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91年以来《音乐文献学》研究综述

1991年以来《音乐文献学》研究综述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文献学学科定义的讨论日趋明朗。因此音乐文献学仍处在萌芽的潜在学科阶段。

1991年以来《音乐文献学》研究综述

◎王嘉益

一、回顾音乐文献学学科定义的讨论

自1985年许勇三在《音乐文献学之我见》(载《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年1期)提出建立音乐文献学这门新的学科以后,引起音乐学界、文献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各刊先后发表以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论文章40多篇,其中不少文章涉及音乐文献学定义的探讨,见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以实际音乐作品为出发点,专门对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与技术手法演变作深入研究的一门科学”;有的把音乐文献学作为“音乐资料学”的从属部分,局限于“文、史古籍中所记载的一切有关音乐的参考资料”;有的认为是“为音乐文物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形态研究提供关于历史理论的完整的对比资料”,“从文献学角度,再现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学的历史脉络”,等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或从音乐技术理论的某一个分支学科相关的某一部分、某种类型音乐文献来解释音乐文献学。从局部看,应该说都是有理有据的,而且从多角度探讨,用多种观点进行鉴别比较,有助于建立起真正的音乐文献学。但是研究音乐文献学的学科定义,不能执诸一端以偏概全,应当从总体上把握住学科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住音乐文献学的双重属性。它既是音乐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文献学大家族的一员。

在这方面,郭林的两篇文章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在《论音乐文献学》(载《音乐探索》1990年3期,《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卷摘编)指出,音乐文献学是“以音乐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变化、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的特殊规律,并为开展音乐文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专门文献学”。该文分别从音乐文献历史、形态、基本功能和特点、内容价值和利用方法、同其他学科文献的关系、整理方法和标准以及资源的合理布局七个方面概述了音乐文献学的研究范围,提出了学科理论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思路,澄清了对音乐文献学学科定义的某些误解,理顺了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为音乐文献学正了名。他的另一篇文章《音乐文献概述》(载《音乐探索》1991年2期)对音乐文献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剖析。以国家标准对“文献”一词定义为依据,明确界定“音乐文献是记录有音乐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并着重分析了音乐文献的基本特性,系统阐述了构成音乐文献的基本要素和现代常用音乐文献的主要类型。明确了音乐文献的整体含义,是记录有音乐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当然也就概括了古今中外各种类型和各种内容形式,凡记录有音乐知识信息的专著、史籍、教科书、工具书、论文集、乐谱作品集、图录、报刊、手稿和唱片、录音录像磁带、电影片、缩微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是所有记录音乐知识信息人工载体的总称。

音乐文献学学科定义的讨论日趋明朗。但音乐文献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很薄弱,有些方面如音乐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尚未涉及,有些方面虽有粗略的涉及,但深度广度展开不够,也并非一、二篇文章所能讲透彻的。因此音乐文献学仍处在萌芽的潜在学科阶段。

二、关于音乐文献整理方法和标准的研究

1991年以来,音乐文献学研究趋向于应用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较多的文章集中于音乐文献整理方法和标准的研究。冯洁轩、秦序的《中国音乐(古代部分)文献学建设》(载《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卷),重点阐述对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搜集、挖掘和整理。介绍借助传统文献学的目录、版本、校勘、辑佚、注疏笺证等整理方法,对音乐古籍进行整理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心音乐文献工作的标准化,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普及,标准化的重要性也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不少的文章积极为标准化献策献计。陈敏《对于音乐专业图书馆使用〈中图法〉第三版的建议》(载《乐府新声》1991年1期),以《中图法》第三版音乐类目表和音乐专业图书馆“实施方案”为基础,综合权威专家和各音乐专业馆的意见,在不影响《中图法》体系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了修改,在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更加贴近音乐文献的专业特点和各音乐专业馆的实际,以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尽力为标准化道路扫除障碍。陈敏《音乐院校图书馆存在的一些问题》(载《乐府新声》1992年2期),分析了音乐院校图书馆落后的主客观原因,除了业务领导班子和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以外,主要是对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和差距,指出音乐文献工作如果不走标准化的道路是没有前途的。结合实际对全国各音乐专业馆采用《中图法》第三版类分音乐文献作了可行性分析,很有说服力。郭旗《关于音乐图书馆统一使用分类法的意见》(载《中国音乐学》1993年2期),分析了各专业馆对《中图法》第三版音乐类目表的分歧意见,但自动化是大势所趋,不采用统一标准就难以向自动化起步,从而提出了一个变通性建议,即不改变各自的分类体系和原有工作基础,只是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时,加上《中图法》的分类号,以便信息交流时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检索语言。这是一种探索性的设想,是否可行,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在研究分类标准的同时,还涉及音乐文献工作标准化其他方面的研究。陈敏《乐谱著录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载《乐府新声》1991年2期)报道了国家标准乐谱《乐谱著录规则》,由部分音乐院校图书馆成都会议提出建议,经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意组成起草小组,经过该小组一年多努力,已完成定稿报批。呼德福的《音乐文献与音响资料实施统一著录标准的必要性》(载《交响》1992年3期)从文献工作自动化发展的总趋势和方便用户检索的角度,阐述乐谱和音响资料统一著录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尽快制定《音乐非书资料著录规则》,同已经出台的分类标准和即将出台的《乐谱著录规则》国家标准相配套,实现视听结合、协调检索。戴淑娟《〈艺术科学叙词表〉与主题法的推广应用》(载《中国音乐学》1993年2期)从阐述叙词法的概念和100多年研究应用主题法的历史入手,阐述主题法的使用价值和应用范围,指出主题法在我国国家标准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下迅速发展,全国已出版了近80种专业词表,《艺术科学叙词表》的出版,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艺术科学文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推广应用主题法,强调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基础和人才素质等条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音乐文献计算机管理研究,虽然起步晚但也有有利条件,可以少走弯路。陈敏《有关音乐文献计算机管理的一些问题》(载《中国音乐学》1993年2期)进一步强调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前提,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开发计算机软件,才能与国家、与世界标准接轨共享资源,分别阐述了分类、著录、主题词、机读目录交换格式四个方面标准化的具体要求,妥善处理音乐文献的特殊性问题。指出自动化的途径,必须改变目前封闭的、分散的手工业工作方式,开展大协作,走联合开发的道路。李久玲《实现音乐专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载《中国音乐学》1993年2期),分别从设备的配置、系统软件的选择、标准化问题、人员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阐述自动化管理前期的准备工作及其重要作用。姚进《音乐文献管理计算机化——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介绍》,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自1986年起,在Atos——68000机型上,运用UNIX操作系统下的C编程语言及INFORMIX数据库,开发完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图书馆多用户中外文图书及音乐文献管理软件。该系统设计遵循严格的规范化、最大程度的自动化和音乐文献特殊性问题作特殊处理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设计思想和主要特色。该系统的成功运行,在全国音乐专业图书馆系统率先跨出了一步,为今后各馆的自动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典范。(www.xing528.com)

音乐文献整理方法的研究,近年来还拓展到一些新的领域。郭林《关于音乐核心期刊问题的探讨》(载《音乐探索》1992年2期)从叙述“核心期刊”概念入手,指出了确定音乐核心期刊的意义和测量评价标准,以翔实的统计资料为基础,着重介绍和分析了运用被转载率测定音乐核心期刊的方法及其可行性。陈达波、张丽蓉《我国音乐核心期刊测定尝试》(载《音乐探索》1992年2期)以“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为依据,运用被转载率和被索引率两种统计方法,从我国目前数十种音乐期刊中测定出10种音乐核心期刊,并对测定方法、标准、时间界定和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当前经费奇缺、刊种刊价剧增的情况下,音乐核心期刊的研究尤为及时,对于期刊的精选慎订、检索导向和促进期刊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考数据。

三、音乐文献检索方法和用户教育的研究

马克思讲过,科学工作,发现发明“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音乐艺术科学的发展创新,同样也离不开这两个条件,实现这两个条件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音乐文献情报工作传递信息;通过用户教育、书海指航,帮助读者学会掌握文献检索利用的方法和技能,使其在学海中自己去找路和探索,开拓新天地。潘树广主编、浙江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艺术文献利用指南。书中第七章专门讲述音乐文献检索(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陈家驹编写)。该章分为六个部分简要介绍我国目前音乐教学上所采用的通行解释,以及有代表性的学说、专著、作品和资料:1. 音乐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与检索课题;2. 音乐史、音乐流派与名词术语的检索;3. 音乐作品的查找与鉴赏;4. 音乐论著的检索;5. 音乐家传记资料的检索;6. 乐器、图片资料及其他。该书第11、12章还介绍了国内外重要音乐工具书和音乐报刊。限于篇幅,虽然还比较简略,但毕竟是填补国内空白的拓荒之作,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导向的作用。王嘉益、郭林、胡扬吉等编写的《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利用指南》〔川新出图(92)字第147号〕是我国音乐院校图书馆唯一的一本以音乐专业学生为对象,讲解音乐专业图书馆利用方法的工具性教材。书中介绍了该馆的历史发展和现状、馆藏特色和服务体系;阐述了音乐文献的构成要素和常用音乐文献的主要类型;图书分类的一般知识和查检图书馆目录与利用中文工具书的主要方法,收录了本馆的借阅规则和赔偿制度以及学生系列阅读书目,含《音乐专业文献阅读书目》、《政治文艺理论、品德修养导读书目》(并附提要)、《中外优秀文学作品阅读书目》。该书对于树立正确的阅读倾向、培养良好读书习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开拓视野、丰富学识修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胡扬吉《音乐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基本构想》(载《交响》1993年1期)针对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体制的现状,分析了开设检索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音乐专业文献的特殊个性,系统阐述了教学内容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组织实施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六种关系,注重实效。该文既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又是教学理论的探讨,其见解富有新意,是第一篇公开发表论述音乐文献检索课的文章,对未开课或已开课的院校有普遍的参考价值。这方面的文章还有林靖的《音乐专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4期)。

阮丽山的《川音图书馆(报刊音乐资料索引)编制过程和特点分析》(载《音乐探索》1992年4期)介绍了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急读者所需,克服困难开发二次文献,编制全国范围内《报刊音乐资料索引》。自1984年创刊以来,历经曲折并未中断,至1993年底已印发20期。该索引使大量分散无序的报刊音乐资料,经过系统开发,加工整理,激活成音乐文献情报信息,迅速传递给读者,以便读者掌握有关领域的全面资料和最新进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动向,从而为读者大大节约了查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又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少走弯路,因而受到校内外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该索引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种全面反映国内报刊音乐资料的专业性检索工具。还有不少同志热心音乐文献情报工作,长期坚持不懈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入的揭示、开发和利用。如詹丽瑚从80年代中期到1992年底,在《中国音乐》音乐学术参考资料栏目里,先后发表她所编辑的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史、敦煌音乐、作曲技法、戏剧和戏曲音乐、声乐理论与技法、民歌、歌剧、民族器乐理论与方法、音乐教育等43期专题论文索引;陈建华的《管乐文献检索录(论文部分)》(载《艺苑》音乐版1990年1、2期);王安国、王文辑录的《国内出版的和声学专著、译著、论文目录索引:1914—1990》(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3期);1991年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编印的《全国西文音乐期刊联合目录1979——1984》;胡扬吉辑录的《近十年王光祈研究资料知见录》(载1992年《纪念王光祈先生诞辰百周年论文集》);胡扬吉辑录的《王光祈著述及研究资料综目》(载《黄钟流韵集》,成都出版社1993年出版),等等。

四、音乐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的研究

胡扬吉的《我国音乐院校文献资源的群体优化布局和系统共享对策》(载《大学图书馆学报》1992年4期),分析了我国音乐院校文献资源成点式分布,各自为政,陷于既重复又贫乏的困境,从而提出了一个协调布局的设想:根据各馆共认的群体优化布局协议,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建立既各自侧重、各具特色,又在整体上较合理完善的系统文献资源体系。具体方案以中央、上海两音乐学院图书馆为核心,分别建立面向全国用户南北两片“音乐文献收藏利用总中心”,各大区院校按照地利之便和各自的优势,分别建立各具特色的“分中心”,形成一个点面结合、层次分明、分工适当、布局合理的音乐文献网络体系,联合提高收藏的覆盖度和保障率,同时降低重要率和缺藏率,使系统内的文献超越时空的限制,得到最全面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这确实是一个理想化的方案,虽然目前还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实现方案的时间不会太遥远了。阮丽山的《对川音西南地区民族民间及地方戏曲音乐唱片、磁带收藏情况的初步分析》(载《艺苑求索》1992年4期)和郭林的《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西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献资源调查报告》(载《艺苑求索》1993年1期),介绍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以地利之便和馆藏特色,以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献为专题,完成了全国研究级学科文献资源调查任务,向小而专的合理布局靠近了一步。

这些年来,音乐文献学应用理论研究比较活跃,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音乐文献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另外,各界有识之士积极为音乐文献学研究提供条件,继西安、北京、四川、上海四次学术研讨会之后,1992年底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和《中国音乐学》编辑部又把音乐文献现代化管理纳入第六届读书研讨会主题,《中国音乐学》还刊发了会议的文章;《音乐探索》等学报还特地为音乐文献学开辟专门栏目,支持音乐文献学理论研究。相信馆内外的共识与合力,将促进音乐文献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原文收录在《中国音乐年鉴1994年卷》 1996年获省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