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介绍了继现代音乐先辈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之后出现的种种现代音乐流派——“多调性”、“无调性”、“序列音乐”、“电子音乐”等等。这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兴起的现代“新音乐”流派,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常常被泛称为“先锋派”音乐。
顾名思义,“先锋派”是已经超越了现实,走到时代之先的激进的艺术流派。事实也是这样,“先锋派”作曲家们大多是既脱离了现实生活,也割断了历史传统,他们在音乐领域中标新立异。巴赫时代的“十二平均律”已受调式调性束缚,于是走向“十二音体系”和“多调性”与“无调性”;但又认为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仍然没有发掘出音的更细微差别,于是他们又否定了以传统的“八度音程”为基础的“十二音体系”中的半音关系,用缜密的计算,甚至启动计算机,分辨出了四分之一音、八分之一音,甚至可以在一个音中分出43个音,同时,也分出更细碎的复合节奏型。这种“先锋派”音乐的作曲技法与音乐风格,已完全与艺术之外的数学以及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他们的“创作”已与广大听众和现实社会没有关系,他们只想通过“音”的试验去肯定某些新的体系和新的写作技法。听众往往无法接受他们的新试验,而评论家又常能肯定他们对音乐技法的改革,于是,“先锋派”作曲家把听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甚至呼出“打倒听众”,“批评家是最好的朋友”的口号。
“先锋派”音乐概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繁多的实验性的现代音乐流派。除了已叙述过的几个主要流派外,还应特别提到约半个多世纪前在波兰乐坛上出现的一批具有世界声望的“先锋派”作曲家,如卢托斯拉夫斯基、帕努夫尼克、潘德列兹基等。其中,潘德列兹基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为著名的“先锋派”作曲家。
潘德列兹基(1933年出生)的童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中度过的。1958年,二十五岁的潘德列兹基毕业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1959年,年轻的作曲家就出奇制胜地在波兰乐坛引起轩然大波,显示出他的作曲才华和新颖独创的开拓精神。
这一年,波兰作曲家协会组织一次全国性的作曲比赛,潘德列兹基写了三首作品,以不同的名字寄给了评委会。结果,这三首作品获得三个一等奖。这件事震动了波兰音乐界,人们看到了这位年轻作曲家的惊人才华。这三首作品,一首名为《分节歌》,作曲家显示出“无主旋律”的音乐特征;一首叫做《生发》,在这部作品中,潘德列兹基用两个乐队演奏同一曲调,这两个乐队之间的音高相差四分之一音,以造成尖锐的不协和的参差错落的对比;最后一首作品是《大卫王的诗篇》,这是一首四部无伴奏合唱曲,其中两个声部使用了“序列”作曲技法,形成一种以现代风格表达古老圣咏的独特色彩。这三首处女作,为潘德列兹基奠定了广泛声誉,同时,也奠定了他作为“先锋派”作曲家的创作特征。此后,他又创作了一批新颖的“先锋派”音乐作品,如《安纳克拉西斯》(1960年)、《多形体》(1961年)、《荧光》(1961年)、《自然音响》(1966年)和为小提琴与乐队创作的《随想曲》(1968年)等。(www.xing528.com)
潘德列兹基最著名的代表作是1960年创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这是为悼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原子弹袭击而遇难的日本广岛、长崎平民而创作的。作曲家的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目睹了法西斯纳粹军队残酷迫害波兰犹太人的暴行。战争的创伤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成为他创作对受难者寄予同情心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的基础。全曲只有八分钟,采用了五十二件弦乐器。音乐伊始,潘德列兹基刻意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作曲家将24把小提琴,10把中提琴,10把大提琴和8把低音提琴分成十个乐器组,按作曲家要求的先后次序,各自奏出“尽可能最高的音”。于是,尖厉、刺耳的不协和音响与完全没有规律的节奏,犹如嘶鸣一般持续了十五秒钟。继而,各个声部采用交替出现的慢速揉弦与快速揉弦,并将力度也渐次降至到最微弱程度。接着,各个声部突然出现快速拨奏的琵音: 演奏者在琴马与琴的系弦板之间,用手指快速拨奏四根弦,发出了尖锐的声响。演奏出的音响时而奇妙、空泛,时而完全如打击乐的敲打,又酝出一种惶乱不安的背景。接踵而来的是,从大提琴声部出现了渐次增多的乐器的演奏,并以四分之一音构成上行与下行的渐强进行。当音量达到极强的顶点时,又回落到极弱。作曲家在这里进行了心理的刻画。下一段是以弱音器与泛音构成的“美妙的”空间感。乐曲的最后部分,是由四分之一音构成的宏大全奏,到达极强时,又渐次回到极弱,直至静寂无声,全曲结束。此时,指挥和乐队还需要进行片刻的默哀,以表达对广岛受难者的祈祷与告慰的情绪。
《广岛受难者的挽歌》的总谱已完全没有传统交响音乐的形式。乐谱上没有节拍,只是用各种粗细不等的直线条、波形线条和各种符号,再注上秒数,指挥只指明各个时间段的始与终,其余完全是五十二位演奏员参与“创作”式的演奏,因为这首交响作品没有任何旋律和音调。作品中强烈的噪音和凄冷的寂静常使人联想到战争的废墟等描绘性的情景,而潘德列兹基仍重于表达深厚的悼念之情。因为,“那伟大的启示录(奥斯威辛)的问题,那巨大的战争罪行的问题,无疑一直存在于我的下意识之中”——作曲家如是说。
作为“先锋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潘德列兹基的音乐已完全脱离了传统,尽管如此,但他仍以一个传统音乐家的观念来看待音乐的本质,他说: “关于一首音乐作品风格之基础的一般原则,关于展开的逻辑性和简洁性的一般原则,关于体现在作曲家写在纸上的音符中的音乐感受之完整性的一般原则永远不会改变。好的音乐这一概念今天所指的与过去历来所指的完全相同。音乐不言而喻要直接进入听众的感情和思想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