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舒曼:浪漫交响中的春之使者

舒曼:浪漫交响中的春之使者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乐坛上,舒曼犹如“春之使者”一样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浓郁气息。经过四年的奋争,甚至诉诸于法庭,两人终于结为伉俪。1853年,敏感的作曲家因精神疾病离职。这部题为“春天”的交响曲无疑也是舒曼与克拉拉爱情“春天”的写照。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题为“莱茵”。四部交响曲之外,舒曼的唯一一部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琴曲》被誉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优秀的钢琴协奏曲之一。

舒曼:浪漫交响中的春之使者

十九世纪的欧洲乐坛上,舒曼犹如“春之使者”一样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浓郁气息。这不仅仅因为他写了一部标题为“春天”的交响曲,更因为他一生中那浪漫的爱情故事。舒曼“满怀典型的浪漫主义激情分别在音乐文学中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他是一个典型的才华洋溢的,多情善感的浪漫主义的青年”,“对于他来说,生活就是热情和梦幻”,“在舒曼身上,浪漫主义的诗意的想象力音乐家的敏感的反应能力结合在一起了”(保罗·亨利·朗格)……

舒曼(1810—1856),德国音乐家。出生于德国小城茨维考的一个书商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喜爱文学和哲学,曾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最终以音乐为终生职业。他最初想成为一名钢琴家,但练琴伤了手指而从事音乐创作与评论。

1840年,舒曼爱上了音乐家维克的女儿克拉拉。但却遭到维克的反对。经过四年的奋争,甚至诉诸于法庭,两人终于结为伉俪。这时,舒曼感到春天降临了他的生活: “让我们来创造如诗如花的生活。我们一起作曲、演奏,像天使一样地把欢乐带给人类。”

春天般的生活给舒曼带来了灵感。他一生奉献给人类的音乐遗产无比丰富,几乎包罗了一切音乐体裁。而在其创作主体钢琴曲与艺术歌曲之外,交响音乐作品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写过戏剧配乐,管弦乐曲《曼弗雷德》。

他写了四部交响曲——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标题为“春天”;C大调《第二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标题为“莱茵”;d小调《第四交响曲》。

他写过管弦乐曲《序曲、谐谑曲与终曲》。

他写过七首序曲——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序曲;歌德的《赫尔曼与窦绿苔》序曲等。

他写过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

在舒曼与克拉拉幸福结合的1840年前后是作曲家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都是在这一阶段写成的。

1844年,舒曼去俄国演出,同年迁居德累斯顿。1850年任杜塞尔多夫市音乐总监。1853年,敏感的作曲家因精神疾病离职。后病情加重。1856年,病逝于克拉拉怀抱之中。

舒曼的交响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是他的四部交响曲。其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刻画“自我”的情感世界,常带有“自传”性质。如他的《第一交响曲》写于1841年,正是他与克拉拉婚后的第一年。从时间上看,他们在1840年9月12日结婚,四个半月后,1841年1月23日就开始写这部交响曲,仅用四天时间写出草稿。这部题为“春天”的交响曲无疑也是舒曼与克拉拉爱情“春天”的写照。又如,他曾计划将《第二交响曲》标题为“克拉拉”,其构想更带有感情色彩和自传性质。(www.xing528.com)

舒曼的四部交响曲集中在四十年代写成。四部交响曲虽都以抒写情感的自我体验为核心,却也各有不同。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以“春天”为标题,描写了大自然的活力和纯朴的民间生活场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追求爱情的感情历程。四个乐章四个标题,表明了他对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综合”: (1)春之觉醒;(2)黄昏;(3)欢乐的游伴;(4)春的告别。当第一乐章那呼唤春天的音调开启交响曲大门时,人们从舒曼编织的交响音符中看到,“从山谷里,春醒来了”。交响曲基本上继承了贝多芬和舒柏特交响曲中浪漫主义的抒情气质,乐章中可以听到那种动人的音响色彩和交响展示的痕迹。但舒曼也有自己的创造,那就是他在以庞大的交响曲形式和管弦乐队编制刻画个人内心体验这个相对狭小的主题时,有不少章节使用了他驾轻就熟的钢琴小品风格来处理,显示出了“钢琴交响”的别致与精雅。

C大调《第二交响曲》庄严乐观,富于英雄性,是他战胜疾病的心理写照。从第一乐章的“情绪多变,难以驾驭”到终曲乐章舒曼高兴地说,“我开始感到我又是我自己了”;从痛苦走向欢乐的历程颇有贝多芬式的英雄心路的影像。然而“舒曼始终忠实于他本人的特征,在出自内心的无比亲切的柔板乐章中写下了最富于特征的、最动人的几页”(爱·唐斯)。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题为“莱茵”。这是一部五个乐章的交响曲,刻画了莱茵河畔的风俗性生活情景,特别描写了著名的科隆教堂。因此,柴可夫斯基说: “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有感于这所教堂的雄伟壮丽的美而写出的这一小页音乐,却能为后辈树立起一座像大教堂本身一样不朽的人类精神的纪念碑。”但这部作品在交响发展上有些冗长,配器过分浑厚且缺乏音响上的色彩变化,因此从整体来看并不是完美的交响典范之作。

d小调《第四交响曲》是舒曼四部交响曲中最抒情的一部。克拉拉对此评价道: “听到远处的狂野的d小调和弦声,我就能预知又有一部作品正在他的灵魂深处锤炼。”这部交响曲的独创性在于它具有舒曼特色的主题统一、贯穿发展的“核心动机”创作方式,它对交响套曲形式进行了一次革新与探求。《第四交响曲》的每一乐章篇幅不长,第二乐章尤短,为使四个乐章统一,各乐章的主题和调性紧密相连,乐章之间有时只用一个延长记号隔开,有时不间断演奏。这种结构具有室内乐乐章短小的特点,因此,与其说舒曼是用了四个乐章,不如说是结构出了四个乐段。在总谱上,作曲家就这样注明: “引子、快板、浪漫曲、诙谐曲和终曲合成一个乐章。”从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到单乐章交响诗的雏形。

四部交响曲之外,舒曼的唯一一部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琴曲》被誉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优秀的钢琴协奏曲之一。与《第四交响曲》一样,这首协奏曲也是一个乐章的结构(后在出版时加上后两个乐章)。舒曼长于钢琴曲写作,但他不是“为炫技大师们写协奏曲”,他在这部协奏曲中抒写的是他对克拉拉的挚爱,可以视作是“为她画一幅肖像”。这部被舒曼自己称为“介乎交响曲、幻想曲、协奏曲和大型奏鸣曲之间的产物”,着眼于内容,把钢琴与乐队融为一体,充满了动听的交响与醉人的诗意。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拜伦的哲学诗剧为题,描画出一个热情而痛苦、理智而绝望的悲剧人物形象。音乐主要是对曼弗雷德内心世界的刻画。序曲中主题繁复,交响性强,.和声大胆新奇,乐器色彩浓烈,“是一部强有力的、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作品,理应归入贝多芬之后的伟大音乐作品之列”(柴可夫斯基)。

舒曼的交响音乐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美学的主旨,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因此,他在乐谱上常标注有“从内心感觉出发地”、“热情有力地”等表情术语。而他自己也承认: “我是在心火熊熊中完成我的作品的。”情感的波澜冲决了规范的交响音乐形式,于是,乐章结构的改革,“核心动机”的运用,对后世交响创作产生了影响,并在交响发展史上为浪漫主义交响音乐的特征增加了丰富而有力的“论据”。舒曼交响音乐中的“舒曼式情感”正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交响风格的一个鲜明的象征。

当浪漫主义“旭日”初升在欧洲乐坛上时,从贝多芬身后走来了舒柏特、威柏、帕格尼尼、舒曼以及门德尔松等一批朝气蓬勃的交响大师。他们从初期浪漫主义思潮这一新生事物中汲取了灵感,开拓了创造的空间。他们的作品犹如一股春风,推开了十九世纪的音乐大门。

他们刚刚进入十九世纪,距离十八世纪的古典乐派最近。古典乐派大师的身影与足音依然留在他们身后。于是,作为初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们都还没有走出古典主义的影响。舒柏特、威柏和帕格尼尼基本上保持了交响音乐的传统形式,而在内容上却是浪漫主义。而舒曼则致力于走出古典形式去表现浪漫主义情感,尽管他走得并不远,却标志着浪漫乐派步入盛期。而属于初期浪漫派的门德尔松则基本上恪守着古典传统,但他在交响音乐与文学的“综合”,也就是在音乐的标题性上走出了浪漫主义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