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班牙花园之夜:《印象》 -《交响音乐史话》成果

西班牙花园之夜:《印象》 -《交响音乐史话》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班牙花园之夜》是一首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乐曲,也有人称之为“交响印象”。《西班牙花园之夜》表现出法国“印象派”音乐风格与西班牙民间音乐素材的巧妙融合,构成了自德彪西之后的一首有着鲜明“印象”色彩的交响作品。德·法拉的交响杰作之一就是“交响印象”《西班牙花园之夜》。至于《西班牙花园之夜》,那种异国情调以及对于夜色的描绘,更多地浸透了“印象派”的色彩。

西班牙花园之夜:《印象》 -《交响音乐史话》成果

《西班牙花园之夜》是一首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乐曲,也有人称之为“交响印象”。这首作品由三个乐章构成: (1)在赫内拉里费;(2)远处的舞蹈;(3)在科尔多瓦群山的花园里。

这三个乐章描绘了西班牙有名的花园式的建筑物。其间有阿拉伯遗宫的异国情调,也有西班牙风的明快舞蹈。一位音乐评论家生动地写下了对这个《西班牙花园之夜》交响三章的想象与感受: “我们倾听着第一首夜曲……体验到一种神秘的感觉,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幽灵。我们进入了另一个花园。现在,再次环绕着我们的是桔子树、桃金娘树、棕榈树和那飞溅的水花。微风里,曼陀林和吉他弹奏着东方的音调,在高低扬抑的乐音的微波中越走越近。最后一首夜曲把我们带到科尔多瓦山的花园……这里的音乐比前面的更加狂热和粗野,而且更具有色彩、更富于激情和原始的力量”(安德森)。

《西班牙花园之夜》表现出法国“印象派”音乐风格与西班牙民间音乐素材的巧妙融合,构成了自德彪西之后的一首有着鲜明“印象”色彩的交响作品。这部被称为“交响印象”作品的作者,就是西班牙杰出的作曲家德·法拉(1876—1946)。

德·法拉接受的是西方传统音乐教育,并以钢琴家身份享有声誉。但作为作曲家,他的作品体裁广泛,其中尤以钢琴、歌剧、舞剧等形式为重。德·法拉的交响作品并不多。他所写的有限几部交响音乐,篇篇成为传世佳作。

德·法拉的交响杰作之一就是“交响印象”《西班牙花园之夜》。此外,他写了两部芭蕾舞剧《爱情魔法师》和《三角帽》。这两部舞剧音乐均以组曲形式作为交响杰作出现在世界各国交响乐坛上。

1915年,德·法拉创作了以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民间传说为题的舞剧《爱情魔法师》,并从舞剧中选出十三段音乐组成组曲。其中如“火祭舞”等乐段,因其音乐刻画的生动逼真和富于高度的技巧性,而成为交响杰作。“火祭舞”的音响的丰富与神秘,乐器个性的挖掘与发挥,处处透射出“印象派”的音色与迷离。而整个组曲的西班牙南部音乐特点以及加入声乐与管弦的融合,使《爱情魔法师》成为将民间传统与现代技法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德·法拉的芭蕾舞剧《三角帽》描写了一个几近暮龄的总督向磨坊主年轻的妻子调情而遭失败的故事。德·法拉应俄国芭蕾舞著名编导迪亚吉列夫之邀写成了这部充满绚丽色彩的西班牙风格的舞剧音乐。由舞剧音乐选编的组曲成为交响精品而保留在音乐会舞台上。交响组曲包括引子以及七段音乐: (1)中午;(2)磨坊女主人之舞(方达哥舞曲);(3)葡萄串;(4)贝辛诺之舞(西昆狄拉舞曲);(5)磨坊主之舞(法鲁卡舞曲);(6)省长之舞;(7)终场舞曲(霍塔舞曲)。其中,广为流传的有三首舞曲“贝。

辛诺之舞(西昆狄拉舞曲)”表现的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之夜,繁星当空,村民欢舞的场面。“婉转起伏的旋律和那典型的安达卢西亚三拍子节奏,都被加上了精致细巧的配器”(爱·唐斯)“。

磨坊主之舞(法鲁卡舞曲)”是一段十分出名的管弦乐段。德·法拉将法鲁卡舞的沉重的脚跟跺地节奏与管弦的旋律片断加以呼应,用交响性展开,刻画了充溢民间气息的舞蹈场面。这种民间特征与西方交响表现方法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德·法拉的一个创作特色。(www.xing528.com)

《三角帽》的“终场”是火热的“霍塔舞曲”。这个由管弦齐鸣奏出的狂欢舞曲,反复响着由三连音构成的富有特色的叠句,急促而欢快,加上交响性的动力展开,构成一曲灿烂的交响民间舞曲。

应当说,德·法拉的为数不多的交响作品中,西班牙民族风格十分鲜明。但是,作曲家是以二十世纪现代作曲家的眼光去审视丰富的民族遗产的。即使在民间舞曲中也不乏现代交响技巧的新颖表现方法。至于《西班牙花园之夜》,那种异国情调以及对于夜色的描绘,更多地浸透了“印象派”的色彩。

1907年,德·法拉前往巴黎。在巴黎居住的七八年中,德彪西、拉威尔、杜卡三位“印象派”大师都曾指导过这位西班牙的年轻作曲家。因此,“法拉的音乐中的第二重要成份是法国的”(爱·唐斯)。法国“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给他以强烈印象,并表现在他的交响创作之中。

当然,从本质上看,德·法拉的外在的音乐风格,是“印象派”;而西班牙民间音乐才是他创作的本源。

二十世纪上半叶,“印象派”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作曲家。“印象派”发端于法国,始自德彪西,之后的代表人物有杜卡和拉威尔。而当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风格在法国延续的“最后一人”时,这个以光与色的瞬间印象构成的非旋律化的音响奏鸣,很快波及到法国之外的一批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于是,意大利的雷斯庇基,西班牙的德·法拉,以及英国的戴留斯都成了“印象派”的继承者。

戴留斯作为“一位出生在英国的最富有诗意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中的梦幻与抒情,都曾罩上了一层“印象”的薄薄纱幕。他的著名的交响作品《勃里格市场》被称为“英国狂想曲”而传留后世。他的“印象派”音乐风格已经是法国德彪西在英国的“复活”。

“印象派”音乐风格,特别是它的具有新世纪象征意义的不协和音响以及淡化旋律、强化和声与音色表现力的原则,已浸透在与“印象派”并行的同时代其他流派作曲家的作品中。如在“新民族乐派”的音乐大师巴托克西贝柳斯、沃恩·威廉斯的作品中,也能听到法国式的“印象”。而在“印象派”之前的如里姆斯基·柯察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人的作品中就已经萌生了“印象”的枝芽;同样,在“印象派”之后的现代音乐流派作曲家中,如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作品中已能看到“印象派”向着更高创新阶段的发展,并在新的现代作曲技法的体系中能够寻找到“印象派”的足迹……

“印象派”诞生在十九世纪末,它是二十世纪的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流派。因此,它站在浪漫主义的漫长世纪之末,但却代表着“现代”音乐潮流的、第一个迈进新世纪的具有世界性的音乐风格。在交响音乐发展史上,“印象派”是交响音乐从浪漫主义步入现代主义的最后一道“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