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秦安蜡花舞的历史文化积淀

甘肃秦安蜡花舞的历史文化积淀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会历史文化秦安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

甘肃秦安蜡花舞的历史文化积淀

二、社会历史文化

秦安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成纪县自汉初设置,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前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治所迁移。汉成纪治所在今秦安县西北,所辖地域包括今秦安县之大部分,北魏时废。北周时在汉显亲故地复置成纪,其治所在今秦安西北的叶堡乡。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约976年),成纪又迁至秦州之上邽镇,治所在今天水市区。陈守忠先生在《成纪再迁与陇西李氏》一文中指出:“传说中的古成纪,指的就是陇中黄土高原偏西,由东贴近大陇山静宁、庄浪、清水等县,向西包括秦安、通渭、天水、甘谷等这一片地方。”[1]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初祖伏羲女娲则诞生在成纪。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很明确地指出:“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长于成纪。”[2]汉代以前,在秦安陇城镇北山上就建有女娲庙,故将陇城乡具有“娲皇故里”之称。能够确凿证明伏羲女娲繁衍生息在秦安的是则是本县五营乡发现的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遗址。另外,民间传说伏羲女娲同姓“风”,到目前为止,秦安确实有大量地名以及部分百姓姓氏中带有“伏”“风”字,如,伏家峡、伏湾、伏家河、安伏乡、凤沟、凤台、凤尾、龙泉、龙城等地名。《太平御览》引《帝系谱》说:“伏羲人头蛇(即龙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史记·文帝本纪》言:“文帝十五年,黄龙现成纪。”[3]伏羲是龙的化身,其实质是中华祖龙。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秦安县之北的玉钟峡,发现了伏羲女娲图腾遗迹白蛇碥”。宽约2米,长约丈余平整的青色块石镶嵌在大青石上的是两条蜿蜒腾高的相互交缠的蛇。这与汉像砖中出土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的情形绝妙巧合。

大地湾遗址的发掘能够体现出秦安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证明了其先民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曾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遗址年代距今前7800—前4800年,文化遗存延续长达3000年,是新石器早、中、晚期全历史过程。甘肃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时于1978年发现了大地湾遗址,1988年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各种石器、表明大地湾先民已开始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经济活动。木质结构的房屋建筑群,是中国民房和供电建筑的先祖。陶器遗物如圜底鱼纹彩陶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四虎护鱼纹壶等,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的陶器之一。

本文拟研究的对象是秦安蜡花舞的主要流传地郭嘉镇,位于秦安县西北部,地处通渭、甘谷,秦安县三县的交汇地带,东与叶堡、安伏乡相邻,南于王窑乡接壤,西靠甘谷县西坪乡,北依王铺、吊湾乡。面积107.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距县城22公里,也是全县的农业人口大镇,全镇有总人口457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8人,均为汉族。(www.xing528.com)

图2 郭嘉镇地域图

图3 郭嘉镇全景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