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钢琴音乐语境对比研究:揭示音乐解释学新视角

中西钢琴音乐语境对比研究:揭示音乐解释学新视角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解释学为音乐分析提供了方法论的分析视域,在分析音乐的意思、追寻音乐的价值与功能的解释过程中,不是冥思苦想音乐作品孤立的意义,而是了解其曾经产生过的意义并探讨其产生新意义的可能性。[7]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音乐解释学为音乐分析提供了方法论的分析视域,在分析音乐的意思、追寻音乐的价值与功能的解释过程中,不是冥思苦想音乐作品孤立的意义,而是了解其曾经产生过的意义并探讨其产生新意义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了解音乐的意义,并不断使音乐的活动更为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在钢琴音乐的演绎中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钢琴音乐作为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一种方式,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对钢琴音乐的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这就是音乐阐释的循环。这种解释的循环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音乐主体(作曲家、聆听者以及音乐分析者)参与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所以对钢琴音乐的分析研究承载着音乐形态的传承与发展(音乐的创作),指导着音乐主体的表现(音乐的演绎),并对音乐社会活动(音乐的创意)提供了参考依据。

下面我们将从钢琴音乐的作品创作入手,着眼于钢琴音乐的历时性与异域性特殊语境背景,就钢琴音乐创作进行阐释,深入探讨钢琴音乐的“语言性”语境意义,并就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历时性与异域性的语境分析。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钢琴音乐创作的“语言性”语境特征,而只有在具体语境下来分析,才能实现“视界融合”的钢琴音乐新境界,最大限度地追寻钢琴音乐的意义。

【注释】

[1][奥]阿诺德·勋伯格著、吴佩华译:《作曲基本原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2]赵沨:《观念更新与方法引进座谈会》,载《音乐研究》1986年第3期。(www.xing528.com)

[3]徐纪敏:《科学学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4]《乐记》,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第28页。

[5]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6]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7]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