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钢琴音乐对比研究:作品标题的意义

中西钢琴音乐对比研究:作品标题的意义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钢琴音乐形态语境上,“标题性”是中国钢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从人民生活中提取素材,面向广大听众又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审美情趣,是当时乃至后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风格的基本体现,标题性音乐无疑拉近了音乐与大众的距离。而在现当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不论是西方钢琴音乐创作还是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在标题性上都逐渐趋同。

中西钢琴音乐对比研究:作品标题的意义

钢琴音乐形态语境上,“标题性”是中国钢琴音乐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中国人被称为‘标题热爱者’,中国人理解的‘标题音乐’指具有明确的标意性题名的音乐”[2]。听众在欣赏音乐时,总是期待着能够从标题的文字中获得对音乐内容的某种提示或暗示,顺着标题的描绘“听”出某种场景或至少是某种情绪或意境。“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正是一种写照。

中国钢琴作品的标题性与西方钢琴作品相比有本质的区别,西方钢琴音乐的标题大都不是对作品内容的概括。如李斯特的许多钢琴音乐作品都取材于文学或者历史题材,这些题材都含有非常丰富和具体的情节,但是作曲家在构思这些作品时,却往往舍弃掉了其中的细节,而只是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些题材的精神特征。欧洲音乐中的标题总是与具体的特性的情况相联系而具有某种定向画面性,而中国音乐中的标题所预示的不只是画面,也表现人的心理、情感大自然本身的诗意。中国钢琴作品中众多的文学性标题反映了中国音乐的文化特征,是作曲家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主动继承,也反映了中国人欣赏音乐的这种审美定式。借助这些说明性和描绘性的标题使演奏者和听众对相应的乐曲内容做适当的联想和情感的投射,标题提供了创作、演奏、欣赏这三个与音乐打交道的先后经历的共同“轨道”。

在“模式型”钢琴创作时期,几乎所有的钢琴作品都是“标题性”的,以西方功能和声体系为基础与中国传统民间曲调相结合,这种“标题性”又分两种:一种是“标名性”的,一种是“标意性”的。“标名性”标题只是给乐曲取个名,表明该作品是“甲”而不是“乙”;“标意性”标题则以概括乐曲的内容为曲名,以分段小标题或题解等文字提示乐曲的内容,如,丁善德早期钢琴音乐作品《春之旅组曲》,每一首都带有小标题。这种类型的标题更侧重于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的中国古诗词式的表述,可称之为“意境隽永式”标题,是具体的、明确的,是以表现特定音乐题材为主的,是对音乐形态表达的具体描述与阐释,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早期标题性指导演奏或引导视听的特点。这种“标题性”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早期启蒙的最显著的特征所在。由于最初的钢琴音乐创作都是对西方钢琴音乐的模仿,而这种模仿受限于中国传统音乐主调旋律审美品位与单旋律创作的传统,所以更侧重于对音乐旋律的具体描写,使听众在欣赏过程中借标题诱发对音乐形象的联想。这一时期也有纯音乐性的标题,如,江文也的《小奏鸣曲》Op.31等。但是纯音乐性的标题数量不多。

“作品型”钢琴创作时期,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大繁荣期。在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创作活动中,标题性意味的“标意性”不再像过去那样突出和鲜明。但标题性音乐作品所占比例还是很大,出现以曲体和调名等来命名的纯音乐性标题,如奏鸣曲、序曲、幻想曲等,作品的标题与作品内涵融为一体,更具启发性与联想性。尽管这些非标题性的钢琴作品还是以表现特定音乐题材为主,有些在曲体之后加上小标题来附加说明作曲家的意图,如朱工一的《序曲一号》《序曲二号》就加上了“告诉你”和“流水”的标题;邹鲁的《奏鸣曲——“青春之诗”》,丁善德的《托卡塔——喜报》;但这一变化表明中国钢琴创作已不再像“模式型”创作时期那样只局限于标题性的音乐意向的表达,而是开始尝试用非标题性的作品来表现民族性题材与音乐风格。这些标题是音乐体裁与文学性描述的结合,可称为“混合型标题”。此外,还出现了一些“直白描述式”的标题,如《夕阳箫鼓》《平湖秋月》与《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快乐的啰嗦》《送红榜》《红旗板车队》《社员都是向阳花》《火车向着韶山跑》《喜丰收》等。这些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文艺政策密不可分,即要求音乐为政治服务,为大众服务。从人民生活中提取素材,面向广大听众又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审美情趣,是当时乃至后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风格的基本体现,标题性音乐无疑拉近了音乐与大众的距离。(www.xing528.com)

“意境式”“异域创新型”钢琴创作时期,由改编为主的创作方式转变成了发散性创作。创作思维的改变,使得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出现更多的“纯音乐性标题”,同时,“标意的文学性标题”依然延续,但似乎又更多地回归到简洁隽永的“意境式”标题类别,例如《秋野》《但曲》《箴言》《他山集》等,以及直接使用中国传统文化或民间习俗特色的标题,如,《太极》《五魁》《多耶》等。

概括来说,与西方钢琴音乐的标题性相比,中国钢琴音乐的标题性在钢琴音乐创作的各个时期都有“纯音乐性标题”“标意的文学性标题”以及“混合型标题”并存,但标意的文学性标题的使用又具有不同特点的时代特征。中国钢琴音乐的标题性与西方钢琴音乐的标题性的来源完全相反,西方钢琴音乐更多的是先有了纯音乐性的标题(题材和体裁的创作特点),然后逐渐与文学、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才出现了更多表意的标题创作。而在现当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不论是西方钢琴音乐创作还是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在标题性上都逐渐趋同。标题性更深地表达作曲家自我内心的折射和反映,甚至是更多的文字性描述来限定钢琴音乐的演绎与钢琴音乐题材和体裁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