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遥远的牧神在叹息:《交响音乐史话》的精彩成果

遥远的牧神在叹息:《交响音乐史话》的精彩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五十四岁的法国音乐家杜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创作了钢琴曲《遥远的牧神在叹息》。德彪西是以一曲《牧神午后》确立“印象派”音乐风格的。杜卡的《遥远的牧神在叹息》正是取其乐意而作的一首也是“印象”风格的作品。这一流派依然活跃在许多后来者的音乐之中,杜卡是其中一个。在《仙女》中,杜卡进一步发展了“印象派”的色彩丰富的管弦手法。应当说,杜卡的主要交响作品受“印象派”影响较深。

遥远的牧神在叹息:《交响音乐史话》的精彩成果

1919年,德彪西辞世的第二年,为纪念这位“印象派”的宗师,法国一家音乐杂志出版了“德彪西之墓”的特别副刊。

自十六世纪以来,法国文学家和音乐家常将他们的作品题献给自己所尊敬、所哀悼的故人;而标题则采用“……之墓”。为哀悼和纪念德彪西,法国音乐家拉威尔、萨蒂等人联合当时欧洲各国著名音乐家巴托克、法拉、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发起了这次“德彪西之墓”活动。一位五十四岁的法国音乐家杜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并创作了钢琴曲《遥远的牧神在叹息》。

德彪西是以一曲《牧神午后》确立“印象派”音乐风格的。杜卡的《遥远的牧神在叹息》正是取其乐意而作的一首也是“印象”风格的作品。不过,“牧神”走得还不“遥远”,也不必“叹息”。因为,“印象派”的音乐风格不因德彪西的逝去而消隐。这一流派依然活跃在许多后来者的音乐之中,杜卡是其中一个。

杜卡(1865—1935)也是巴黎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他对交响音乐创作情有独钟。二十岁时就写出了第一部交响作品《李尔王》。这是根据莎士比亚戏剧内容而作的一部标题交响作品。接着,1892年,他又创作了交响序曲《波琉克特》。四年以后,他的第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C大调交响曲》问世。杜卡的早期交响作品更多带有浪漫盛期瓦格纳弗兰克的特点: 于放逸的浓情之中有着法国式的精致与严谨。此刻,只比德彪西小三岁的杜卡已经颇有兴致地研读了“印象派”的作品,并被那种音响色彩的大胆与丰富所吸引。

正是在风格不确定的期间,1897年,年轻的杜卡写出了他的交响杰作《小巫师》。这是一首交响谐谑曲,以欧洲传说中的扫帚精巴巴·雅加的故事为题而作。这部实质上

交响诗相近的单乐章作品具有鲜明的标题性,由一个“巫术的咒语动机”贯穿全曲。这个交响谐谑曲有着极为鲜丽绚烂的管弦色彩。在这种如画一般的音乐色彩烘衬下,旋律才更具表现力。因此,人们从中可以听出“印象派”在管弦色彩上的深刻影响。这部雅俗共赏的交响杰作为杜卡带来了世界声誉。(www.xing528.com)

从杜卡《C大调交响曲》那种“傲岸高贵的品格和旺盛的激情”(门马直卫),到《小巫师》那种“生气勃勃”的对歌德诗作的音乐描绘(爱·唐斯),杜卡的音乐风格正从古典的与法兰西的风格走向现代。1907年,杜卡创作了歌剧《阿里安纳和蓝胡子》,这部根据梅特林克童话剧而写作的抒情歌剧“结构严谨,脉络清新;音乐细腻感人,意境深远”(门马直卫),成为一部名作。但最重要的是,杜卡在音乐中运用了“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力求从总体上体现“印象派”的色彩特点以适合童话剧的意韵情与境。因此,人们视这部歌剧为杜卡新风格的一个里程碑。

接着,杜卡创作了舞蹈交响组曲《仙女》。作品同样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题材: 古伊朗的神话。题材决定了音乐风格上对于色彩的要求。在《仙女》中,杜卡进一步发展了“印象派”的色彩丰富的管弦手法。

杜卡的后期作品又回归到十九世纪法国音乐传统,而离开了由德彪西开创的二十世纪法国新音乐风格。以致于他在追求回归中不断销毁了许多自己不满意的已接近完成的作品。

应当说,杜卡的主要交响作品受“印象派”影响较深。他继承、发展了这个现代艺术流派中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如管弦的多层次的细腻的音响色彩,特别注重在配器上对于各种乐器特殊组合所显示出来的特殊色彩。作为德彪西的后来人,杜卡对于“印象派”风格虽是“有限”的采用,但依然是这一现代流派在二十世纪的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