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区“花儿”歌手的培养
周立梅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部分地区的一种山歌,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儿”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把欢乐、痛苦、希望、追求全部寄托其中。在人迹罕见的山间小道上,是“花儿”为脚户哥驱散了荒野中的寂寞和孤独;在绿树鲜花、潺潺流水的泉边,是“花儿”打开了青年男女的歌喉,让他们倾诉着互相的爱恋;在惊涛骇浪的黄河水面上,是“花儿”给卷进漩涡又冲上浪尖的筏子客撑腰壮胆;在堆满丰收喜悦的打麦场上,是“花儿”伴随着扬场把式的木锨,把金色的种子抛向蓝天;在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上,是“花儿”沟通了牧羊人和牲灵之间的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花儿”形成了它的独特性质——自娱性,这使得“花儿”的传唱在早期受到一定的限制。唱“花儿”的人,主要是身在农村的农户、脚户、车户、放牧者、筏子客、工匠、小贩等个体劳动者,“花儿”名副其实地成为山野之歌。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繁荣,使“花儿”这种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一个个“花儿”歌手的出现,“花儿”这种音乐形式,走出了大山,在文化,演艺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1953年,“花儿”王朱仲禄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由北京人民唱片厂灌制成唱片,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从此,“花儿”这种山歌,冲破多年的禁锢,以全新的姿态,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
在“花儿”广泛流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各种外来因素对“花儿”这种传统音乐形式的冲击,以及对“花儿”歌手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笔者对如何使“花儿”歌手更好地传播民族音乐,和我区“花儿”歌手的现状加以阐述并对其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一、关于我区“花儿”歌手的现状
宁夏是“花儿”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我区拥有着一批优秀的“花儿歌手”,是他们把宁夏的风土文化、民族风情通过“花儿”告诉了全国,他们代表宁夏参加全国的比赛、演出,都有不凡的成绩和表现。1984年马生林作为受群众欢迎的回族农民歌手,参加了“西北音乐周·塞上音乐会”;马汉东、李凤莲多次代表宁夏参加区内外大赛,并出国演出,被外国观众誉为“花儿王子”“花儿皇后”;王克德在第二届农民歌手大赛荣获三等奖。他们的成绩是宁夏人民的骄傲。但在可喜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宁夏“花儿”歌手这一人才资源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这些歌手大都来自山区、农村,由于生活条件以及思想观念的限制,使许多优秀的歌手并不能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歌手一样能走出大山,放声歌唱,他们的音乐才华只能展现给大山、羊群。
其次,我区那些优秀的“花儿”歌手已经进入中年,许多老一辈歌手也已相继去世。由于现代媒体冲击传统文化的“副作用效应”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年轻一代对现代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的兴趣远远大于这种传统音乐,同时他们对于“花儿”的认识少之又少,用“花儿盲”一词来形容他们不以为过。因此,我区“花儿”歌手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花儿”领域缺少生力军并且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宁夏“花儿”歌手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
再次,相关机制不够健全,体制不够完善,也是造成我区“花儿”歌手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前,我们也提到过,我区的“花儿”歌手基本都来自于广大的农村,他们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传播民族音乐的工作中。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使这些民族歌手的利益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从歌手自身来说,他们都有着双重身份,平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演出任务时才是歌手。从歌手经济利益方面来说,每次的演出收入总是很微薄,这与他们精湛的表演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往往不成正比。
二、培养“花儿”歌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花儿”已不再是一种“山歌”“野曲”。围绕“花儿”我们看到了她是个体的、群体的、立体的、综合的、现实的、传承的,也是作为应景、适时的和历史积淀的各类文化现象。我们终于比以往对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原来她不仅是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残酷的现实,虽然我区骄傲地拥有“花儿”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笔财富在渐渐地流失。“花儿”这一民间文化的明珠,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失去了她耀眼的光芒。因此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势在必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中,严格规定原生态的、不受现代文明侵袭和人为保护条例,我国政府在“十大艺术集成志书”的编撰工作结束后,以此为基础继续开展延伸性的工作,比如在各地分门别类地对各种民间艺术进行抢救和保护措施;同时文化部也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各地也成立了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中心。(www.xing528.com)
我们要通过什么样具体的手段对“花儿”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呢?最重要的就是加大力度培养我区“花儿”歌手。通过对“花儿”歌手的培养,可以更加及时地、系统地将有关“花儿”的宝贵资料加以收集。让这些民族音乐的传播使者,用自己的歌声,使“花儿”这一文化资源中的明珠永放光辉。同时通过对“花儿”歌手的培养,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将这一丰厚的文化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从而繁荣我区的经济和文化。
三、培养我区“花儿”歌手的一些建议
我区“花儿”歌手存在的种种问题令人心痛,但同时,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具体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加以解决。
(一)加强对“花儿”的普及教育。应该以有效的手段使“花儿”深入全区人民心中,让他们认识到“花儿”是宁夏又一个绚烂的瑰宝。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让人民大众对“花儿”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组织歌手将“花儿”带进社区,让百姓大众都能领略到“花儿”的魅力;聘请专家进行有关“花儿”的专题讲座,使人们对“花儿”的认识更加深入;举办介绍“花儿”的图片、资料展览,让百姓们知道“花儿”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我们也可以将那些流传广泛,内容积极的“花儿”收集整理进入乡土教材,使我区的孩子们学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我们要依靠广大的群众基础,通过对群众的普及,使人们感受到“花儿”其实就在他们身边,使“花儿”这棵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二)建立完善的“花儿”歌手培训体制。“花儿”是我区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区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是我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使这种传统音乐形式源远流长,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歌手培训体制,赋予这种口传心授的古老文化以现代的活力。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音乐、戏曲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建立长期的培训班、培训学校,聘请我区优秀的“花儿”歌手,对那些具有潜力的年轻歌手加以系统的、全面的训练。这样在“花儿”这片音乐的沃土上就会有更多的新鲜血液不断地注入。
(三)创造更多“花儿”歌手交流的机会。交流是艺术流传的最佳方式。我区的艺术团体、艺术协会应该给“花儿”歌手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区的音乐家协会可以定期地举办全区“花儿”歌手演唱会;每年或隔年可以举办全区“花儿”歌手大赛;也可以联合其他各省市的音乐家协会,组织省际之间的“花儿”交流等。在“以歌会友”的同时,也给予“花儿”歌手广阔的展示空间。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花儿”歌手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这种交流,使得我区的文化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四)借助现代科技加大对“花儿”以及“花儿”歌手的宣传力度。科技的进步,使得“花儿”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大力宣传这一民族瑰宝,利用科技手段保存珍藏这些音乐文化。例如:将优秀歌手的“花儿”演唱灌制成CD,将广为流传的“花儿”歌曲拍成MTV等。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媒体这一有利条件,如创办一些有关民族音乐类型的节目;对“花儿”歌手采访的纪实节目;对歌手比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等,加大对“花儿”歌手的宣传,让我区优秀的“花儿”歌手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四、我区“花儿”歌手的发展前景
肯定地说,我区“花儿”歌手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乐观的。我区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潜力的优秀“花儿”歌手,这就为我区“花儿”歌手的人才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结合“花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不遗余力地丰富这一人才资源。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会用他们嘹亮的歌喉,为我区的文化音乐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将“花儿”这一民族瑰宝传承给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综合上述,尽管对“花儿”歌手的培养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些困难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作为文化工作者应该尽全力挖掘这一巨大的能量,使我区的“花儿”歌手走向全世界,使“花儿”这个宝贵财富源远流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