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浪漫主义的十九世纪,十八世纪古典乐派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显现出来,以稳健而生动的步伐在浪漫王国里徜徉。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的身影还没有消逝,在世纪末却又有人将更遥远的巴罗克时代的古典风范带回到欧洲乐坛上。他就是德国作曲家雷格尔(1873—1916)。
雷格尔的主要作品是钢琴和室内乐。他的交响音乐作品并不多,但却有着浓厚的古典风韵。他写过《小交响曲》、G大调《小夜曲》、《席勒主题变奏与赋格》、《悲剧交响前奏曲》、古《风音乐会》、《浪漫组曲》,还根据贝克林绘画创作了四首交响诗以及《祖国序曲》等。
雷格尔的交响作品有浪漫主义音乐潮流冲击的痕迹。他的“悲剧”交响与“浪漫”抒情从标题上就带有了浪漫乐派交响戏剧性与抒情性的特点,但其中,尤其在以古典组曲形式写作的浪漫性抒情音符中,依然浸透了“古风”。
雷格尔的四首交响诗是根据贝克林的四幅绘画而作。贝克林的绘画带有世纪末的神秘与颓废色彩。作曲家采用了浪漫乐派的艺术“综合”方式,用交响色彩在管弦之中重新涂抹贝克林的视觉形象,作品充溢了浪漫的“标题”性。但浓彩重抹之中却也可听到悠远的“古典”回声。即使在营造浪漫的氛围时,雷格尔也放不下“古典”的调色板。
至于作曲家的小交响曲和小夜曲、主题变奏与赋格,从内容到形式均是古典遗风式的新交响。正如人们的评价: “当他的同行们都受到文学潮流的强烈冲击时,雷格尔很奇怪地保持'文盲'状态,生活在新巴罗克时代的真空地带里。”(保罗·亨利·朗格)(www.xing528.com)
十九世纪末叶,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从浪漫的河谷走来,而雷格尔却溯源于古典乐派甚至到更古远的巴罗克时代。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是)引导音乐潮流继续在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河床上流淌的先进分子。”
雷格尔试图给德国古典主义的“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以新的含义,让他们在世纪末的音乐艺术中复活。于是,雷格尔在他的交响思维中,试图将交响的戏剧性纳入到古典的规范之中,建立了晚期浪漫主义的复调与和声的语言,并使用古典风的音响色彩和古典的音乐形式,如“变奏曲”、“小交响曲”、“赋格”、“圣咏”等,在十九世纪行将结束之时,掀起一股音乐上的“复古”之风。雷格尔的“复古”,在音乐史上被称为“新巴罗克主义”或“旧古典主义”,但他的作品已出现了二十世纪拟古倾向的“新古典主义”的端倪。
雷格尔在世纪末唤回“古典”,从艺术上讲是再一次实现勃拉姆斯的理想——让音乐脱离与音乐之外的艺术的“综合”,回到自己的“天国”里来。在近一个世纪的“标题”潮流中,雷格尔让音乐又返回“纯粹”的音乐本身,这是再一次唤醒音乐本身的功能,同时又是一次对于从巴罗克时代到维也纳古典乐派直到浪漫乐派艺术风格的一种音乐的“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