝人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敢于向命运挑战,追求梦寐以求的自由爱情的女子并不多见。青春是无价的,民歌里女子的抉择不论古今都可以当做警示。

《情感价值塑造: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歌俚研究》——追求真情自由,抨击封建束缚

三、情感价值塑造

情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先民用婉转动人的歌曲旋律抒发自己对于爱情的感悟与体验。民间情歌的种类庞杂,概括来看,有表达夫妻之间生死相依的决心,有哭诉对方始乱终弃的怨言,有彼此愿意长相厮守的山盟海誓,甚至还有嘲弄男性,渴望真爱的内心表白。这些情歌的歌唱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题却大都指向善意的一面,即向往真情,追求自由,反对家族及礼教的束缚,抨击落后婚姻制度的腐朽与灭绝人性。

我们不妨追随民谣歌声进入古人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对于爱恨情仇的不同体悟。首先是缠绵的爱恋和无尽的想念,我们在前文里已经提到过很多类似的情歌,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首要算是南朝的《西洲曲》了: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歌被清代著名文学家陈祚明誉为“言情之绝唱”,它是南朝乐府民歌里最长的一首情歌。这首歌描写了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女子的委婉歌声中充满了割不断的离情别绪:从春至秋,从早到晚,她总是沉浸在以往的回忆,无限的想念,亲切的盼望与焦急的等待中。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她深爱着的那位“郎”。最后一句,女子希望南风能够把她的梦吹送到西洲去,因为这个地方对他俩来说充满纪念意义。歌里虽然没有点破,我们却可以遐想,西洲或许是他们初见的地方,或是“人约黄昏后”的地方,抑或是这场拉开无止境等待的分离之所。

若翻译成白话文,我们不妨用那位女子的口吻来这样理解:突然想起以前我和你在西洲赏梅的情景,现在正好是早春,我不如再往西洲折上一枝梅遥寄给江北的你。打定主意,我便穿上杏子红的衣衫,理了乌黑的鬓发,准备出发了。西洲是我俩熟悉的地方,就在渡口的那一边。但是出门不多远天已晚了,只听到一片风吹乌桕树的声音,不得已我只能折回家去。一路上,望着天上单飞的伯劳鸟,我觉得没有你在身边的我就如同它一样形单影只。到了家门口,我却不想马上进去,反而倚着门傻傻地探头盼待着你。

就这样,盼你过了春,盼你过了夏,终于等到了秋,这大半年总希望每天早上开门能看到你,当然这并不可能。于是我一个人出门去采红莲。南塘的红莲开得最盛,婷婷出水有一人多高。我低头采了个碧油油的莲蓬,又起身摘了朵红艳艳的莲花放入袖中。我多希望你就站在塘边,和我分享现在的快乐。但你不在。我仰起头看天上鸿雁,感觉又回到了那天,就是和你一起在西洲看鸿雁的日子。

回到家,我独自在闺阁的窗边盼你,可是楼儿再高也望不到远处的你,就这样子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晚。我把一只手搭在曲折的窗栏上,一只手卷起珠帘,只看到夜空显得格外高远,这时候我心中对你的思念就像海水一样澎湃,一样无穷无尽。夜深沉,人难眠,但愿迎面的南风知道我的心意,我睡去后,把我的梦吹到西洲去。

这是想见而不能见的怀念。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覆水难收时的怨恨:

《劈破玉》:蜂针儿尖尖的,做不得绣。萤火虫亮亮的,点不得油。蛛丝儿密密的,上不得簆。白头翁举不得乡约长,纺织娘叫不得女工头。有甚么丝线儿相牵也,把虚名挂在傍人口!

这首歌很有趣,是写一个女子在爱情破裂时的怨言。她举了五种有名无实的虫和鸟来比喻自己和那个薄情郎已没有“丝线儿相牵”的关系,不如两下分开,免得承担流言蜚语,遭旁人指指点点。这五种虫和鸟分别是蜜蜂(有针不能缝衣)、萤火虫(有光不能点灯)、蜘蛛(有丝不能纺纱)、白头翁(头发白像老年人可惜不能选乡长)、纺织娘(名曰“纺织”毕竟只是虫)。(www.xing528.com)

感情分崩离析,有人放得下,要快刀斩乱麻;有的则一往情深,难以割舍。比如,《望江南》里的女主人公: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这首歌里的女子虽然被“负心人”抛弃,但仍痴心地思念对方:夜深人静,独上西楼,望着惨白的月光,更平添心中几分凄凉;女子到现在还惦记着负心郎,要借西风吹尽云彩,要借月光再看看他的面庞。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敢于向命运挑战,追求梦寐以求的自由爱情的女子并不多见。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尤三姐”可以算是其中代表,还有戏曲创作中那位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也算一个。但在真实生活中,妇女往往面对家族的控制和礼教的束缚,很难有自己的主张与权利。不过在民歌中,我们找到了两位敢于向自己命运说“不”的勇敢女性。

《驻云飞》:富贵荣华,奴奴身躯错配他。“有色金银价”,惹的旁人骂。嗏,红粉牡丹花,绿叶青枝又被严霜打。便做尼僧不嫁他!

这首是明代的民间小曲,讲的是一个女子为家人逼迫要嫁给一个有钱人为妾,女子誓死不从,为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她对这桩买卖式的买办婚姻提出了严厉的控诉:别看他荣华富贵,不可一世,奴家怎么也不会嫁给他的!人家说:“女子就应该趁年轻貌美时嫁给有钱人,因为这才是她们的本钱。”呸!这是什么混帐话!我的青春就像那开放的红牡丹,就像那刚发芽的绿枝叶,怎么能被这桩不幸的婚姻来糟蹋。我就是去做尼姑也不会嫁给他!可以想象,把婚姻作为利益来交换,等到女子年老色衰就会一无所有;那个一心要娶她的老男人贪图的就是她现在的姿色。青春是无价的,民歌里女子的抉择不论古今都可以当做警示。

《锁南枝》:提起你的势,笑道我的牙。你就是刘瑾、江彬,也要柳叶儿刮,柳叶儿刮。你又不曾金子开花、银子发芽。我的哥罗!你休当顽当耍,如今的时年,是个人也有三句话。你便会行船,我便会走马。就是孔夫子,也用不着你文章;弥勒佛,也当下领袈裟

这首歌里的女子很是霸道,因为她看清了那些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的伎俩,对他们反倒大加嘲笑与谴责。听完这首民歌,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红楼梦》里那位狠狠戏弄贾家老少一番的“尤三姐”。《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写道:“……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不独将她二姊压倒,据(贾)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两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她一招,她那淫态风情,反将两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撒落一阵,拿他弟兄两人嘲笑取乐,竟真是她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她。一时她的酒足兴尽,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撵了出去,自己关门睡去了……”

若是配着“尤三姐”的形象,再来联想歌中的女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当女子知道不能再老老实实挨别人欺负的时候,她选择了坚决地向狡猾的男子们进行还击:你们说你们势大,再大能大过当年的刘瑾和江彬(两人都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宠臣,都贪赃枉法,横行一时,前者是大太监,后者是杂耍的),他们后来不都没好下场,被千刀万剐了么?你家金山银山早晚被你们败尽,这年头花言巧语的人多了,别来哄姑奶奶!我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就是孔夫子,我也用不到你那套假仁假义的说辞;你就是弥勒佛,也先扒下袈裟再离开!女子的言辞虽略显毒辣,但就像是曹雪芹笔下的“尤三姐”令人又爱又恨一样,她们真正蔑视与仇恨的是权势与铜臭,而骨子里充满的是不屈与坚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