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对爵士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的“假定性真实”观念

针对爵士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的“假定性真实”观念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三,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的动态和瞬态特性均十分突出,尤其是瞬态特性,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古典钢琴独奏录音作品。

针对爵士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的“假定性真实”观念

一、针对爵士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的“假定性真实”观念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新奥尔良。在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当中,爵士乐本身也发展出了多种类型,如摇摆乐(Swing)、比波普(Bebop)、冷爵士(Cool Jazz)、硬爵士(Hard Jazz)、自由爵士(Free Jazz)、融合爵士(Fusion Jazz)、酸爵士(Acid Jazz),等等。其演奏过程中往往有大量的即兴段落,乐手的炫技成分也很突出。

不过,在音响艺术上,爵士乐录音作品可能是所有流行音乐录音作品当中最为独特的一种:由于在演出中经常使用声学乐器,如钢琴、木贝司、木吉他、爵士鼓、小号、萨克斯单簧管等,因此其音响艺术特征与古典音乐录音作品比较接近。更具体地说,它是接近于古典音乐录音作品中的器乐独奏和室内乐录音作品。在极端情况下,爵士乐录音作品当中还有一种爵士乐队与交响乐队合作的作品,此时其音响艺术特征就比较接近于古典协奏曲录音作品了。当然,由于爵士乐本身发源于多种音乐类型的融合(如欧洲古典音乐、非洲黑人音乐和欧美洲的军乐等),使用的乐器除了声学乐器以外,也包括各式电声乐器和人声,因此这种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其他流行音乐的印记。因此,针对爵士乐的音响艺术特征的“假定性真实”观念大体如下:

1.整体空间塑造上保持“单一空间”模式,除了与交响乐队混搭的爵士乐录音以外,绝大多数的作品要求整体空间偏小、单件乐器声像定位准确,以及非常明确的声像“聚焦感”,乐器的声像位置普遍比较近,宽度略微有所夸张;

2.极其强调乐器音色的近距离质感以及音量变化的细节,但不强调使用后期处理进行渲染,而是力争通过前期录音拾取比较“本真”的音色和音量。不过,实际上的音量平衡,仍需通过录音手段来实现,只是这种痕迹不是很突出而已。

二、爵士乐独奏录音作品分析示例

(一)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

爵士钢琴独奏是爵士乐最常见的演出形式之一,也是爵士乐兴起时最强有力的催化剂。与古典钢琴独奏不同,爵士钢琴独奏既可以使用台式钢琴,也可以使用立式钢琴,不过目前以使用台式钢琴居多。其演奏场所一开始都是位于普通的室内,而非音乐厅式的大型房间,观众距离钢琴很近,因此这种演出形式对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一,传统的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需要营造一个较小的整体空间,乐器声像很近。但是,由于作品采用了话筒的近距离拾音(通常是将两支话筒深入钢琴盖内部,分别近距离指向钢琴高音弦和低音弦),其声像宽度往往不是通过立体声话筒对时间差、强度差、音色差和相位差的拾取而塑造的,而是通过在调音台上对两个声道的声像电位器一左一右的设置直接实现的。这就使得爵士钢琴的声像感觉比较“虚假”,而且宽度完全可以自由控制。

其二,话筒的近距离拾音,也决定了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的音色没有古典钢琴那种开阔感,而是比较“硬”,比较“闷”,其金属质感和琴槌敲击琴弦的声音十分明显。

其三,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的动态和瞬态特性均十分突出,尤其是瞬态特性,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古典钢琴独奏录音作品。

其四,现代派的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其拾音话筒位置可以调整到琴身以外(但仍然距离较近),营造出一种更为开阔的音色和更有轮廓感的定位,但是其整体空间一般仍小于古典钢琴独奏录音作品。

1. The Crave(选自专辑“ The Legend of 1900”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演奏:Amedeo Tommasi

录音时间:1999年,格式:DDD立体声

出版公司:Sony Classical封面如图5-1所示

参考声音小样:附录音轨5.01

图5-1 Sony Classical出版的

“The Legend of 1900”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唱片封面

这张唱片是意大利导演托尔纳托雷导演的影片《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的原声音乐。片中由蒂姆·罗斯(Tim Roth)扮演的爵士钢琴师“1900”自学成才,技艺惊人,却一辈子未曾踏上地面。而这首《渴望》(The Crave)就来自于1900与一位自称爵士乐的发明人之间的钢琴比赛(他们二人各演奏了三首曲子,该曲是后者演奏的第二首),它也几乎是影片的主题音乐以外,观众最为熟知的一首乐曲。

The Crave属于典型的爵士独奏钢琴录音作品,它模仿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爵士钢琴演奏风格,而且使用的是小三角钢琴。其音色较“硬”,比较“实”,近距离的感觉非常明显;信号中的高频和低频都有所缺失,使得声音发“闷”;钢琴声像的轮廓感缺失,声像比较飘忽,宽度随着不同的键位的转换而忽大忽小,但所有键位的声像距离都很近。由于乐曲自身特点的原因,这段录音的动态范围不算大。

2. Do You Know What it Means To Miss New Orleans (选自专辑Piano Solo)

演奏:Stefano Bollani

录音时间:2006年,格式:DDD立体声

CD编号:ECM 9877372封面如图5-2所示

参考声音小样:附录音轨5.02

图5-2 ECM公司录制的爵士钢琴独奏Piano Solo的唱片封面

斯蒂凡诺·博拉尼(Stefano Bollani)生于1972年,是意大利年轻钢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与多位意大利知名歌星有过合作。由他演奏的这张《钢琴独奏曲》( Piano Solo)录制于2006年,是一张现代感十足的爵士钢琴独奏专辑。图5-3为专辑内附的录音时的照片。通过该照片可见,拾音话筒采用了立体声制式,而且被放在了琴身外侧、距离钢琴高音弦较近的位置。钢琴采用的是中型的三角钢琴,而且琴盖被开到最大,话筒的高度低于琴盖,指向琴弦。这种拾音方法,使得唱片中的钢琴声像距离明显远了一些,空间感觉也更为丰满,无论是低频还是高频表现,都比之前的《海上钢琴师》原声碟更好。同时,钢琴的轮廓感略微明显了一些(声像仍然相当宽),混响比例的提高也让每一个音符的弹性更好了。

这种音响艺术处理,使得乐曲的年轻气息比较浓厚,再配合斯蒂凡诺·博拉尼即兴式的弹奏,整体风格显得比较统一。

图5-3 唱片Piano Solo录音时的照片

不过,对于爵士钢琴独奏录音作品而言,在音响艺术特征上无论是更为传统,还是更加现代,都没有优劣之分。具体采用哪种风格,需要录音师根据作品的曲目类型和整体安排进行取舍。

(二)爵士小乐队录音作品

爵士小乐队是另一种十分常见的爵士乐演出形式,其乐队组成比较灵活,常见的乐器有钢琴、爵士鼓、木贝司、单簧管、萨克斯、小号、吉他等。传统的爵士小乐队演出的典型环境是酒吧,因此在录音中普遍追求声音的近距离质感和乐器的清晰定位,整体空间较小,其整体音响艺术风格接近于古典室内乐录音作品。除此以外,爵士小乐队录音作品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其一,乐队的声像位置排列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乐队中名气最大的乐手(无论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位居前排中央,其他乐器在其侧面或后面按照声像宽度展开,声像越宽的乐器越靠后。

其二,钢琴在爵士小乐队录音当中的声像宽度通常不会超过两扬声器间距的50%,而且不一定居中,更多见的位置是在左后侧。但当乐队的核心是钢琴手时,钢琴的声像往往位于最前排中间或偏右侧。

其三,爵士鼓在爵士乐录音作品中是作为一件乐器来处理的,而不是像摇滚乐录音作品那样变成了多见乐器。爵士鼓的声像宽度往往也不是很宽,有时与钢琴左右对称排列。

其四,爵士小乐队的录音基本上不使用主话筒,而是对每一件乐器使用点话筒,甚至对一件乐器可以使用多支点话筒。因此,其音色有时是多支话筒叠加的产物。而乐器间的音量平衡和声像位置,则由录音师负责调整。其具体的声像排列方式,可以与乐队演奏时的乐器排列方式不一致。

1. Blue In Green(选自专辑Kind of Blue)

演奏:Miles Davis及其乐队

录音地点:纽约第三十街录音室

录音时间:1959年,格式:ADD立体声

出版公司:Columbia封面如图5-4所示(www.xing528.com)

参考声音小样:附录音轨5.03

图5-4 Miles Davis及其乐队录制的Kind of Blue唱片封面

这张唱片是冷爵士时代最伟大的乐手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代表作。冷爵士是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在美国洛杉矶一带兴起的一股爵士风潮。它的音色轻柔、曲调舒缓,甚至有些慵懒的色彩,乐曲编配精致,结构对称平稳,满足了上层社会体现情调、享受慢速生活的要求。至今,这种爵士乐都是酒吧和高档饭店中最为常见的背景音乐素材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是著名的爵士小号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在历史上曾引领了冷爵士和融合爵士两次爵士乐变化潮流,对这种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迈尔斯·戴维斯的乐队几乎云集了各种乐器最顶尖的乐手,如这张唱片中就汇集了钢琴家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中音萨克斯演奏家“加农炮”朱利安·艾德利(“Cannonball”Julian Adderley)、高音萨克斯演奏家约翰·科特恩(John Coltrane)等名家。这些人在离开迈尔斯·戴维斯的乐队以后,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具体到这首Blue In Green的音响艺术特征,由于是早期的立体声录音,不可避免地带有比较强烈的本底噪声。但是,乐器的定位清晰,空间分布合理。5件乐器中,小号居中,高音萨克斯居左,木贝司居右,钢琴和爵士鼓则位于后排左右对称。除了木贝司宽度略大以外,每件乐器的声像宽度都比较自然。乐队的整体音色并不十分明亮,而整体空间则相对较大,整体位置也略微远了一些。这种音响艺术特征,与乐曲慵懒、舒缓的气氛十分搭配,是通过音响艺术处理提升录音作品整体艺术水准的典型案例。

2. Limehouse Blues(选自专辑Jazz at the Pawnshop)

演奏:Arne Domnerus及其爵士乐组合Bengt Hailberg、Georg Riedel、Egil Johansen

录音时间:1976年,格式:ADD立体声

CD编号:Proprius PRCD-7778封面如图5-5所示

参考声音小样:附录音轨5.04

图5-5 Proprius公司录制的Jazz at the Pawnshop唱片封面

当铺爵士》( Jazz at the Pawnshop )被认为是爵士小乐队合奏的经典录音,也是各大唱片评论书籍的重点推荐作品。它的最大特征就是拥有极其出色的整体空间感觉,而声部间的音量平衡及乐器音色质感也无可挑剔。

1976年12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旧城区的Stempen爵士俱乐部,举行了几场爵士演出,其中包括瑞典最著名的萨克斯大师Arne Domnerus和颤音琴大师Lars Erstrand,以及钢琴、贝斯与爵士鼓等五位名家的合力演出。俱乐部的舞台稍高出地面,许多听众环坐四周,而录音师Gert Palmcrantz则用总共三支话筒精确地记录了演奏的细节与动态。

总体上来说,这张唱片中的爵士小合奏的音响艺术形态与古典室内乐非常接近,但是其乐器声像位置更靠近听众,而且乐器间的分离度也比古典室内乐更大。这张唱片最出色的方面,就是完美地营造出了一种“假定性的真实空间”,从而将乐手们的演奏与现场听众的反应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两只扬声器之间。我们可以认为,该唱片是一张将高质量音响与高水准音响艺术完美合一的上乘之作。

(三)爵士人声录音作品

爵士人声录音作品就是带有人声演唱的爵士乐录音作品,其中的伴奏乐队规模可大可小,而人声演唱居于核心位置。根据音乐的整体风格,其音响艺术特征也可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传统韵味较浓的爵士人声录音作品,很像是爵士小乐队录音作品叠加主唱人声之后的结果,但主唱人声的比例可以略大,口型也可偏大;而现代韵味较浓的爵士人声录音作品,则可在音乐空间塑造和音乐音色特征上突破爵士乐的束缚,向流行歌曲的音响艺术风格靠近。

1. Don't Know Why(选自专辑Come Away With Me)

演奏:Norah Jones及乐队

录音时间:2002年,格式:DDD立体声

发行公司:Blue Note封面如图5-6所示

参考声音小样:附录音轨5.05

图5-6 Norah Jones录制的专辑Come Away With Me唱片封面

由爵士乐名厂蓝色音符唱片公司( Blue Note Records )录制的这张诺拉·琼斯(Norah Jones)首张个人专辑《跟我远走高飞》(Come Away With Me)是第45届格莱美音乐奖的最大赢家,它在年度最佳唱片、年度最佳新人、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辑等8项提名中无一落空,而诺拉·琼斯本人也凭借此作品一炮而红。

《跟我远走高飞》这张专辑实际上融合了爵士、布鲁斯、乡村、民谣和流行歌曲等多种风格,但开篇曲《不知为何》( Don’t Know Why )却采用了较为传统的爵士五重奏乐队(钢琴、爵士鼓、木贝司、木吉他、电吉他)加人声(诺拉·琼斯本人兼做钢琴手)的组合方式,其音响艺术处理也比较传统。总体而言,所有乐器的声像位置都比较近,定位相当出色,乐队所在的空间不大,但乐器声像彼此拉得比较开,占满了两扬声器之间的整个宽度。包括人声在内的所有乐器音色都偏向温暖,动态和瞬态表现比较中庸,使得整个乐曲听起来平稳、甜美。诺拉·琼斯的人声口型相当大,而且音量比例也略大,经过压缩处理后的音量起伏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这一点比较类似于流行歌曲的录音处理方式。总之,这首歌曲的音响艺术效果在整体偏向古典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流行化的元素,使得音乐听起来既有怀旧色彩,又不乏现代气息。

2. Got To Get You Into My Life(选自专辑I Thought About You)

演唱:Christy Baron

录音时间:1997年,格式:DDD立体声

CD编号:Chesky JD152封面如图5-7所示

参考声音小样:附录音轨5.06

图5-7 Chesky公司录制的I Thought About You唱片封面

切斯基唱片(Chesky)公司由美国著名的音乐家和录音师大卫·切斯基(David Chesky)和他的弟弟诺曼·切斯基(Norman Chesky)于1978年共同创立,这兄弟二人非常善于利用最新的录音技术来提升唱片的品质。该公司曾经因为对RCA公司录制于60年代的一批古典音乐母带进行了重新制作和发行而为同行所瞩目。而在Chesky公司自己录制的作品当中,最出名的便是爵士乐。

这张唱片是Chesky公司为旗下当红爵士歌手克莉丝蒂·贝伦(Christy Baron)量身制作的作品。它在音响艺术上最独特的创意在于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纵深空间,从而使得人声、贝司、爵士鼓和贝司在纵深上拉开了很大的层次,而不像传统爵士乐录音那样在纵向深度上偏薄。此外,无论是位于哪一个层次的乐器,都具有极其出色的个性音色,细节相当丰富。而后排乐器还带有明显的反射声,使整张唱片产生出了类似流行歌曲录音作品的那种“复合空间”的美感。

3. Spanish Harlem(选自专辑The Raven)

演唱:Rebecca Pidgeon

录音师:Bob Katz

录音时间:1994年,格式:DDD立体声

发行公司:Chesky Records封面如图5-8所示

参考声音小样:附录音轨5.07

图5-8 Chesky公司录制的The Raven唱片封面

这张由Chesky公司录制的《乌鸦》(The Raven)在音响发烧友当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其主打歌曲《西班牙哈莱姆》( Spanish Harlem )几乎成了发烧友用来测试音响设备的“神曲”。这张唱片是1965年出生的美国裔苏格兰歌手蕾贝卡·碧瑾(Rebecca Pidgeon)在Chesky公司的首张专辑,它融合了爵士、民谣、布鲁斯和流行歌曲等多种风格,而其录音则是由著名的录音师和母带处理专家鲍勃·卡茨(Bob Katz)负责完成。

《西班牙哈莱姆》这首歌曲除了极为清晰的声像定位与细节丰富的音色处理以外,最有特点的就是其极为温暖丰满的反射声和混响声。实际上,乐队的整体空间并不是很大,但反射声和混响声却异常丰富,让整首歌曲听起来充满了暖暖的情意。对此,Bob Katz本人在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录音艺术大师班”上,进行过专门的介绍。在这首歌曲的录制过程中,Bob Katz将所有乐器放在不同的录音间中(人声一间、爵士鼓一间,其他乐器一间)进行同期录音,乐手之间通过耳机返送相互进行监听。与此同时,他将同期拾取的干信号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在一起,送入一个空置的房间,并用一对面向墙壁的扬声器进行重放,再用房间内的一对话筒将房间内的所有反射声和混响器都拾取下来。这种类似于原始“混响室”式的人工混响处理方法并不多见,但赋予了录音作品丰满而“真实”的空间效果,属于录音师通过个人创造提升作品音响艺术水准的典型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