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这个词在早期管弦乐作品中曾多次出现。如意大利作曲家加勃里埃里和德国作曲家许茨都曾以《神圣交响曲集》为题,将各种器乐乃至声乐作品一起泛称为“交响乐”。从根本上讲,此时的“交响乐”不过是对古希腊语中“共同发出声音”一词的诠释,与现代的“交响乐”体裁截然不同。
十八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封建专制制度受到猛烈冲击。代表了新生政治势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潮为欧洲大陆带来了曙光。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图、雄壮的时代风云变幻以及这一时期人们内心世界情感波澜的丰富与复杂,需要进一步拓宽开掘文学艺术的表现领域、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在音乐领域,要求在管弦乐的表现天地里揭示更广阔的思想内容,要求以不同的音乐主题(形象)产生戏剧性的冲突与发展,也就是时代呼唤着音乐中的“交响性”出现。如此严峻的课题摆在了这一时期作曲家面前。
当然,实现这些时代的要求并非一蹴而就。走入具有交响特点的真正交响音乐世界也依然有一个发展过程。
不能遗忘的是,有一位叫萨马丁尼的意大利作曲家所作出的贡献。萨马丁尼(1698—1775)一生写过两千余首各类作品,但人们永远记住的是他在1737—1741年首先倡导音乐体裁中的奏鸣曲式。这种“奏鸣曲式”,不同于早期管弦乐作品的“三重奏鸣曲”。萨马丁尼创作的“奏鸣曲式”,已是音乐结构上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三段对比性音乐设置于乐曲结构之内,已具后来“奏鸣曲式”的主要特点。(www.xing528.com)
萨马丁尼为探求这一音乐结构形式,在此前的1730—1735年间,曾尝试在意大利歌剧基础上创作了一种管弦乐序曲,它完全脱离歌剧,走出歌剧院“乐池”而独自登台演奏。这一类作品当时已被人们称之为“音乐会序曲——交响乐”。
萨马丁尼第一次让管弦乐完全脱离歌剧而独立走上舞台,他的那些被人们称做“初期交响乐”的作品已创立了真正交响乐的基本结构: 第一乐章是“快板”,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与现代交响乐相比,萨马丁尼的“交响乐”只缺少四个乐章中的终曲快板乐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