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歌舞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智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开发的。现代科学表明,一个人的智力60%是在6岁之前获得的,因此婴幼儿时期是人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对幼儿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起源于动作。”婴儿出生之后就开始了动作的发展,俯卧、抬头、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等等一系列肢体动作的发展促进了婴儿智力的发育。因为人在动作时不仅仅是肌肉、骨骼、关节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人的动作是依靠大脑中枢神经来支配的。因为幼儿成长初期,语言和行为能力还没有发育,他们主要是靠肢体动作来探索和学习外部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我们经常会看到牙牙学语的幼儿依靠触摸、拍打、踢、撕等肢体的动作来了解身边的事物。当他们的情绪变化时,我们会看到他们身体的动作反映,比如高兴时又蹦又跳、手舞足蹈,不高兴会跺脚、甩手等等。所以身体动作是孩子在语言发育不足时的重要补充,它成为幼儿学习和表达的重要手段。幼儿歌曲中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押韵的歌词以及丰富的内容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在载歌载舞的学习中不但发展了自己的动作,开发了智力,而且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试验证明,经常进行歌舞活动的儿童比同年龄的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要优秀,幼儿歌舞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按幼儿年龄阶段来详细论述。
一、幼儿歌舞与幼儿身体能力发展的关系
由于幼儿处在发育的阶段,他们的身体能力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程度,因此开展幼儿歌舞活动必须注意其内容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按照各年龄阶段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形式和内容的歌舞活动,开发他们的肢体能力,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如果动作难度与形式不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特点,则会影响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给幼儿造成损伤。下面按年龄阶段分述如下:
1.托儿班(2—3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身体的各方面都比较柔嫩,骨骼的弹性比较大,容易弯曲,表现出耐性差,容易疲劳的特点,因此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2—3岁的幼儿其动作的协调性开始初步的发展,对于较为简单的基本走步、下蹲站起、摆手等动作基本能够完成。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歌舞有《找朋友》、《一分钱》、《小花猫》等。这些歌曲的篇幅短小,节奏明确(鲜明),动作性强。下面我们以几个幼儿歌舞为例,来说明歌舞的动作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1)《找朋友》
“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按节奏,左右脚交替走8步,自然摆臂,走到伙伴的对面。
“敬个礼,握握手”:双脚并拢,右手敬礼在头侧,然后互相握住对方的手,上下摇动两次。
“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双脚并拢,在身体的左右两侧拍手共4次。向同伴摇摆右手示意再见。
在这个歌舞当中,通过简单的走步,有节奏的拍手可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发展幼儿腿部和手部的力量。
(2)《一分钱》
这个幼儿非常熟悉的歌舞中有下蹲、站起、双臂上举等动作,这些简单的动作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大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的增强,动作的幅度与难度范围较为适合2—3岁幼儿的能力。
(3)《小花猫》
这个歌舞以模仿小猫的形象动作为主,小手在脸的两侧捋胡须、轻轻走路的动作,较好地发展了幼儿大臂肌肉的力量和脚的控制力,也让幼儿了解了小猫的特点。
一般来说,2—3岁幼儿的歌舞活动大多以模仿自然的生活动作为主,以训练大肢体的动作为主,动作简单明确并应容易记忆。
2.小班(3—4岁)
小班的幼儿,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比托儿班时略微坚硬一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骨骼容易变形,应特别注意。因此小班年龄段的歌舞活动依然是大肌肉的动作加上简单的步伐为主,一方面促进动作协调性的发展,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幼儿柔嫩的骨骼和关节肌肉,动作要左右都练习,这样才能够均衡的发展。这阶段幼儿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相对较为自如,能掌握各种大肢体动作和部分精细动作,喜爱模仿,比如自然的走、跑、跳。为了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变化不宜过频,可重复动作加强记忆。较为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歌舞有《闪烁的小星》、《两只老虎》、《摘苹果》等。下面我们选择几个活动,说明不同的动作对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1)《闪烁的小星》
“一闪/一闪”:右手臂向头顶上方伸出,胳膊伸直,扩指。/再收回到身后。
“亮晶/晶”:左手臂向头顶上方伸出,胳膊伸直扩指。/再收回到身后。
“满天都是/小星星”:双手举上头顶,扩指直臂/在头顶上边碎抖动手腕,边向两旁边打开。
“挂在天空/放光明”:右手向8方向的斜上方指/食指点指两次,点头看两次。
“好像许多/小眼睛”:左手向8方向的斜上方指/食指点指两次,点头看两次。
《闪烁的小星》歌舞,主要有扩指这一动作,它很好地增强幼儿手掌的力度和灵活性;手臂上举使肩、肘、腕得到活动,在舞蹈中对上、下方向也有初步认识。
(2)《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双手五指扩指放在头的两侧,掌心向前,压脚跟4次,身体跟随节奏左右摇摆4次。
“跑得快/跑得快”手握拳放于腰侧,小碎步跑,对2点原地跑,手自然摆动,头看1点/再向8点方向原地小碎步跑。
“一只没有耳朵”左手叉腰,右手食指指着自己的右耳,右脚向旁勾点,身体向右旁腰。
“一只没有尾巴”身体转对8点,左脚前勾点,身体向前倾,双臂向后伸直。
“真奇怪/真奇怪”双手叉腰,脚并拢,向左旁跳一次/向右旁跳一次。
这个歌舞通过幼儿喜爱的动物题材、幽默夸张的歌词,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小碎步、向旁弯腰、并腿跳等动作又可以很好地发展他们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中班(4—5岁)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骨骼、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都在继续发展,小肌肉群也有了很好的发育,重心的控制有了一定提高,动作显得更加灵活,控制力与协调性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歌舞活动可以适当增加长度,在题材选择上更加广泛,使动作变化更为丰富,因为多变的动作可以更好地训练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记忆能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歌舞有《葫芦娃》、《泥娃娃》、《粗心的小画家》、《郊游》等等。
(1)《郊游》
“走走/走走走”:左右脚交替踏步,双臂自然的摆动4次。
“我们小手拉小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小七位的位置,掌心向下,重心左右移动一次。
“一同去郊游”:左右脚交替踏步,双手击掌4次。
“白云悠悠,阳光柔柔”:双脚分开,双手上举至头顶,掌心相对,重心向左,右移动一次,手臂也跟随摆动。
“青山绿水一片锦绣”:双手手心向斜上举,抬头看手,小碎步自转一圈。(www.xing528.com)
在《郊游》中动作的变化逐渐多了起来,比如左右的重心移动,小碎步转圈等等,这些动作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灵活性。
(2)《泥娃娃》
这个作品当中运用到了娃娃步,夸张而又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受到幼儿的喜爱,他们在表演时总是非常的高兴,也很投入。而完成娃娃步则需要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控制力,上下肢要达到一定的协调性,通过练习,可很好的提高幼儿的身体能力。
(3)《拔萝卜》
幼儿在这个歌舞活动中跟着节奏前后摆动身体,模仿拔萝卜、擦汗,这些动作都是孩子喜爱表演的,但是这一动作对重心控制要求较高,因此对幼儿身体的平衡性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4.大班(5—6岁)
5—6岁幼儿的骨骼继续骨化,大肌肉已比较发达,小肌肉群的发展更加迅速,脑发育显著加速,脑的机能也逐渐完善起来,对身体的控制力有显著提高,能较为协调、灵活地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歌舞较多,比如《健康歌》、《黑猫警长》、《花仙子》、《小老鼠画猫》等。
(1)《小老鼠画猫》
“小老/鼠,来画/猫”:原地并腿蹦跳两下/左脚旁勾点,向左下旁腰,双手山膀、按掌的位置,手做鼠爪状。第二句做相反的动作。
“哎呀眼睛”:双脚蹦跳一下,同时半蹲,双手蒙住眼睛。
“要画小”:直膝左右顶胯4次,手在脸的两侧做握展4次。
“小老/鼠,来画/猫”:原地并腿蹦跳两下/左脚旁勾点,向左下旁腰,双手山膀按掌的位置,手做鼠爪状。后句和前句做相反的动作。
“小爪/一定”:脚分开与肩宽,向左顶胯,右手掌心向前,扩指置于右肩上/相反动作。
“要画少”:左右顶胯各4次,双臂分别在体侧做交替的大摆动。
“小腿/要画短”:双手叉腰,右脚旁勾点,向右旁腰/收回右脚并用力跺一下地。
“胡子要画翘”:双手自体前交叉后上扬,食指翘起,原地向上跳一下。
“牙齿/一颗”:左手食指指牙齿/右手指牙齿。
“也不能要”:小碎步双臂伸直,掌心朝前摇动。
“我们可以睡大/觉”:小碎步自转一圈,双手由两边身侧提起至头的斜上方/右脚旁勾点,双手击掌合拢,头枕手做睡觉状。
这个歌舞的歌词充满了童趣,用幼儿的心理描绘出一只可爱的老鼠的形象,动作显得丰富多变,有模仿性的动作,也有创造性的夸张动作,使得幼儿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灵活,增强了动作的表现力。
(2)《健康歌》
《健康歌》中明快的节奏,诙谐的歌词和极富动感的动作使它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幼儿歌舞。这个幼儿歌舞动作丰富,运动量大,从上肢到下肢都设计较多的动作,使幼儿全身得到活动,较好地提高了幼儿的身体能力。
此外像《黑猫警长》中模仿警长威武的形象,较好发展了幼儿的动作力度和身体的挺拔感,特别对男孩儿的动作能力有较好的提高。还有《挤奶舞》、《摘葡萄》等民族幼儿歌舞,使幼儿学习了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提高了身体的韵律性,从而大大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由上可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不同内容的歌舞活动与之身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选择适合的幼儿歌舞,才能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歌舞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
幼儿由于年龄和能力的局限,接触社会的范围很小,要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学习更多的生活知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需要长期的和形式多样的学习,而“幼儿歌舞”就是幼儿喜欢且非常有效的形式之一。在歌舞活动中,幼儿从丰富的歌舞题材中增长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了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向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下面按年龄阶段分述如下:
1.托儿班(2—3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2岁的幼儿开始有了简单的自我意识,开始懂得强调“我”。他们能听懂成人的简单指令,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有了基本的情绪体验,喜欢听节奏感强的儿歌。此时开展的幼儿歌舞活动应选择内容简单易懂的歌词,符合托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例如幼儿在《找朋友》歌舞活动中,通过敬礼、握手、摆手的学习懂得与人相处时的基本礼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还发展了语言能力。在《一分钱》歌曲中,懂得拣到别人的东西要还,使幼儿明白了拾金不昧是人应有的好品质。而《小花猫》则让幼儿认知了猫的外形和基本特点。
2.小班(3—4岁)
3—4岁的幼儿,在心理上,认知社会较多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喜欢小动物,对父母有依恋情感,开始有同情心和简单的自我评价。在语言发展方面,他们基本能够完整地说出短句,能听懂成人的指令。由于幼儿阶段都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活动时应注意时间的把握。
在《闪烁的小星》中,幼儿通过歌曲了解了星星的特点——在天上、能发光,并且通过拟人的手法——好像许多小眼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两只老虎》则通过另一角度让幼儿认识老虎的体态特点,并培养了幼儿的模仿能力。而像《摘苹果》的动作学习不仅训练了幼儿手腕的灵活性,手眼协调的能力,也让幼儿模仿了劳动的情景,培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3.中班(4—5岁)
中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很快,已经能比较清晰的表达和复述,在心理上他们开始对世界产生了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并且能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探知。中班的幼儿开始对身边的人和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社会性也有所提高。
《郊游》歌舞活动中,幼儿通过肢体表现郊游的欢乐,回忆郊游的情景,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快乐的心情,发展了想象力和模仿力,满足了幼儿的情感表达。而《泥娃娃》则使幼儿从歌曲中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这对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拔萝卜》不但让幼儿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4.大班(5—6岁)
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问为什么,这个时期幼儿的个性开始初步形成,他们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逐渐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抽象概括性的思维意识,社会性也大大地增强了。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大班幼儿的特征之一,因此他们能从《小老鼠画猫》中理解富有童趣的歌词,领略到想象的妙趣,用幼儿的心理描绘出一只可爱的老鼠的形象,提高了歌舞活动的表现力。《健康歌》使孩子们知道了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好处,增强了他们对自我身体的认识。此外像《黑猫警长》不仅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正义感和对警察的敬佩之情,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还有《挤奶舞》、《摘葡萄》等民族幼儿歌舞,也使幼儿从中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丰富的自然、地理、民族和人文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感情。
综上所述,幼儿歌舞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展幼儿歌舞活动必须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幼儿歌舞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才能较好的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认知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