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苇
(1946.6- )原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易音课题”研究员。
易·音系统是以周易与音乐艺术的融合为主干,结合医学(尤其是中医学)、人体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而形成的一门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边缘科学系统。
创建易·音系统的宗旨是为了向全世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宣传“阴阳互根”(1)“阴阳互为因果”(2)以及“阴阳之正位”(3)等易“道”哲理,倡道“精神美”的社会艺术价值,提高人类的文明水准,为21世纪的东西方文化大融合作出贡献。
周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总源头。中国的整个思想文化体系(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无不与“易”相关。其学术领域涉及天文、地理、农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文学、艺术、法学、数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优生学、医学、史学、预测学、气功学、资讯科学、人体生命科学等。《周易》以其独特的思辨方式,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经历了无数朝代上千年的历史检验,从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它以极其简练的符号,揭示了宇宙万物中所蕴涵着的、深邃的内在规律(即“简易、不易、变易”之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
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都无不精于易学。从伏羲、周文王及孔子撰易,到张良、诸葛亮、魏徵、刘伯温的辅政治国;从《史记》、《四库全书》的成书,到张衡、祖冲之、朱载堉的发明,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凝结了我们先哲们的多少智慧、才能。尤其值得引以为自豪的是我国当代已故的四川著名易学家刘子华博士,用《周易》的对应原理结合现代天文参数,预测出了太阳系中第十颗行星—“木王星”(4),震惊了世界的天文学界。今天,西方现代先进的电脑技术,与我国《周易》中的“阴阳”原理是一致的;韩国将《周易》中的“八卦”图也作为该国的国旗图案……这些都足以证明《周易》的影响之深远。无怪乎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称呼:《周易》是“宇宙代数学”(5)!
“精神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而音乐,则正“是人从灵魂中迸发出来的火花”。如果世界上没有音乐,人类生活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音乐不仅具有娱乐、养身、调心等社会医疗保健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心灵的作用,这是任何社会的政治、经济及医疗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是中国音乐,它与《周易》的基本原理一脉相承,将五声与五脏、经络、音律、节气等天人因素及“人体功能音乐资讯”与社会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医疗养身保健系统。早在我国商周时期,随着《周易》的形成,中国的乐律体系也逐渐形成了,在我国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六十四编钟”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并且,它又很快地与中国的医学相结合,在我国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6)中就有“五音五味篇”的专论。又值得引以为自豪的是我国明朝时期的音乐家、科学家朱载堉,第一个发明了“十二平均律”音乐理论,其“十二平均律”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乐律体系。在汉唐时代,中国的音乐曾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现在的敦煌壁画中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故,音乐在我国历史上均被社会列为衡量人素质水平的“琴、棋、书、画”之首。但是,正如《周易》的太极图中所提示的那样“阴极转阳、阳极阴至”,中国的音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潜滞,就连盛唐时期的乐谱也成了“天书”……然而,中国音乐所特有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及其养身保健的社会功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拥有全人类的社会性意义,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正因为如此,一个挖掘、整理、继承和开发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体系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时代有志者的肩上。国际易·音系统的开创并不是简单的历史文化的继承与组合,它肩负着促进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促进21世纪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使命。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动荡与不协和的世界。社会体制与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人们变得急功近利,人类的文明变得越来越“浮肿”。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欲望也不断地升级,导致了对地球能源的肆意掠夺,构成了战争、贫困及社会犯罪等危机。中东地区的“石油战争”就是一个极有力的证明。同时,由于商品社会的高速发展与激烈竞争,人们的生活节奏被迫加速,人们的饮食(如肉、蛋、粮食等)及医疗药品(如抗菌素等)的高产、速成,而导致了新的疾病。人类的生活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人们开始感到自己活得很累,活得很不真实! 这种不协调的竞争与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拜金主义”,就导致了以金钱和权力去代替真理,给人们的心灵抹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社会的变态、人格的扭曲、职业道德的沦丧、社会的虚假和野蛮以及社会良知的丧失等,使得人类危机四伏。如此下去,终将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破坏人类社会及生态的平衡,乃至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易·音系统正是从调整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入手来解决人类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周易》与音乐的结合,是人类的智慧与心灵、情感的结合,是人类精神境界上的“和氏璧”(7),是宇宙中“天、地、人”信息能场的大统一! 《周易》与音乐的结合,将遵循“精神物质互变规律”,強调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力,用《周易》的智慧,《周易》的圆融、协和、“阴阳互根”、“阴阳互为因果”、“阴阳之正位”的哲学思想去激发人类的“精神美”,解放人性,尊重人才,解除一切人为的国籍、宗派、小集团主义以及自身心灵的桎梏,废除一切形而上学,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逻辑体系,砸碎人类強加在自己身上的锁链,使人类更真实、更美好的生活。《周易》与音乐的结合而形成的易·音系统,将超越语言、民族和国籍的界限,让人类的智慧插上音乐艺术的翅膀,让“精神美”的天使飞向人间……(www.xing528.com)
注:
(1)阴阳互根:此属“《易道》阴阳辩证”之重要内容。易经风水古籍《雪心赋》有曰:“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即,易道阴阳之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根据。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阴阳之间缺一不可,二者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相对相合而成。阴是阳存在的前提与根据;反之,阳也是阴存在的前提与根据。故,《类经图翼》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象乃生”。整个宇宙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一不贯穿着阴阳之间互根互存的辩证关系。
(2)阴阳互为因果:阴阳两性之相互转化,是二者相互渗透的结果,其阴阳转化之双方互为因果关系。阴极转阳,则阴为阳之因、阳为阴之果;阳极转阴,则阳为阴之因、阴为阳之果。该“阴阳互为因果”哲理亦贯穿于一切事物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3)阴阳之正位:《易》有六爻,比拟万有宇宙模式,而其阴阳两性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且性质、特征各异,其特性在一定条件下皆相对稳定而存在,并表现出其固有的性质与特征。六爻之中,阴阳双方相对存在又各居其位,即阴阳双方与各爻上下,阴得阴位,阳得阳位,各就其位,方为正位。以此,则万事万物才能和谐、稳定,若阴阳失位,则万事休矣。故,“阴阳之正位”乃安邦治国、社会发展之关键也。
(4)木王星:1940年,法国留学生刘子华以法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论文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与国家博士双重博士学位。该论文运用中国古老的易经八卦原理,结合现代天文综合考查研究,以定量研究为基础,创立了以现代天文所公认的参数为准的“太极中心说”,并成功地预测出太阳系存在着第十颗行星——木王星。刘子华博士在法国侨居26年,于1945年回到中国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刘子华经过反复运算第十颗行星的周期后,又写出了论文《太阳系必然存在第十颗行星》,预测该星将于1982年前后沿太阳系边缘的轨道上运行,在离地球较近的时期而可能被发现,抑或有其明显的信息反应。1981年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海军天文台发现太阳系存在第十颗行星。1982年5月,中国香港杂志《科学与未来》上说:“从电脑和计算已肯定了第十颗行星的存在,并确定了它的理论位置”。(见《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刘子华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
(5)宇宙代数学: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冯友兰教授晩年作出的精辟论断《周易是宇宙代数学》。该文写在《孔丘、孔子、如何研究孔子》一文中。此文刊登在1985年1月19日的《团结报》上,《新华文摘》第四期(1985年4月25日出版)作了全文转载。该文分为六大部分,每个部分皆有一个标题:(一)孔子的形象是中国历史塑造出来的;(二)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三)周易和电子计算机都是二进制位法;(四)周易和实践论;(五)三个比较优越的条件;(六)“打进来”“赶出去”“请进来”。其中,讲周易是宇宙代数学的内容主要在第二部分。
(6)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是医家、医学理论家的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之形式,在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并强调以《周易》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为主的“易医”学术观。
(7)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篇》。相传东周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经玉工辨识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至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原文发表于台湾《易学研究》第25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