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的录音作品分类与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录音作品分类与特点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相对应,所谓的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是指那些以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为录制对象的录音作品。但是,中国人本身的音乐审美特性,以及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在演出和录音时的特点,也会对这种“假定性真实”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笔者选取了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中的几类,用具体

中国民族音乐的录音作品分类与特点

一、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的概念与分类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主要指使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或使用中国民族唱法演唱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族器乐独奏、重奏、小合奏,民族管弦乐队作品,民歌演唱和戏曲音乐演奏等,还包括使用民族器乐作为主奏声部,辅以西洋乐器作为伴奏的音乐作品,以及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新民乐”等形式。这些曲目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的古曲、戏曲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中国近代、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中国民族风格作品,但是不包括中国作曲家采用西方传统作曲技法创作的作品(后者严格意义上讲应属于古典音乐作品的范畴)。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能够使用到的乐器非常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弓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几类。

常见的弓弦乐器包括:二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坠胡、马头琴等;

常见的弹拨乐器包括:琵琶、阮、三弦、月琴、柳琴、筝、古琴扬琴箜篌冬不拉、热瓦普等;

常见的吹管乐器包括:笛子、箫、笙、管子、巴乌、葫芦丝唢呐、埙等;

常见的打击乐器包括:中国大鼓、云锣、镲、梆子、板鼓、编钟等。

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念相对应,所谓的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是指那些以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为录制对象的录音作品。这类作品大部分是由中国的录音公司和录音师创作的,也有少量作品是由外国的录音公司和录音师创作的。

如果按照音乐体裁划分,那么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民族器乐独奏录音作品,其演奏乐器为一件中国民族乐器,常见的有二胡、琵琶、笛子、古琴、筝、扬琴、马头琴等;

2.民族器乐小合奏录音作品,其乐器组合为若干件中国民族乐器,按照传统喜好进行搭配,如箫/古琴二重奏、二胡/筝/扬琴/琵琶四重奏、弓弦乐队小合奏、吹管乐队小合奏,等等;

3.民族管弦乐录音作品,其乐队为标准的民族管弦乐队,也可在此基础上加入主奏乐器形成协奏曲

4.民族乐器与交响乐团协奏作品,其乐器组合为一件至若干件中国民族乐器作为主奏,交响乐团作为协奏;

5.民族声乐录音作品,其歌手的唱法为中国民族唱法,而伴奏乐器则可用各式民族乐器、钢琴或交响乐团;

6.戏曲音乐录音作品,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剧种的录音作品;(www.xing528.com)

7.中国风格的外国器乐录音作品,比如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的录音作品等;

8.中国民族器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新民乐”录音作品。

二、针对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的“假定性真实”观念

古典音乐录音作品类似,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的录制对象也主要是各种声学乐器和人声演唱,因此这些乐器在音乐厅或其他场所的现场演奏效果,对于听众的音响艺术“假定性真实”观念的形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中国人本身的音乐审美特性,以及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在演出和录音时的特点,也会对这种“假定性真实”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由于中西方人心理上的差异,他们在音乐审美的取向上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在《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一书中,作者将中国人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概括为:“中国人在音乐审美上有着近人声、尚自然、多样化、个性化,偏高频的清、亮、透、甜、脆、圆以及重鼻音的特点。调式思维中有着从宫的传统;在线性思维与声乐因素影响下重视旋律;由于受民族审美心理与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旋法上表现出平和、规范、蜿蜒、渐进的美学特征;音乐结构思维讲求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对比’,并遵循规范化、程式化的原则。中国人审美心理中联觉能力较发达,并高度重视味觉审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有一定的阴柔偏向与尚悲偏向。”[1]这种音乐审美心理取向,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民族音乐,并从根本上要求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特征能够与中国民族音乐本身的特点相匹配,比如它对乐器音色的融合度要求并不是特别强,在某些时候可能需要某种有意识的“不融合”或者“突出”。

其次,中国历史上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普通听众的音乐厅存在,一般的音乐演出都是在普通厅堂、房间甚至室外进行的,而戏曲音乐则通过戏曲舞台进行室内或室外的演出。音乐厅演出这种形式只是在近代随着西方音乐传入中国而逐渐形成的。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依然会营造一种与古典音乐录音作品类似的“舞台”效果,但是这种“舞台”的空间属性可以不是音乐厅,而是普通厅堂或者室外场所。

最后,录音技术作为西方人的发明,其拾音方式和后期制作方式完全是针对西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而设计的。因此,中国民族音乐的录音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录音工艺,并融入了某些流行音乐的录音工艺,这就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审美特征,在主体上与古典音乐录音作品类似的情况下,又有某些与众不同的表现。而这些表现,与中国录音师对于音响艺术和录音技术的思考是分不开的。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的音响艺术的“假定性真实”观念,呈现出以下特征:

1.大部分的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应该与古典音乐录音作品类似,呈现出一种“音乐厅式”的“单一空间”效果,对于整体空间的要求通常要小一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打破这种“单一空间”的束缚,采用类似于流行音乐的“多重空间”效果,也是可行的。

2.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的乐器声像定位,应基本符合“舞台”演出的乐器原始摆放方式,但乐器的位置应比古典音乐录音作品更近,定位更清晰。某些特殊的中国音乐录音作品,如戏剧音乐录音作品,由于演出本身在音响上的不平衡(乐队往往位于台口一侧),则需要打破原始的乐器摆放方法,重塑一个虚拟的“舞台”。

3.与古典音乐录音作品强调乐器间的音色融合不同,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在保持不同乐器音色相互融合的同时,更强调音色的对比和差异,可以允许适当的“不协和”与“不融合”,让某些乐器更为独立,甚至突出于整体。对于单一乐器而言,它更强调音色的质感,而这种质感有时可以不用“十分真实”。

4.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也强调声部间音量的平衡,但是对于这种平衡的要求并没有古典音乐录音作品那么强烈,一定时间内的“失衡”是可以被允许的。但它对于动态和瞬态响应的要求,则依然十分突出。

以下,笔者选取了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中的几类,用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不同作品之间音响艺术特征的差异。由于大部分的中国民族音乐录音作品也存在多个不同的版本,因此以下的分析也采用了多版本比较的方法。

[1] 施咏.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2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