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歌曲作法的教学师范特色探索

歌曲作法的教学师范特色探索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曲作法》是一门基础的作曲课程,它不仅包含作曲的基本技术、技巧,而且也包含着作曲的基本理论,它的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特点。如何更好地体现音乐师范专业的需要和特点而使教学更具师范特色?在《歌曲作法》教学中,包含的基本作曲理论有:歌曲曲调的基本构成,曲调的各种表现因素,音乐主题及其类型,主题的发展手法,歌曲的曲式结构等。

歌曲作法的教学师范特色探索

◎赵玉龙

(1942.9- )原四川音乐学院音教系副主任,系党支部书记,教授。

《歌曲作法》是一门基础的作曲课程,它不仅包含作曲的基本技术、技巧,而且也包含着作曲的基本理论,它的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特点。这一点,对于学习者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不同专业的学习,学习这门课应有不同的要求。作曲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及有关作曲基本理论,他们今后的工作主要从事音乐创作。因此,他们在学习这门课时,应该是在掌握一定作曲理论的基础上,更应偏重作曲基本技术、技巧的锻炼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的中学音乐教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中学音乐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的中学教师,不仅只在课堂上教唱歌曲,而且要给学生讲授音乐基本理论,要求对中外各种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出分析讲解,对学生作一些简单的歌曲创作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等等。这些都要求中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分析讲解能力。但是由于目前音乐高师课程开设较多,作曲理论课程较少(绝大多数非侧重理论的学生这样的理论必修课只开设了乐理与和声)。根据这种实际情况,为弥补学生所掌握知识结构组成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艺术素质,师范专业的学生学这门课,不仅要求学会作曲的基本技术技巧,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而且更应该掌握作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以适应今后教学和开展音乐活动的需要。如何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呢?如何更好地体现音乐师范专业的需要和特点而使教学更具师范特色?我认为应该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做好教学工作。

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作曲的基本理论

《歌曲作法》从音乐创作的角度,不仅包含着作曲的技术、技巧,而且也包含着音乐创作和音乐美学的理论。这些理论是认识、分析音乐和音乐创作的基础,它的内涵十分丰富:1. 创作与生活、思想、技巧的关系;2. 歌词的艺术特点,词、曲结合的原则和规律;3. 基本的作曲理论知识。我们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这些理论,以便为他们的歌曲创作和分析歌曲作品以及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处理好创作与生活、理想、技巧的关系,是每个作曲者遇到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聂耳冼星海“革命的音乐”以来,各个不同革命历史时期,创作的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形式的优秀声乐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光辉典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创作的基础,如何正确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这就要我们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和具有正确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才能用各种技法、技巧去正确反映表现生活,从而创作出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生动的、音乐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这些基本理论,强调作曲的技法技巧,而忽视生活、思想对创作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我们的创作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歌曲创作包含着歌词和曲调两种因素,这正是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重视曲调而忽略了歌词。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通俗歌曲采用白话散文配曲,完全摒弃了歌词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摒弃了艺术本身对歌词的严格要求,使人们对歌词的认识产生了一些错误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歌词,树立对歌词的正确的美学观念,让学生懂得歌词的艺术特点,了解我国古代诗词和民歌创作中,十分讲究韵律节调的优秀传统,好的词不仅词意深刻,而且音韵优美,朗朗上口。

掌握词、曲结合的规律,这是对歌曲创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词、曲结合在歌曲创作中,主要表现在音调、节奏、曲调线与歌词的关系和歌词结构、风格对曲调的影响上。创作歌曲时,在处理语言的语调与音乐和音调的关系上,我们让学生既要注意到歌词的语调,又不要为歌词的语调所束缚,要努力去体验歌词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生活的“抑扬顿挫”,在曲调中集中和概括地表现出来,以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在处理节奏方面,我们在让学生处理好词、曲节奏关系,掌握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为了音乐艺术表现的需要,为了更强烈地表达感情使音乐更鲜明生动,可以突破语言自然节奏的局限,去创造能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节奏。在处理曲调线与词句声调的关系上,我们让学生既注意曲调的流畅完整,又考虑歌词的语势语气和字的平仄抑扬,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此外,我们创作歌曲时还要根据歌词的结构、风格使曲调与其协调一致。在歌曲创作中,只有把词曲关系处理好,我们的艺术创作才会富有成效,才会创作出曲调流畅,词曲结合紧密,结构严谨,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秀歌曲作品。

在《歌曲作法》教学中,包含的基本作曲理论有:歌曲曲调的基本构成,曲调的各种表现因素,音乐主题及其类型,主题的发展手法,歌曲的曲式结构等。这些理论是音乐基本理论的延伸和深化,师范专业的学生因为今后要从事基础音乐教学,要为学生在课堂上分析讲解音乐作品,因此掌握这些理论,认识这些理论的本质与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曲调的基本构成包含了动机、乐节、乐句到乐段的结构规律及其艺术特点,乐段作为相对独立完整的乐思是大型作品构成的基础。曲调的各种表现因素,音调除了与语调有密切的关系外,还有自己的形象风格特点和人物性格特征。节奏是曲调的骨骼,丰富的节奏形式为塑造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大调与小调不同的色彩,大小调与民族调式不同的旋法特点和风格特征为音乐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歌曲的音乐主题,是歌曲的灵魂和核心,它的多种形态也反映着歌曲艺术的多样性。主题的各种发展手法,重复、模进、自由引申、展开、对比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规律,正确地运用这些手法是构成完整的歌曲作品的基础。歌曲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曲式,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与器乐曲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它们自身的规律。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就加深了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才能对音乐作品作出正确深刻的分析。

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不只是靠教师讲述定义概念所获得,要靠分析一定数量的作品和用笔写作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才能了解到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特性,才能牢固地掌握和运用。

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各种体裁、题材形式歌曲作品的能力

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歌曲作法》学习中能较全面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理论,通过写作锻炼能基本掌握作曲的基本技术技巧,具有一定写作能力以后,还需培养学生对各种体裁、题材形式的歌曲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师范专业学生分析歌曲作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 通过分析作品,更深地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为演唱歌曲作恰当的艺术处理;2. 为歌曲欣赏作恰当的艺术分析和讲解;3. 借鉴学习别人的创作经验,创作技巧、技法,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教导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呢?歌曲是词和曲紧密结合的完整的艺术品,分析歌曲要以词、曲结合为主线,首先对歌曲的以下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1. 歌曲产生的年代,词、曲作者,创作目的及时代背景等;

2. 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主题思想;

3. 歌曲的风格,情绪特征;

4. 歌曲的主题及主题特性,主题的发展手法;

5. 歌曲的曲式结构,包括乐句、乐段等划分及曲体构成等;

6. 旋律发展的层次性和高潮的处理;

7. 歌曲旋律的和声因素,包括歌曲调式、调式转换以及转调等手法。(www.xing528.com)

在对以上内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需根据不同的歌曲的艺术特点着重对某些方面进行分析。但具体分析时,还需强调两条原则,一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决定形式,一切艺术表现都从内容出发。因此,在分析作品时首先应抓住作品的内容,其次再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技术技巧。二是每件艺术作品除了有作品的共性外,还有它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分析作品时就要找出它独特的艺术特性。根据这两条原则,在分析歌曲时应深挖歌词的含义,准确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主题思想,从歌曲的思想内容出发,发掘出歌曲的艺术特点。

歌曲的艺术特点往往体现在它的各种表现因素之中。歌曲的音调不仅有表情的特点,而且还有风格和人物性格特征。一首歌曲作品的音调运用往往与它的内容有关,就我国创作歌曲来说,在音调的风格上存在着三种情况:一是以西洋大、小调音调为主吸收了我国民族民间音调某些因素创作的歌曲;二是以民族民间音调为主吸收了西洋大、小调一些因素创作的歌曲;三是以民歌、戏曲、民间曲调为蓝本创作或改编的歌曲。这三种歌曲在音调的风格上,显然存在着差异,尤以第二、三种都具有一定的或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音调的人物性格特征体现在歌曲所塑造的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方面。《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聂耳曲)刻画了旧社会城市被蹂躏的善良妇女形象。而歌曲《解放军野营到山村》(石祥、刘薇词、唐珂曲)则表现了山村大嫂接待野营战士那种热情、爽朗、敦厚、深情的性格。前者曲作者采用了具有旧社会舞场特点常用的双倚音与长音结合的音调,而后者采用了自然小调柔和的色彩,主属音多次交替重复,切分与四分、八分音符的巧妙结合,两种不同的音调表现出两种妇女鲜明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歌曲的节奏表现十分丰富,各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可以表达多种情绪,为了音乐表现的需要,可以突破语言的自然节奏局限创造出鲜明生动的独特的艺术节奏,由此形成该歌曲独特的艺术特点。特殊的节奏结合音调表现可以造成紧张激动的情绪和效果,《黄河大合唱》中《怒吼吧! 黄河》采用同音反复的连续三连音节奏造成了紧张激烈的情绪把音乐推向了高潮。歌曲的音乐主题,是歌曲的核心,是形成整个歌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它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比较集中、概括地表现了歌曲的中心思想。我们在分析歌曲主题思想内容时,应该结合它不同的结构形态找出它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以作为全面分析歌曲的基础。主题的发展手法与歌曲的内容、结构形式有密切的关系。重复的手法多用在乐段内部和乐段与乐段之间,而展开和对比的手法多用在乐曲中段,扩大保留与压缩保留的运用有一定条件且与一定内容相联系,而旋律音程的增大与缩小对乐曲艺术形象塑造起到积极作用等。在调式运用上,可以采用大调式、小调式不同色彩表现不同的情绪,达到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目的。在大调性的曲调中渗入小调性的典型音调,使明朗的曲调增加了柔和的抒情因素;在小调性的曲调中渗入大调性的典型音调使柔和或稍暗的曲调增加明朗的色彩。调式的转换交替,不仅对乐曲色彩起着明暗变化,而且对乐曲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乐曲的曲式结构的大小与歌词的结构和内容繁简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具体处理上,根据内容的需要,长的歌词可以用简明的曲调来表达它,而短的简单的歌词,往往因为它的含义深,感情真挚需要反复较多的吟唱。在歌曲高潮处理上,高潮形成的部位,采用旋律或节奏方法都与歌曲内容风格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是歌曲诸种表现因素,可能形成的一些艺术特点。但一首歌曲的艺术特点往往是多种因素和不同因素的巧妙结合,而歌曲的某一种表现手法,旋律的音调、节奏、音乐主题、调式、主题发展手法、曲式结构和高潮处理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我们分析歌曲时要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找出歌曲独有的艺术特性。这样,才能对歌曲作出恰当正确的分析。

三、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写作二部歌曲和歌曲钢琴伴奏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在中学音乐教学和开展音乐活动中,除了独唱、齐唱还经常会涉及到合唱的形式,因此培养学生分析、写作二部歌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高师二部歌曲的教学不是这门学科专门化的教学,但它应该力求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写作二部歌曲的能力。在教学上,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解决学生今后的运用问题。为此,应确定以下教学内容:

1. 学习二部歌曲的基本知识。

从学生今后组织合唱队的需要考虑,让学生掌握二部歌曲的声部组合形式及其特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女声、男声、混声、童声二部歌曲的不同组合方式及其不同的艺术特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

2. 掌握二部歌曲和声音程的具体应用与处理。

为学生分析、写作打好基础,让学生掌握二部歌曲的音程与和弦及和声音程的具体应用与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二部歌曲里虽然使用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转位,有时也使用九和弦,但二部合唱所使用的和弦,实际只是和声音程的效果,这些和声音程,一般都在自然音程的限度之内,除了自然音阶中三整音外,其他增减变化音程很少使用。在和声音程的具体应用与处理上,歌曲乐段、乐句开始,因为需要明确调性和清楚的旋律和节奏,一般使用同度、八度、五度等完全协和音程,或者大、小三度不完全协和音程。在乐句、乐段和歌曲的最后终止处,因为要求有清晰的章法段落,严格的结构,圆满的结果以及音响上的肯定和稳定性,大都以完全协和音程或者不完全协和音程来作结束。在二部歌曲进行中,主要是以不完全协和音程为骨干,有的则全部建立在大、小三六度音程上,但仅仅用不完全协和音程在色彩上还较单调,声部的独立性也较差。因此,不完全协和音程与完全协和音程配合起来,就构成二部合唱的主要方法。此外,不协和音程也可以大胆使用,使用的原则是使它从属于协和音程或作和弦外音处理。

3. 掌握二部歌曲的基本类型。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二部歌曲,让学生掌握二部歌曲的各种基本类型也是十分必要的。和声式的二部歌曲,其主要特点是建立在相同的节奏上,在写作上要掌握不同声部进行的特点。对比式的二部歌曲是以两声部对比为主要特点,这种对比表现在节奏、音区、音色上,旋律进行方向和线条,以至整个音乐形象上。在写作上要分清主副关系和两部旋律均较独立的不同结合。模仿式的二部歌曲,其特点是在两个不同声部里运用声部模仿的方法来发展乐思。在这类歌曲中除自由模仿外,“卡农”式模仿的轮唱歌曲在群众音乐活动中运用得最多,因此应给学生作详细的讲解,要让学生掌握轮唱歌曲的节奏、旋律处理、开始、结尾要求等,以适应开展群众音乐活动的需要。

中学音乐教学离不开歌曲钢琴伴奏,歌曲钢琴伴奏作为音乐师范的技能课学生应该很好地掌握。一般高师都开设了简谱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但比起写作歌曲钢琴伴奏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上都是比较浅显和简单的。学习写作歌曲钢琴伴奏,对于提高歌曲钢琴伴奏的理论和认识,提高实际的弹奏水平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在《歌曲作法》这门课程中,如何教授学生写作歌曲的钢琴伴奏呢?我认为,应该从师范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习上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术技巧的训练。首先,让学生掌握写作歌曲钢琴伴奏基本常识,了解歌曲钢琴伴奏的作用,乐曲的曲体与终止式的设计和安排,歌曲钢琴伴奏中和声的设计和运用以及进行曲、抒情歌曲、舞蹈性歌曲等不同体裁形式歌曲伴奏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写作简易的歌曲钢琴伴奏的一些手法就比较容易了。带曲调和不带曲调简易的歌曲钢琴伴奏,在乐曲的曲体与终止式有了正确的分析和设计,对乐曲和声有了恰当安排和处理后,主要就是如何运用音乐织体的问题了。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塑造,不同的感情需要,需要不同的音乐织体。对音乐织体的运用和认识要从实际弹奏和音响效果出发,让学生去归纳,去认识,去运用。即兴的歌曲钢琴伴奏在于根据乐曲感情的需要,即兴熟练地运用各种音乐织体,而写作歌曲钢琴伴奏,有感性的认识,更有理性的思考,还可以运用更丰富的和声色彩,加和弦外音、变和弦、变化音等处理和润色,它应该比即兴伴奏更丰富、更高、更完美。因此,写作歌曲钢琴伴奏对即兴伴奏是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对于提高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和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根据师范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写作歌曲钢琴伴奏上,可不作更高的要求,但要求他们对各种类型的歌曲钢琴伴奏能作出恰当准确的分析。所以,让他们进一步学习歌曲钢琴伴奏的理论、写作技巧和伴奏手法还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让他们了解歌曲钢琴伴奏的多种织体写法和每一种写法的不同的艺术特点。和声织体是以和声的表现特点为基础的,它着重于依赖和声的功能、力度、色彩、和弦表现方式的各种变化等方面去表达内容,塑造音乐形象;而复调性的织体则是以几个各自独立的旋律的同时结合为主要特点,它在同一时间里表达着两个或几个不同的音乐形象,或者是一个形象及其不同侧面的对比,在复调性织体的结构层次上,由于不同旋律的声部进行,可以分为对比,模仿和支声以及它们的相互结合,形成多种不同复调织体的不同艺术特点;综合性织体是综合了和声性与复调性两种织体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织体结构形态。在这种织体中,有以和声性织体为基础结合复调因素和以复调性织体为基础结合和声性织体等特点。

其次,让学生了解歌曲钢琴伴奏中,不带主旋律,原样重复和变化复主旋律,以及把主旋律放在上声部、中声部、低声部的各种处理手法。另外,歌曲钢琴伴奏的一些特殊用法也应让学生了解,如伴奏与主旋律呼应对答的写法,钢琴伴奏中的持续音声部,钢琴织体中的震音、前奏、间奏、后奏的写法以及歌曲钢琴伴奏总体布局和伴奏手法等。

好的歌曲钢琴伴奏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我们让学生学习写作歌曲钢琴伴奏的基本技术、技巧,还须让他们明白技术、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恰当地运用技术技巧去表现生活内容,才能写出好的歌曲钢琴伴奏作品。

《歌曲作法》课使高师的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基础的作曲理论相关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歌曲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写作歌曲、歌曲钢琴伴奏的技术技巧。这些,对学生今后的教学和开展音乐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在目前,高师作曲理论课开设不多的情况下,学生学习这门课尤感必要。因此,大多数高师院校把这门课作为必修课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确定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符合师范专业需要,还需不断实践和探索。以上所述,仅是个人在教学中一些体会,写出来期望与同行们交流,期望得到更高的认识,共同把这门课上好,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合格的师资人才。

原载《音乐探索》199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