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世同堂》电视剧音乐艺术

《四世同堂》电视剧音乐艺术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部电视剧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四世同堂》获得第4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同时获得第6届电视飞天奖特别奖;《便衣警察》获得第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四世同堂》展示了我国电视连续剧的轰动效应。第6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评奖时,《四世同堂》获连续剧特别奖。

《四世同堂》电视剧音乐艺术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音乐分析

片名:28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出品:北京电视艺术中心1985年录制

原著:老舍

编剧:林汝为(执笔)、李翔、牛星丽

总导演:林汝为;

导演:史可夫、蔡洪德、史宪福

主要演员:

邵华(饰祁老太爷)、郑邦玉(饰祁瑞宣)、李维康(饰韵梅)、

赵宝刚(饰祁瑞丰)、李婉芬(饰大赤包)、周国治(饰冠晓荷)、

杜澎(饰钱墨吟)、高维启(饰祁天佑)

词作者:

林汝为,女,著名影视剧导演、编剧、词作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早期主演过影片《赵小兰》、《她爱上故乡》等,后从事导演工作。

代表作品:任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的编剧和总导演。两部电视剧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四世同堂》获得第4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同时获得第6届电视飞天奖特别奖;《便衣警察》获得第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

曲作者

雷振邦,著名作曲家,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曲作者,北京人。自幼喜爱京戏和民间小调。曾就读于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科,回国后在中学任教。1949年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后调至长春电影制片厂,为包括《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小字辈》在内的40多部电影作曲,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青春多美好》等影片插曲广为流传。他的作品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

温中甲,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夜深沉》主题歌的作曲,大型舞剧《霸王别姬》的作曲。

雷蕾,作曲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国家一级作曲。代表作有《四世同堂》、《便衣警察》、《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电视剧插曲。曾荣获广电部第11届“飞天优秀音乐奖”、公安部首届“金盾奖”、“最佳作曲奖”、“新时期十年金曲奖”(名列榜首)、“中国首届影视歌曲大奖”(名列榜首)、“建国四十周年‘令人难忘的歌’优秀奖”、“改革开放十年优秀歌曲奖”一等奖、第2届“当代青年所喜爱的歌”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获奖情况:

1986年第6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电视连续剧特别奖;

1985年第4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连续剧奖、最佳女主角奖(李维康)、最佳女配角奖(李婉芬)。

剧情梗概:

电视剧《四世同堂》是根据老舍的长篇同名巨著改编而成的28集电视连续剧,故事讲述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华的铁蹄踏进北京城,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居民在一夜之间落入严酷的沦丧区生活。八年间,身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爷目睹了他的儿孙和邻居们在这场民族浩劫中的不同表现:有的苟且偷生,有的奋起抗争……祁老太爷本人倔强正直,早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阅历,使他懂得了在国家民族大事上的是与非,爱和憎;儿子祁天佑上敬父母,下佑子孙,是一个正派的生意人,结果反受日本人敲诈勒索,游街示众,被逼投河自尽;长孙祁瑞宣,是一位正直的中学英文教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不为日寇做事,同贤妻韵梅艰难地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次孙祁瑞丰贪图安逸享受,当了汉奸;三孙祁瑞全是个热血青年,出城参加了八路军;全家的心肝宝贝,祁老人的曾孙女小妞妞在日本宣布投降前被活活饿死。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或抗争,被出卖,弄得家破人亡;或苟且偷生,认贼作父,命丧敌手;有人被莫名屠杀;有人被环境逼疯……这条胡同发生的一切,展示了日寇入侵后的众生相,其中,让我们永远钦佩的是那些有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民族气节的斗士们和忍辱负重、外圆内方、勇挑重担的后方百姓们,他们都不愧为真正的中国人!

音乐分析

《四世同堂》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以现实主义手法把小说搬上屏幕,塑造出了一批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它是一部有着严肃主题的历史题材的经典力作。该剧于198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40周年期间首播,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又多次回放。《四世同堂》展示了我国电视连续剧的轰动效应。在将文学形象转化为屏幕形象的过程中,该剧也尽量体现老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它充满了地方色彩和北京风味,成为雅俗共赏、老幼咸宜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在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6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评奖时,《四世同堂》获连续剧特别奖。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得民心、顺民意,合观众胃口;其次是得助于老舍原作的功底、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京味风格,以及作曲、演员、导演、摄影、录音、化妆、服装、道具等的通力合作,达到了交相辉映的一流水平。《四世同堂》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具有扶正祛邪、扬善抑恶、去伪存真、弘扬爱国主义浩然正气,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具有艺术上的“京味”特色。

《四世同堂》的艺术感染力不是来自迎合时尚,不是以离奇情节取胜,而是始终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墨吟、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电视剧音乐,是由词曲作家根据剧情内容、人物性格和剧中的环境变化进行创作的。一部优秀电视剧的主题歌、插曲和剧中运用的音乐,每每会随着多集电视剧的反复播出广为流传。并且不同历史、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电视剧的歌曲、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能够呈现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展示出斑斓的时代风貌。我国地域广阔,民族音乐、民歌资源丰富多彩,为作曲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四世同堂》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电视剧发展初期的优秀发端作品,在音乐表现上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一、独特的主题歌与主题音乐

《四世同堂》每集开头,主题歌先声夺人,精彩的铺陈、精炼的歌词有着相当的容量和深度,它是历史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遭遇和心情的写照。歌词内容突出了民族魂的主题,也是片中的精神纲领。这首主题歌,由著名京韵大鼓演唱艺术家骆玉笙先生(小彩舞)演唱。

电视剧在开篇以管弦乐奏出主题,随后弦乐组用颤弓奏出紧张的持续音和定音鼓共同带出一串密集的上行音阶,配合万里长城、宣武门、故宫角楼、白塔卢沟桥一系列富有代表性和多重寓意的画面到了两扇紧闭的沉重大门前。随后大门缓缓打开,出现老舍夫人胡絜青的题字“四世同堂”,唱词《重整河山待后生》随之响起: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国雪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首主题歌的画面编配很是含蓄,耐人寻味。伴随唱词,依次出现了6种不同的画面,写意地代表了祁家四代人的生活,从日常生活的侧面富有代表性地概括出“中华民族”这一整体。

歌词唱到一、二句“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时首先出现的画面是祁家客厅,总体展示了传统中国百姓家布局;接下来的画面,让代表不同人物的生活的器物分别出场,它们都是当时老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歌词唱到三、四句“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时依次出现烟笸箩、烟斗,代表着祁老太爷,他也正夜夜担心着出外抗战的三孙瑞全;而算盘、账本,暗示了爷爷天佑,他温和敦厚,与世无争却惨遭迫害;歌词第五句“一腔无声血”对应的画面是书、灯、笔———瑞宣的日常生活,他空有一片爱国心,却负担着全家老小生活,只能忍着、憋着,默默维持正直的人格;第六句“万缕慈母情”出现贤妻良母韵梅每日为之忙碌的厨房、锅灶、大白菜,她关爱子女,却在乱世失去了女儿;唱到最后两句“为国雪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我们看到了瑞宣女儿小妞子的遗物:小鞋、娃娃、兔儿爷,无辜孩子的死令人痛心,却又让我们生起一丝希望,未来的中华大地必将雪耻。这种全景式的展示,非常富有人情味民俗味,也是对老舍先生原著风格的一种忠实。(www.xing528.com)

主题歌的主要特点:

1.主题歌的歌词借用了中国古典律诗的某些手法,将五字句与七字句错综结合,形成起承转合的四组八句,并采用了隔句用韵、排偶对仗等手法,使歌词精炼(共48个字)、音调铿锵、沉郁悲壮。

2.主题歌的旋律则借用了京韵大鼓这种民族形式来创作,突出了时代、地方特色,大鼓、三弦,加上老艺人炉火纯青的演唱,极具韵味。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非常浓郁,华夏文明与野蛮侵略形成鲜明对照。该曲以北京京韵大鼓的曲艺音乐为素材,语言质朴、韵味醇厚,显示了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与他的合作者———词作家林汝为,作曲家温中甲、雷蕾对该剧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把握的深度和准确度,以及用音乐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功力。

3.骆玉笙老先生精彩的演唱,也为这首主题歌增光添彩不少。她的歌声节奏凝重,激越高亢、苍劲悲壮,在第一时间就把观众带进《四世同堂》所展示的特定氛围之中,民族精神为之一振,“一腔无声血”为之沸腾,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和深入,故事中的悲愤与主人公隐忍未发的力量通过这一曲高歌越来越多地传达给了观众,这时的艺术效果从中得到了共鸣,得到广大观众的击节赞叹!《重整河山待后生》先后获得中国首届电视剧优秀歌曲评选金奖(1993年1月);“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被永远载入史册。该曲的作曲家雷蕾说:“骆玉笙先生对这首歌曲进行的二度创作不仅完全体现了我当时的创作意图,而且超越了我最初的创作高度,所以这首歌才会如此成功。”

4.京韵报国主题与管弦乐的新颖结合,给了电视剧歌曲新的艺术张力和境界。

除了创作感人的旋律外,这首歌的节奏和伴奏的器乐音乐写作也是十分成功的。《重整河山待后生》采用大型管弦乐队伴奏,京韵大鼓演唱。在紧张的节奏中,民族乐器与大三弦的独特音色的有机融合,为歌声的出现作了绝佳的铺垫。三弦起到打点子、撑骨架子的作用。那人声、三弦声,珠联璧合汇成一体,又与其他乐器合在一起、相互烘托,开创了一种新颖又不失韵味的艺术结合方式。

5.创作背景。1982年,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正在紧张地拍摄、制作当中。该剧的总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担任《四世同堂》的音乐总策划,负责这部电视剧中所有音乐的创作。于是,雷振邦便指导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温中甲和刚刚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女儿雷蕾一起创作《四世同堂》的音乐。雷先生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最好是选择最具老北京韵味的曲调,而京韵大鼓的韵律恰恰最接近这一表现形式,而且通俗、自然,易于被百姓接受。而且老舍先生就非常喜欢京韵大鼓,他曾创作过《鼓书艺人》、《方珍珠》等作品。于是他们决定以汲取京韵大鼓中的韵律精华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重整河山待后生》结合了梆子、昆曲和典型的京韵大鼓唱腔,但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歌,它毕竟是一首带有很强流行音乐元素的歌曲而不是纯粹的京韵大鼓,所以,作曲家将它最后定义为“一首京韵味道的歌曲”。在80年代中期,艺术界对雅俗的争论非常激烈,艺术的突破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是两种艺术形式嫁接、融合的产物,这首歌不仅把观众深深地吸引住,而且成为这部电视剧的精彩开篇,它生动、准确地把这部电视剧的内容和风格传达给了观众。这一荡气回肠的名曲多年来做到了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使观众通过《四世同堂》领略了京韵大鼓的魅力。

总体上讲,高超的艺术技巧与综合各方面的艺术性,使简简单单的一首歌具有了无比的情感分量,也许正因为它妥贴地契合剧情、国情、人情,激发了所有观众的爱国心和民族情绪。《四世同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是一部任何时候拿出来都能打动人心,吸引观众,让人血液奔涌的爱国主义电视剧,这首主题歌,能够唤醒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爱国心。《重整河山待后生》概括而诗化的歌词,京韵大鼓的民族音律有着放映机般的能力,带领观众重温情节,加深感受,其浓墨重彩的表现力是相当成功的。

本剧的主题音乐也是以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旋律为主体,衍生的多个短小变奏,主题音乐的出现,往往是配合情节用弦乐奏出一、两个乐句,以此营造出某种情绪或气氛。鉴于本剧的发展是以祁家一家为主要线索,加以小羊圈胡同中钱家、冠家和大杂院中数家居民的遭遇为情节,音乐多以悲剧情绪为主,沉重压抑,渲染出“国破山河在”的萧索氛围,感性地揭示出了一个民族,一旦亡国,失去主权,那么家庭也必然无法保全,正义也无从伸张的爱国主义内涵。

二、言简意赅的配乐

电视剧音乐是构成电视剧声音的三大要素之一,背景音乐与音效的使用,是为了给剧情增色,用音乐独特的表现力,影响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表现,让人在深刻理解电视剧思想内容的同时,得到情感愉悦和审美享受。

《四世同堂》是我国早期电视剧,手法较为朴素。片中配乐不多,几乎都是画内有源音乐。我将整部剧按其情节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七七事变日军开始侵入北京,市民们开始面对一系列变化;

2.日军占领北京后的黑暗统治与残酷镇压时期;

3.老北京市民从忍辱到反抗,全国抗日也逐渐走向胜利的时期。

这三个时期出现了三种音乐,各不相同。电视剧开篇是京城的鼓书艺人的演唱与生意人吆喝,京味十足,一派老北京的繁华景象;中期是大赤包家收音机里传出的靡靡之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音乐风格与不同的人群的不同喜好。当时的音乐和文化在国统区和解放区分成两大类别,在国民党与日伪军控制的广播里,革命歌曲是听不到的,只有麻痹心灵、粉饰太平的“爱情”歌曲,汉奸大赤包一家,听的就是这种“后庭花”,另外还包括小崔媳妇改嫁一场戏,花轿在小羊圈胡同里绕了一个圈,配上不假修饰的唢呐鼓吹,显得真实而凄凉;后期出现的音乐是日本军官战败前最后的的悲歌,典型的日本歌曲,歌词优美凄凉,有日本俳句的风格。综观全剧的电视配乐,可以说选料恰当,少而精到。恰当地反映了故事三个阶段的不同社会状态,对民族性、时代性、地方特色都有很好的表现。

本剧由于拍摄较早,较少使用背景音乐、气氛音乐、情绪音乐和特殊效果声。这样反而避免了由音乐引起的间离效应,使观众完完全全投入到与真实生活音响效果无异的剧情生活当中,忘了自己是在看戏而沉浸在戏里。音响效果如蝉鸣、鸽哨声、吆喝声,总体来讲是比较单一的,人物对白多配合静场声,鉴于当时的技术水准与条件,这种白描效果已经是接近于尽善尽美了。

再者,《四世同堂》的主题歌已经负载了一部电视剧中音乐应有的大部分文化和艺术内涵,比起现今市场上部分电视剧作品中花哨的配乐、离奇的效果声来,反而眉目清晰,令人印象深刻,与剧情充分贴合又有广阔的外延和深度思考的空间。

这部电视剧中,完整出现的大段音乐有以下几处,它们的作用、效果和意蕴也各不相同。

1.插曲的使用

日本战败投降前夕,日本驻北平的军事机构已经空荡无人,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最后留守的军官抱着吉他,自弹自唱,楼下大厅空空如也,门外唯一等待的下级徘徊感伤,眼泛泪光。歌词中文译文如下:

    A:春日高楼明月夜,盛宴在华堂。

     杯影人影相交错,美酒泛流光。

     千年苍松叶繁茂,弦歌声悠扬。

     昔日繁华今何在,故人知何方。

    B:秋日战场布寒霜,衰草映斜阳。

     雁叫声声长空过,暮云正苍茫。

     刀影剑光交相映,抚剑思茫茫。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怆。

这是一首日本民歌,分为两段,每段四句,旋律简单雅致。这个细节给了我们另一个视角———从人类共同的角度来思考战争,任何时候,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都是双方面的,然而发起侵略战争的一方则需背负历史罪责,永远面对无法征服另一民族灵魂的噩梦。悲凉无奈的哀歌,空荡萧索的指挥部,歌者与听者眼中的泪水,与墙壁上悬挂的“武运长久”的条幅形成巨大的反差,讽刺意味不言而喻。日本军官的飞扬跋扈一扫而空,孤单的人声与单薄的吉他声在大房间内的混响声中营造出一派穷途末路的衰败气象。片中,此处这首插曲的自然的反战宣传效果远远优于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妇人”一角色的剖白与忏悔,后者就略显生硬、牵强了。

2.音乐蒙太奇

剧中情绪音乐出现了一次,是祁瑞宣的女儿、祁老太爷的重孙女———小妞妞死前的铺陈。由于日伪政权对北平的粮食管制,普通百姓只能吃上难以入口的混合面,妞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幼小的身体缓缓衰弱,母亲韵梅看在眼里却束手无策,整理包袱时,拿起妞妞幼时的玩具,她不由得陷入沉思。这是一段标准的音乐蒙太奇,随着一串竖琴的弹奏,响起一段小提琴与单簧管的旋律。韵梅在旋律中回忆女儿幼时憨态可掬的模样,几年后活泼伶俐的模样,甚至幻想到了女儿长大,成为一个甜美的少女的样子。这段抒情相当朴素。现在看来,手法不免有些生涩,然而剧中韵梅的感情是真挚的,李维康的表演也让人信服,所以整体来说,并不显得夸张,即使是今天的观众也同样可以接受。

3.主题歌在全剧最后的使用

全剧的高潮在于结尾,祁家全家的掌上明珠小妞妞,在日本宣告投降的前夜终于活活饿死了。在瑞宣告之爷爷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祁老太爷抱着幼年夭折的重孙女,站在门槛上喊出全篇最后一句台词:“八年!八年啦!”这时激昂悲愤的主题歌总结性地响起,观众听到骆玉笙老先生饱含感情,字字血泪地再次唱出“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经过每一集剧情和音乐的重复、强调、补充、积累与加深,此时此刻,观众已经完整地体会和认识了歌词与音乐中的全部内涵,感情也达到了最强烈的临界点,再次咀嚼歌词一字一句,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并且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受害到抗争的过程。此时的音乐,将戏里戏外融成一体,我们不由得与祁家全家一同回顾七七事变起的一天天、一幕幕,同时镜头配合音乐与情感,带着观众重温北平沦陷后陆续遭到迫害的钱默吟、祁天佑、尤桐芳、小崔、孙七、小文夫妇等无辜又正直的中国人的音容笑貌,这时,观众胸中激荡的无法诉说的感受被歌声宣泄得淋漓尽致,此刻每位观众都会和着骆玉笙默默吟唱,换言之,此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每一位观众心中的声音!

全篇结尾随着音乐的结束,将镜头定格在一丛在岩石下顽强开放的红花上,观众在整部剧中压抑已久的心情也终于得到了一个释放。然而对《四世同堂》这部电视剧带给我们的关于抗日的独特感知却将随着《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旋律永远留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