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秦安蜡花舞的遗存与文化分析

甘肃秦安蜡花舞的遗存与文化分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安蜡花舞在形式上的改变正是文化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果。流传至今的传统原生性秦安蜡花舞,也是以一定的文化生态为依托才能延续传承至此。缘此,如广场与剧场这样新的秦安蜡花舞蹈文化也就运用而生。

甘肃秦安蜡花舞的遗存与文化分析

三、秦安蜡花舞蹈文化的变迁分析

“一个舞种的传衍、发展,不论有多少主体、自然因素,也无法超越环境为之提供的综合条件。它只有在与环境相适应的情况下,才得以保存、发展,反之则要改变自身以求对环境的适应。”[1]概而观之,传统原生性秦安蜡花舞有流也有逝,且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变迁方式与形态。秦安蜡花舞从农村庙宇、人家庭院到广场、剧场的表演空间变化,就其本体而言,影响了舞蹈结构样式和整体风格的改变;就其功能而言,削弱了其娱神性、仪式性、群众参与性。秦安蜡花舞在形式上的改变正是文化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果。

首先,文化现象的流传或失传,都与文化生态有密切的联系。流传至今的传统原生性秦安蜡花舞,也是以一定的文化生态为依托才能延续传承至此。如,传统原生性秦安蜡花舞是与当地传统社火习俗礼仪裹挟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毫不夸张地讲,正是因为蜡花舞的主要流传地郭嘉镇较为重视每年的社火活动,才使得依附于社火仪式的蜡花舞不仅能世代相传,且遗存形式具有古朴、原始之韵。正所谓“皮之存,毛将附。”(www.xing528.com)

其次,文化生态决定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生态的变化导致文化的变异。不管是大众健身娱乐、抑或是剧场艺术创作的蜡花舞形态。在其表演空间发生转移的同时,新的审美要求也随之而来。从动作队形到服饰道具再到功能目的都要为适应新的舞蹈空间而发生改变。如,走进剧场的秦安蜡花舞,其动作花哨、繁复运动图式的形式感强、流畅,整体编排与服饰道具以及伴奏音乐都融入了现代化元素,体现出新的审美标准。诚然,其表演的性质也由最初的娱神改变为娱人。

最后,需求是人类创造文化的原动力,文化是满足需求的手段。人类舞蹈文化的变迁也是如此,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动性,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舞蹈文化。正如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理论》一书中所言,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当做手段的器具,颇如人体所谓各种器官,都有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的功能。人类在谋取食物、燃料、盖房、缝制衣服等以满足需要时,便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第二性的、派生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文化。民众有娱乐、健身的需求,有学习接触舞蹈的渴望,有欣赏艺术舞蹈的需要,想要用自己活生生的体态与舞动去证明舞蹈在生命过程中的闪亮呈现。缘此,如广场与剧场这样新的秦安蜡花舞蹈文化也就运用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