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速弹挑方法揭示与分析

快速弹挑方法揭示与分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每见考级学生中,十个人中就有多种不同的弹挑方法。③锥形的弹挑这种两指成锥形起动的弹挑,一般均手腕凸度偏高。手形姿势见以下图:用以上方法作快速弹挑,不仅音色、音量平衡、音质良好,且轻松、自然。笔者已年近七十高龄,且能作轻松的快速弹挑,滚四条弦也能良好完成。桃尖形凤眼弹挑因手指、手腕灵活,过弦轻松自然,宜于演奏乐曲中快速或中快速的乐句或乐段。慢弹挑时还可用展大臂、挥小臂的大幅

快速弹挑方法揭示与分析

◎林琪美

关键词:角度 音色 韵味

刘德海大师在他的《每日必弹》一书中呼道:“弹挑告急!”因每见考级学生中,十个人中就有多种不同的弹挑方法。

不同的方法必会产生不同的发音效果。弹挑是琵琶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法,也是启蒙教学中的第一课题。

为了说明弹挑方法的正确与谬误,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

(一)什么是手指与弦身形成的纵向角度和横向角度?

四十多年前,琵琶泰斗林石城向我提出了手指与弦接触有两方面角度的问题。他希望我研究,并成文。

角度是牛顿力学中力的三要素之一。角度就是角的大小。

①将手指向弦身运动用力的方向途径视作一条线,它与弦形成的角度即是纵的角度。因演奏琵琶是从右至左,从左向右的运动方向,因此纵的角度如以下图示:

纵的角度与受力有关;与指锋用力法有关。

②弦线是一个圆柱形,手指在圆柱体的不同部位触弦,即是形成横的角度。将它放大成横剖图示如下:

手指在与弦接触时,必然同时形成两方面角度。

琵琶的制琴法是弦线系在拉弦器上,向后上方拴在琴轴上形成的拉力结构。琴弦的振动是横向振动。

手指与弦形成的横向角度与音色有关。当手指与弦成90°角用力弹奏时,音色明亮,成0°角时音色较浑厚;成180°角时因与向后拉力相反,发音硬薄、难听。

(二)琵琶演奏法的历史变迁是角度多种复杂化的缘由

据琵琶史学家张之年、韩淑德教授的研究,隋唐朝以前的琵琶均是用拨子演奏。而唐贞观年间出了一名废拨用指的裴洛儿演奏家后,琵琶的演奏法开始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化。

用拨子演奏的姿势,主要是将琴向左方向斜抱势,正如现今的民族乐器阮、三弦柳琴等弹拨乐器。这种持琴的姿势使其他在用拨或用手弹奏时,在横的角度方面自然形成90°角,在纵的角度方面也均在70°或90°左右相同角度。因其相同的两方面角度来回相仿,音色、音量也均相仿,音质良好。琵琶演奏从左斜式变为直立式后,因琴在身体的前方,并与身体有一定距离,因而手指在与弦的角度方面变得非常复杂化。什么样的姿势、什么样的手形、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用力法才是最佳的方法?在懂得了前面所述的两种角度后方可明白其正确与谬误。

(三)常见的几种弹挑法

①两指大交叉形的弹挑

这种手形两指的交叉量一般在1.5厘米左右。如会手腕摆动,在纵的角度方面一般在45°角左右,但在横的角度方面两指会相差很大。如手腕较平,食指会在135°以上角度,用力法大多因第一关节不动而用力翘弦。大指虽横的角度小些,但也均不会用第一关节运动,而用大关节拗弦。这种与琴弦拉力相反的运动用力法,发音尖、干,十分难听。

②非“龙”非“凤”形的弹挑

这种手形的方法是大指在上,食指在下,手腕平没有凸度。主要以指关节用力。

这种方法主要的弊病是:食指虽然在纵和横的两方面均成90°角度,但与大指在两种角度方面差异较大,音色音量不相仿。食指虽音色音量均可,但大指却因纵向角度在45°角以下而太小,用锋定是左偏锋,发音虚而不实。加之因手腕平而不凸,没有手腕摆动的辅助力量,因而两指发音偏硬,且因只用指力,易疲劳、易紧张,随年岁的增长,常有由紧张而至僵硬的结局。

③锥形的弹挑

这种两指成锥形起动的弹挑,一般均手腕凸度偏高。因其主要用两指大关节为主的搓动用力法,其弹挑的音色虽较大交叉的方法好些,但因没有以两指第一关节为主的运动用力法,其发音板硬,音色偏差。

用此法最大的弊病是:如从启蒙教学时就两指小关节没有得到重要的练习,当以后学习滚四条弦时,尤其需要强力度的滚四条弦时,会因没有能快而有力的指力且没法完成。

强力度滚四条弦的方法是:①琴稍左偏,手指在纵横角度两方面形成相同90°左右角度。②在品与拉弦器1/2以下位置。③沉肩垂肘给手指压力。④手腕平而不凸,手指用凤眼形指关节用力。⑤手腕、小臂配合用力搧动。中、名、小指三指展开微弯。

掌握好以上方法,滚四条弦的速度快,发音强而结实。(www.xing528.com)

如用锥形的弹挑法,因手腕凸度偏高,滚四条弦时只可能在近品位处用手腕甩动完成。虽用手指搓力法也可快,但因此处弦线长力软,因而发音空散,更甚者用强力也会撞击竹品而发出噪音

(四)桃尖形凤眼弹挑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练习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正确的凤眼弹挑应是以下方法:

①身体与琴成45°度以下角度或平行式。②两指相交处约0.5厘米。③两指第一关节微变成桃尖形,作用力预备状。④手腕的凸度不平,不高,即弯到刚好可以摆动。⑤手腕与手指成平行状,即两指不下垂,不上翘。⑥手指与弦在纵和横的角度方面均成45°左右角度。⑦大、食两指以第一关节带动第二、三关节运动用力,手腕配合自然放松摆动。同时注意摆动的上下落起度一致。⑧中、名、小指向内弯曲,似走路时自然放松状。

手形姿势见以下图:

用以上方法作快速弹挑,不仅音色、音量平衡、音质良好,且轻松、自然。

用指力为主的桃尖形凤眼弹挑演奏法,配之以手腕微凸的摆动用力,在近品位处作f以下力度的滚四条弦技巧,也能有良好的音响效果。

笔者已年近七十高龄,且能作轻松的快速弹挑,滚四条弦也能良好完成。

桃尖形凤眼弹挑三步到位的启蒙法,是笔者经多年研究和教学总结后的优选法。看似简单的弹挑指法,在启蒙教学的课题中却是十分难以很快完成的技法。一般老师在启蒙时,均是先教怎样用手指用力,然后再教手腕配合用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很易使学习者感到先后不一,有感觉是改变方法的弊病。

三步到位的启蒙是:将前述的几个要点做好,即可用:

这种方法,一些青年教师在悟其道理后,已收到良好的效益。

桃尖形凤眼弹挑因手指、手腕灵活,过弦轻松自然,宜于演奏乐曲中快速或中快速的乐句或乐段。

(五)龙眼形弹挑

据我所见,全国许多琵琶名家均能很好地掌握演奏好龙眼法弹挑。它的方法是:大指在上,第一关节向内勾,食指在下第一、二关节向内勾,手腕平而不凸,两指尖交合处相差0.5厘米左右,手呈空心拳状,两指中心形成椭圆形(即龙眼)。

手形姿势见以下图:

龙眼形弹挑手指在纵和横的两方面角度上均相仿。横向角度均在0°角位置,纵向角度均为90°角度。用力方法大,食指第一、二关节为主要运动,手腕、小臂同时配合旋转运动用力,食指中锋触弦,大指中偏左锋触弦,其奏出的音色浑厚、柔和,宜用于中速弹挑。慢弹挑时还可用展大臂、挥小臂的大幅度的旋转运动。

过去多年的教学中,均未将龙眼弹挑为必学之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练习,终于悟出此法的重要和优越性。中速或慢速的弹挑,如用凤眼法演奏,因不能用小臂或大臂配合用力,发音必较单薄。龙眼法因角度和用力法的特点,手指在弦上滑动摩擦的时间会较凤眼法长,发音自然会柔和浑厚些。例如在演奏《春江花月夜》主题乐句时,二法对比,大不一样。龙眼法时起时落,收放大气,玉指似花,确有花戏流水、潇洒飘逸之美感。

(六)琵琶告急

手指与弦形成纵和横的两方面角度,标准的凤眼、龙眼形弹挑,是合乎运动力学和声学的科学原理。高级的乐器厂有频谱仪测试,音色的差异是由谐波成分的变化所致。如据专家测试小提琴的音色,当弓离琴码较近时,音色明亮有力,因第六次谐波丰富。当弓距琴码较远时,因高次谐波减少,而音色较柔和。因此,音色的不同,不是只凭肉耳的主观感受。

琵琶的发音,是因手指的用力使弦振动,由弦的振动而带动拉弦器的振动,拉弦器的振动带动了面板、琴框内横梁、梁柱的振动,它们的振动从而引起厚实背板的反射振动,并共鸣发声。以次充好的琴不可能发出优美的琴声。

近年来古筝以其音色清脆悠扬且又易学的特点而普及昌盛,这是民乐界的幸事。但若想将琵琶的背板制成薄形,虽余音会更长,音量会更大,但先后发音的余音必会搅和成一片混响,具点状成线的琵琶指法发音特色将没有珠落玉盘的美妙音响。正如没有任何乐器可以移植出比琵琶效果更好的“十面埋伏”。

琵琶若要与古筝媲美,除了要掌握好右手丰繁复杂的技巧外,左手还应有高超的技艺。推、拉、吟、揉是琵琶发出美妙乐音,韵味无穷的重要手段。扬少奕、林石城、王范地、刘德海、王惠然等老一辈名家,均具有丰厚的音乐修养和对真、善、美真切的追求,他们演奏的抒情文曲感人至深,确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迷人神韵。

当前国内许多青年演奏员,将能快速作为至高技巧,往往大多忽视对左手吟揉技艺的重视。没有韵味的演奏,不是优秀的民乐演奏。

近年来,常听到播放的一首《琵琶语》,指法虽只一单弹,但却十分悦耳动听,它充分表现出音乐返璞归真的纯美。

琵琶丰繁的指法,作曲家不可能全懂;演奏家的作曲技巧有限也是在理。若能两者很好地合作,就能创作出如《草原英雄小姐妹》、《狼牙山五壮士》等优秀琵琶作品。美妙的音乐来自美好的心灵。当前,琵琶艺术需要富于时代精神雅俗共赏的佳作。妈妈爸爸们喜爱琵琶,才会有更多的孩子们学习它。音协主席徐沛东称琵琶是民乐之王的桂冠不能丢! 统其法、妙其音,琵琶繁荣昌盛的时期必将到来!

原载《小演奏家》2014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