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庆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形式:
一、“一对一”的教学形式
由于音乐表演专业的特殊性,所以中外音乐教育家们长期以来,都是采取一对一的上课形式。从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一对一教学形式具有以下优点:
①了解学生思想比较深透,便于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疏导,把德育糅合在智育发展之中,教书育人。
②便于培养、爱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最佳形式。师生长期接触交往,双方最容易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感情。师生之间有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教给学生,而学生在教师的真诚指导下,可激发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师生之间的互相作用和配合,使教学过程经常处于情感交流的最优状态,这必会给教学带来良好效果。
③在师生长期教学活动的交往中,老师的言行最容易被学生发现和效仿。因此教师特别应该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模范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④有利于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使学生感到有话愿意讲,遇事有人帮,做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二、“多对一”的教学形式
指多数教师对一名学生,采用医生集体会诊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用于专业学习差的“困难户”,通常由学生的主讲教师提出问题,经教研室一级共同讨论,统一意见,订出最佳教学方案,上课时由学生的主课老师执行。此种教学形式有利有弊。利在可以互通情报,相互交流经验,取众家之长;弊在对某些问题的判断上,教师之间往往产生不同的、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意见,如果各自不加以克制,其结果只能闹得不欢而散。意见分歧本是自然现象,不足为奇,但教师要善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以便不断充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使之取得较好的效果。产生上述问题,不是这种教学形式本身的矛盾。从以往实践的经验来看,也有成功的实践。因此“多对一”的教学形式仍是可取的,它可以使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三、“一对多”的教学形式
指一名教师对两名以上学生的教学形式。此形式一般在教学中很少用,其原因在于学生之间的智能发展不同,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虽然起点一样,但随着学习年限的增长,相互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如果生硬地将他们一齐拉平上课,其结果会形成进展快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满足,影响专业的发展;而进展慢的、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则往往跟不上进度,也影响专业学习。
四、实习音乐会形式
指学生舞台实习。一般有教研室一级、系一级或院一级的专业实习。主要解决学生的舞台实际感受,增强对将来工作的适应性,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个别情况下,也可以音乐会形式作为检查基本功训练的成绩。实习音乐会后,要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小结和评论,然后由主讲教师传达给学生本人。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增添措施,以利专业学习。通常一学期每个学生有二至三次的实习机会。我院还有附属乐团,学生在毕业之前,有一段时间可以参加乐团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方法(www.xing528.com)
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学原则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切体会到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因材施教”,具体方法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①示范法: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示范性演奏,增强学生对乐曲风格、技巧、方法的感受,培养感性知识。
②视奏法:在专业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新曲谱的视奏(其内容一定要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曲谱),以提高视奏能力。视奏是当好乐队队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③口述法:在专业教学中,对理论性问题,如概念、原理、规律、规则等,通过口述对学生进行讲解。
④书面提示法:在专业教学中,高年级学生授课计划中所规定的自选曲目,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写出“曲目提示”,其内容包括: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曲式结构,乐曲的内容、风格,适合于乐曲内容的技巧选择与应用,等等。这样促使学生去学习与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智能。
⑤协作法:在专业教学中,师生或同学之间共同协作上重奏课,互相协作伴奏、合奏。
⑥讨论法:在专业教学中,对于理论性的问题,如:对某种演奏风格的探讨,专业技巧的特点及应用等,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来统一认识,提高鉴赏能力。
⑦抄写法:在专业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材中没有印出来的一些乐曲,包括乐曲、文字解释、历史资料、专业知识介绍等,让学生自己进行资料摘抄,让学生平时逐渐积累资料和提高抄写能力。抄谱是乐队队员必不可少的工作,是一件细致而难苦的工作,它要求乐谱既要抄得快,又要抄得准确无误,如果稍有差错便会影响整体效果。
⑧问答法:在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有准备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如:对某地区演奏风格的看法,对某艺术家传记的了解,以及围绕本节课所讲的教学内容,掌握时机,及时提问,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⑨手势法:在专业教学中,对基本功训练(这里指长音、音阶、琶音、音程大跳等练习)进行检查时,由于基训很枯燥,学生容易“走神”,教师可通过手势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⑩引导法:在专业教学中,对于年龄较小的附中学生,以及新入学的本科学生中基点低的,或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老师可以定期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基本功练习,使学生在开始接触专业训练时,就能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训练方法。
上述各条教学方法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作用,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地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原载《音乐探索》1987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