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59年第一部交响曲竣笔,到1795年最后一部交响曲划上终止线,历时三十六年。从“第一”到最后一部,人们数了一下,这位作曲家写下了一百二十五部交响曲。
人们常说,交响乐是音乐体裁中大型器乐作品的最高形式。在三十六年中完成一百二十五部交响曲,这意味着作曲家几乎每一季度就要完成一部庞大的交响曲,其创作才华与创作数量如此惊人,堪称“交响乐大师”……
在这位“交响乐大师”诞生之前,交响曲这一体裁已经历了漫长的萌生与发展过程。在他摊开五线谱纸之时,前人已奠定了富于对比的四个乐章结构的交响乐创作模式,特别是已初步确立了第一乐章由两个主题对比、发展与再现的奏鸣曲式原则。但在十八世纪末叶,“古典交响曲”尚有待于完善、成熟并达到定型化与规范化,有待于将以往交响曲作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器乐合奏曲提高与发展成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富于高度艺术性的大型音乐体裁;而在标志着一个时代的以交响乐为代表的“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上,更有待于一位交响大师再作开拓。有这样一位交响乐大师实现了人们的期待和音乐艺术上的“飞跃”;交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称他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和贝多芬了”。人们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这位被冠以“交响乐大师”和“交响乐之父”的作曲家就是海顿……
海顿(1732—1809),奥地利著名音乐家。他出生在离维也纳不远的一个叫罗劳的小村庄里。父亲是修车匠、教堂杂役并兼管风琴师和歌手,母亲曾作过厨娘,也十分喜爱音乐。清苦的一家有十二个孩子,但却和谐地生活在以音乐为伴的美好氛围中。
海顿排行第二。他和弟弟米歇尔自幼都显示出了不凡的音乐才华。海顿在六岁那年就被一个教会合唱团的指挥看中,选入合唱团学习音乐,接受了音乐启蒙教育。八岁时即入维也纳著名的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学习音乐。其时,这个满脸稚气的孩子已写出了十二个声部的大合唱。(www.xing528.com)
1761年,海顿在贵族埃斯特哈齐公爵宫廷中担任乐长,工作繁重,地位卑微,处于仆役地位。头冠假发,身着绣衣,看起来雍容华贵的海顿,正在指挥一个乐队。其实,他只不过是与贵族签了契约的宫廷乐长而已,他必须按照契约的规定: “依照殿下之愿望而作曲,绝对专为殿下而演奏。”整整三十年,海顿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他曾愤懑地说: “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几乎没有人类和我在一起。”
正是在如此艰苦的生涯中,海顿才酝酿与迸发出充满矛盾冲突与戏剧性情绪的交响灵感,也才有可能在大型器乐体裁——交响乐中直抒胸臆,表达情感。海顿的一百二十五部交响曲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三十多年痛苦的岁月中创作的。
1791年,埃斯特哈齐公爵去世。海顿以“自由人”身份进行创作,并两度访问伦敦,写出十二部《伦敦交响曲》。
1798、1801年,他分别写出了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此后,海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于无法创作。
1809年5月,海顿在拿破仑进攻维也纳的隆隆炮声中辞世。他去了,唯有他的交响曲给他留下了百代英名——“交响乐之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