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林
摘 要:阐述构建音乐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意义和逻辑过程,并对其体系的基本框架做了构想。
关键词 音乐文献学 学科体系 研究
一、构建音乐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意义
自许勇三先生提出“建立音乐文献学这门新学科[1]”以来,从已发表的论文看,多数是从音乐文献学的某一方面内容,如音乐文献或音乐文献工作,以及音乐文献学的某一专门问题,如古谱学、音乐翻译等着手开展研究,除个别文章论及音乐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定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外,从整体上论述其学科体系结构的文章尚未见到,也就是说,音乐文献学的研究还没有完成学科研究一般规律所要求的“形成基本概念——构成概念群——建立概念体系”这一起码过程。因此,音乐文献学至今仍然还是一门潜在的学科。
笔者曾在《论音乐文献学》一文中指出:“音乐文献学是以音乐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变化、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开展音乐文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专科文献学。音乐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普通文献学,同时结合音乐文献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和发展。建立音乐文献学和深入研究音乐文献的目的,除了丰富普通文献学的内容外,最关键的,还在于向音乐艺术教育、学术研究、作品创作和演唱演奏实践提供完整、切题、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2]”目前,传统的音乐文献工作方式,正受到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音乐活动多样性造成的文献类型不断增加,文献需求不断变化和文献处理与获取技术不断更新等等带来的极大冲击,急需音乐文献学的理论指导。但是,当一门学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以前,它是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的。要让音乐文献学由潜学科成为一门显学科,就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学科体系。
构建音乐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再现其学科的全貌,即以音乐文献为逻辑基点,通过对音乐文献活动(即音乐文献的生产、传播、整理、典藏、揭示、评价和利用全过程)的研究,勾勒出音乐文献学的理论框架,进而高度抽象和概括出带规律性的理论与方法,以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科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未来趋势,不仅现实,而且有预见性地指导音乐文献工作实践。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音乐文献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各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克服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和随意性。另外,通过这个框架,还能发现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欠缺,以进一步完善之。
音乐文献学不是一门纯理论科学,而是工具性和方法论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一门致用之学,关心和参与其研究,就不仅只是音乐文献工作者的事情,凡以音乐文献为工具和手段从事音乐理论研究、教学、创作和演出活动的人员,都是它的服务对象,也都应该对其有所了解。
二、构建音乐文献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过程
音乐文献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构造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就是从形成基本概念到构成概念群,再到建立起概念系统的推演过程,这当中,有着明确规定性和包容具体内容的基本概念是该学科的核心和基础。
普通文献学是以“文献”为基本概念,因为由观念形态的知识信息和物质形态的载体相结合的产物——文献——所构成的这个概念,既包括了历史内容,又反映了现实的多种属性。而作为专科文献学之一的音乐文献学,则应以“音乐文献”为其基本概念。它的外延小于“文献”,而内容却比“文献”丰富,是文献内涵向音乐科学延伸的结果,而是否属于音乐文献,则主要看其内容与“音乐”相关度的大小(它也是判断一种文献与音乐文献是否相邻或相近的依据)。在对音乐文献这一基本概念的研究、认识和描述过程中,通过或者以基本概念为中心向四周展拓,或者以基本概念为起点按逻辑顺序向纵深推演,或者把基本概念和有关的概念横向联结,便形成了一系列的外围概念、相关概念、隶属概念和并列概念,等等,把这些概念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形成了概念群。概念群是围绕基本概念这个核心展开的一系列概念的集合。
我们在研究和描述“音乐文献”的时候,可以得出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概念,如与音乐文献实体有关的音乐文献构成、类型、生产等具象性概念和属性、特点、功能、价值等抽象性概念,与音乐文献活动有关的搜集、分编、考校、典藏、布局、揭示、传播、利用和保障这些活动的各种技术、方法、用户教育等等应用性概念,以及与音乐文献学研究有关的对象、性质、任务、学科地位、学科史等基本理论概念。这些概念因与基本概念的不同构成关系,形成了各种类别和层次的概念群,它们是音乐文献学的具体的研究内容。这是人们对“音乐文献”认识深化和丰富的必然。
确立了基本概念,又形成了一系列概念群,就有了构建概念体系即学科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于是,再按照其固有的隶属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联结关系等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便形成了一个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音乐文献学学科概貌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基本概念与一般概念,基本概念群与一般概念群,基本概念与借用概念、引用概念等被逻辑地加以区分和归类,最终构成了音乐文献实体、音乐文献工作和音乐文献学基础理论三大概念范畴。这种归纳既反映了从基本概念到基本概念群,再到一般概念群,然后构成概念体系的推演过程,也反映了从初始概念逐级展开,不断分化,层层深入的线性状态,以及音乐文献学研究由文献实体而文献活动再理论指导的发展趋势,而且直观、简明、易于理解。
三、音乐文献学的学科体系
音乐文献学学科体系所包括的三大概念范畴,规定和限制了音乐文献学的内涵和边界,反映了音乐文献学的研究内容。
(一)音乐文献实体研究
1. 具象研究
构成要素:知识信息、信息符号、载体形态(重点是对音乐信息符号中的各种记谱法的研究)。
文献生产:(1)文本文献的编撰、印制、装帧等;(2)非文本文献中的音频视频文献的采集、录制、还原,以及电子音乐文献、网络音乐文献和虚拟音乐数据库,等等。
2. 抽象研究
基本属性:(本质属性是音乐知识性)。
主要特点:强调视听结合、老化速度慢、记录符号国际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乐谱的局限性和还原音乐时的再现性与再创造性等。
社会功能:记录知识、传递信息、抒发和交流情感、丰富文化生活等。
文献价值:(1)内在价值:信息量、时效性、新颖性等潜在价值;(2)外在价值:版本、时代、作者、生产方式、文物性等显性价值。
3. 发展史
历史过程:音乐文献产生的需求动因、时代环境、形态变化、流传积散、历史分期等。
发展趋势。
(二)音乐文献工作研究(实质是对文献实体及其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利用)
1. 整理与揭示
搜集:(重点是“音乐灰色文献”的访求和网络信息资源控制)。
描述:分类、著录、主题标引。
整理:辑佚、校勘、订谱、翻译、汇编。
揭示:书目、文摘、索引、综述。
2. 组织与管理
文献典藏、特色文献专藏、书目与全文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管理、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
3. 传播与利用
传播媒介与途径:书谱、音频、视频、多媒体、网络系统、演出以及文献流的控制、受众因时空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形成的理解差异等。
利用方式:检索系统、定题服务、跟踪服务;文本借阅、电子信息的下载、音乐欣赏;文献资源共享、文献利用率与文献价值实现率的关系等。
潜在价值的开发:价值评述与比较,知识重组与创新;核心文献与核心作者的筛选和确定等。
用户教育:信息意识、信息素养。
4. 标准与方法(www.xing528.com)
技术标准:分类法、编目规则、叙词表、主题标引规则、音乐工具书编辑规则、机读目录格式等;
工作流程;
软件开发(编目软件必须能满足音乐文献多文种、多载体、多类型混合编目和设置检索词语规范档等要求)。
5. 新技术应用
自动化、网络化、虚拟图书馆。
人员培训。
6. 合理布局
(对文献分布的主动干预和控制,重点是文献资源的调查与评估)。
(三)音乐文献学基础理论研究
1. 基础理论
(概念、对象、性质、任务、内容)。
2. 学科体系
3.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上位学科:普通文献学、音乐学(从属关系)。
同级学科:文献信息学、文献类型学、文献传播学、文献社会学、文献计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考古学等等(交叉关系)。
下位学科:音乐文献类型学、音乐文献分类学、音乐符号学、音乐翻译学、古谱学、音乐编辑学、音乐图像学,等等(统属关系)。
4. 研究方法
数学方法:揭示文献与文献活动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比较方法:反映文献与文献活动中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系统方法:表现文献与文献活动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 新课题及其方向的选择和开发
6. 读者研究
读者类型、阅读心理、需求层次。
7. 音乐文献学史、代表人物和著述
四、几点阐述
1. 由于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性、技术方法的普遍应用性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影响,完整的音乐文献学学科体系应该是一种立体的网状结构。譬如“古谱学”就涉及到乐谱文献构成要素中的音乐符号系统和记谱法,又涉及到文献类型发展和时代环境,还涉及到古谱考释、翻译、评述和再现等等。而且,如果作为文物出现,又与音乐考古学密切相关。至于在古谱研究、翻译和再现过程中,更是涉及到音乐学中的音阶、调式、曲式结构,以及古文字学、古音韵学、校雠学、敦煌学和音乐演唱演奏技巧等等许多学科知识。这是上述体系结构线性划分和平面表达所无法确切反映的。
2. 在本体系所列的音乐文献学几门主要交叉学科中,更多地表现为借用、移植和渗透关系,而且音乐文献学往往处于吸收和被渗透的地位。这是因为音乐文献学本身还是一门正处于发展之中的潜学科之故。
3. 上述体系结构大致包括了目前音乐文献学研究的所有内容,但它又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方面,可以继续吸收新理论、新方法以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又不限制某一方面内容研究的全方位发展。所以,像古谱学、音乐编辑学、音乐翻译学等,在理论上继续发展成熟,其结果必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音乐文献学总的体系的统属,而“上升”到与音乐文献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姊妹学科的地位。它们一旦因为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上独具特色,并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适合自己对象特征的科学方法体系,而且有了公认的学科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著作之后,也就必然会成为相对独立于音乐文献学的“音乐专门文献学”。所谓音乐专门文献学,就是指以某一方面、某一专题、某一时期或某一类型的音乐文献集合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文献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们是音乐文献学在专门领域深入研究的成果,比音乐文献学更注重应用性,古谱学的发展已经显现出这种趋势来。
4. 法国著名的方法论研究专家笛卡儿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除体系结构中所列出的数学方法、比较方法和系统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音乐文献学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尚未产生,此乃本学科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如果一门学科仅靠其他学科方法和共同方法来支持其研究的话,这门学科就无法得到彻底的发展。所以,这是音乐文献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显学科必须突破的一个障碍。
参考文献:
1. 周文骏、杨晓骏:《文献学新论》,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1期,第61-65页。
2. 程磊:《关于文献类型演变规律的研究》,载《图书情报工作》1991年第3期,第11-14页。
3. 杨晓骏:《论文献发展的基本规律》,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2期,第16-19页。
4. 李日禾:《试论文献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年第4期,第15-19页。
5. 陈寿祺:《文献信息理论研究》,载《图书情报知识》1990年第3期,第49-51页。
6. 田方斌、李惠明:《文献学学科体系论略》,载《图书情报工作》1997年第10期,第3-7页。
7. 曾遂今:《音乐传播新探》,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第57-65页。
8. 徐长山、王德胜:《科学研究艺术》,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原载《黄钟》2000年第2期( 《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2000年6期转载)
[1] 许勇三:《音乐文献学之我见》,《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年第1期,第1-6页。
[2] 郭林:《论音乐文献学》,载《音乐探索》1990年第3期,第91-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