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直观性原则的确立:由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规律所决定

教学直观性原则的确立:由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规律所决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直观性原则的确立,由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规律所决定。

教学直观性原则的确立:由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规律所决定

◎张宝庆

教学原则是客观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由于它来源实践,对教学实践起积极指导作用,又受实践的检验,因而具有实践性。又由于它受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任务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一般说,如果它能正确地反映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那么它就带有客观性科学性。它体现了人们对于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与运用,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教学规律是指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依据于教学规律制定出来的,它反映了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不断地发现和掌握,从而制定的教学原则,也就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在演奏专业教学中,要贯彻一系列教学原则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体现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矛盾不断地解决的过程;是学生解决与知识之间矛盾的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认识能力和使思想品德受到教育的过程。在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都存在于共同活动之中,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特点,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活动之中,相互配合互相作用,发挥各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其目的是将自己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这个转变过程只能通过学生头脑内部进行而得到反映。这就是教学的内部因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用指导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起调节和促进的作用,这就是教学的外部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统一的,学生的主动学习,必须要在教师的主导之下进行,否则就难于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教与学是分工的不同,学生处于受教育的地位,但学生毕竟是活生生完整的人,有自我意识的人,具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能力、兴趣、性格、经历、知识水平等方面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活动,都要受到教学外部条件的刺激而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缺乏教师的教育心理活动和学生自身相应的学习心理活动,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两者心理活动既相互联系又互相作用,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点对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通过音响信息传送到人的大脑,经过脑子的分析处理,然后进行形象性思维,加之一切艺术的表现,都要经过艺术家们综合性的艺术加工,从而产生艺术美感,使人们在欣赏中得到教育。艺术表现往往又与人的个性心理活动和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表现需在与作品内容相吻合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一个人在音乐表现方面是呆板的、教条似的,就不可能激励人们的情感,可以说表现的是没有“灵魂”的艺术。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调动其积极因素,以利于教学。

在前辈和他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有如下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原则

从科学的认识角度来讲,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因而任何教学总是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各个社会都毫不例外。例如孔子提出教学不但要“博学于文”,而且还要“约之以礼”。又如韩愈提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举。各个社会的教育本质,都是受一定社会制度的制约,传授其本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为其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当今在我国社会主义学校里,科学的真理与无产阶级世界观认识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大学里要使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扎实有效,深入细致,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对专业性的知识、原理及其概念、规律、原则等等,则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力求准确无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别是对某些比较深奥的概念、理念,应该从浅易入手,并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逐步引导其知识的深化,做到一点就通,全面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因此在科学方法的传授上,对所讲的内容、概念、原则、原理等问题,一定要有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依据,否则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教师在讲授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必须较完整地给学生讲授清楚,使学生有个总体的概念,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去掌握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知识基本局限于书本知识,偏重于理性认识,因而带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正如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学生,只懂得发声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从来不上台演唱,缺乏舞台实践或综合性的艺术表现能力,这怎能当好一个名副其实的演员呢?只有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直接经验,这才是更可贵的。

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既要防止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又要注意克服以实际代替理论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使这条原则得以正确全面地贯彻执行。

三、直观性原则

所谓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认知、感官直接感知具体事物和现象,或代表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教具,以及通过形象生动的手势比划动作,从而使学生获得表象和观念,为进一步掌握科学概念和理论奠定基础。

教学直观性原则的确立,由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规律所决定。教学活动虽然主要是从传授间接经验开始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但是教学过程绝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和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

直观性教学原则,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音乐通过音响传递信息,使人们在头脑里产生表象而进行形象思维活动。而且音乐教学中的乐器专业,很多原理性的理论,是通过直观形象来揭示的。管乐的很多技巧原理表现在口腔内的吞尖动作,以及呼吸的深与浅,都表现为体内的运动。这些只有利用直观教学原则,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手势比划动作,来揭示专业发声、发音的运动规律,才能使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掌握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增强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坚持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几点好处:

1. 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与自己专业学习的关系。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感知教材特点之所在,考虑还需要增添什么新内容,这些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对事物现象认识得越正确、越全面、越丰富、越典型、越深刻,所形成的观念就会越迅速、越准确、越可靠。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特别是表现事物本质性的能力。例如:在给学生上笛子独奏曲《欢乐的边疆》时,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的直观形象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了解祖国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民间的音乐特性,等等。在较全面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演奏,做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使演奏具有艺术感染力。这样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自发的认识过程转换为自学的认识过程。通过认识事物的现象,经过艺术性的加工处理,去表现事物的本质。

3. 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四、系统性原则

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又可称之为循序渐进的原则,泛指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必须严格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系统连贯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使学生日积月累,逐步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知识和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向深、广、高的方向发展的能力。

根据此原则,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对课程设置计划(指各门课程衔接)、教学计划、教材建设的内容布局等学时的比例,以及每节课具体内容与层次,上课都必须遵循系统性的原则来统筹安排。这样做的结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既体现了教学的系统性,也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按照逻辑性规律进行教学,注意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以及新旧教材交替的连贯性,把学到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学习基础,而又把新学的知识作为旧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够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和克服那种不根据具体对象,不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盲目更改教学计划,任意颠倒上课内容,以及凭一时的冲动或服从于学生兴趣而突然增删教学内容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系统性原则,是教学中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的表现。

五、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大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原则

这条原则反映为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规律。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过程中,具有两个“能动飞跃”:一个是由不知到知,另一个是从掌握理论知识到运用于实践之中。教学中要体现这两个“能动飞跃”,就必须依靠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不同,因而各自所起的职能作用不同。教师是教育者,在传授知识领域,表现为知之较多、较早,生活经历较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而学生是受教育者,相对来说,知之较少、较晚、生活经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然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存在于共同活动之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讲的“教学相长”。

在音乐艺术表演专业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贯彻这条原则:

1. 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经常重温学习目的和意义,“红”与“专”的关系,以及自己专业学习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增强专业学习信心。

2.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必须从严。对待基训要一丝不苟地去拼搏,而且还可加大负荷量练习(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使技巧有过硬的功夫,为今后舞台实践作准备。对于理论知识要全面领会,不能只求一知半解。基本功的扎实反映出基础理论的运用,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深与透,又表现为基本训练的扎实和熟练,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从严从难。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成品”训练时,必须从疏导出发,启发诱导学生积极进行形象思维活动,从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允许进行“二度创作”,增强艺术感染力。

3. 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则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无误,使学生有一个整体概念,积极诱导其思维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里,学生可以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联想,从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形式,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大学阶段已经发展成熟,当遇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启示和刺激时,就必然产生新的形象性思维,这正是艺术表现所特有的创造性想象,也就是所谓的“灵感”。

由此而言,教师在表演专业教学中,决不能包办代替。“包”只能使学生养成惰性,“包”只能丧失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包”只能抑制学生的智能发展。必须让学生“丢掉拐棍”,提倡自学精神,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创造、成长。

六、因材施教的原则(www.xing528.com)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切必须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由于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身体就有强弱,智力水平就有高低,能力就有大小,能力发展就有快慢,兴趣、性格、气质、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更是千差万别。正如中国有句古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加之家庭环境不同,社会经历不同,道德观念行为不同,知识程度和学习方法不同,因处理个别差异不当而引起的矛盾现象也会时常发生,这一切就要求教学工作必须从学生个别差异的实情出发。要想使教学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中的“材”包括个别资质条件好的“天才”,也包括资质条件较差的“差生”,我们不是唯条件论者,不搞所谓的“天才”或“英才”教育。为资质好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特殊的指导,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是完全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共同性的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音乐教学中属于关键性的原则,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实施:

1. 从十八岁至廿二岁是青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要紧紧抓住这一培养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优化阶段的大好时机。

2. 根据教学对象性格、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几种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学生,试作如下分析:

①性格刚强,遇事挺身而出,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性格急躁,情绪外露,属典型外向性格。这类学生一般喜爱演奏节奏鲜明、速度较快、情绪激昂的乐曲,演奏有激情,有个性特点,但往往处理乐曲不细致,缺乏耐心,提示内涵不深。

②反应敏感,模仿力强,姿态显得文静,遇事不敢轻举妄动,缺乏耐力和毅力,一般属于内向性格。这类学生大多喜爱演奏轻快抒情的乐曲,其艺术表现常常没有个性特点。

③情感不容易激动,遇事谨慎、自信,持久力强,一旦引起感情冲动,脾气特犟,这类学生基本上也属于内向性格,一般有几年的实践经验,由工作单位考入学校,他们特别喜爱演奏缓慢抒情的、深沉而有风格的乐曲,其艺术表现有个性特点,对问题认识比较深透。

④多愁善感,软弱无力,行动迟缓,遇事不果断,然而智力发展成熟,富有想象力,是典型的内向性格。这类学生有工作过的,也有从出学校门到进学校门的。他们喜爱演奏委婉伤感类的乐曲,在艺术表现上细致而有个性特点。

应根据上述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具体对象的教学规划和授课计划。为使学生在技巧上得到全面发展,保持其原有的好特点,增加其所缺部分,使其既可以演奏热闹而欢快的乐曲,又可以演奏细腻而抒情的曲调。决不能单纯按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发展,否则只能造成专业学习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3. 针对学生入学时的基点不同(指专业基础),演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不同,专业素质不同(指智能),经过分析研究,然后制定出适合于具体对象的教学规划和授课规划,进行教学。

在音乐院校招生中,经常会遇到三种情况的学生:①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专业素质和基础都比较好,进校后只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规范技术,加强基础训练,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即可;②专业素质和基础均可,但演奏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局部纠正甚至推倒重来,方能继续提高与发展;③专业素质好,可塑性较大,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对待上述三种学生,不能千篇一律。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一律从头学起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为了加强技巧的基本训练,但在客观效果上对部分专业素质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起到抑制智力发展的作用,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其专业思想的巩固。另外,学生进校后的四年专业学习安排,一定要在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制约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共同商讨后确定。

4. 允许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骨干曲目和本期授课计划的前提下,接触更多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乐曲,使学生扩大视野,促进演奏技巧的提高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增强。

由于民族器乐专业进入音乐院校才二三十年的历史,在教材体系和内容上还不完善,加之创作曲中相同程度的较多,因而教师在掌握每期授课计划的量度上,还把握得不十分准确,为了发展学生的智能,可以采取这条措施来弥补教材上一时的不足。不过学生在接触新的乐曲时,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随着学生学习年限的增长,在专业技能和智力发展上也就随之产生差异。这是由于学生的基础、智力、能力、意志、学习方法等等不同而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必须有适当措施来促使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

5. 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写与专业有关的论文和乐曲,这也是体现因材施教,发展智力的措施之一。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毕业时写毕业论文一篇,并演奏四十至五十分钟独奏曲目(其中可以包括自己创作的乐曲一至二首),这样做似乎在客观上会对学生构成很大的压力,但是从四川音乐学院七八、七九两级试验结果来看,已经取得预期效果,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演奏技艺的提高。这样的做法有如下几点好处:

①加强学生的知识面,向广深度发展。

②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促进智力的发展。

③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检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

④鼓励学生攀登艺术高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不同形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七、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记忆里随时可以再现,并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

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的确立,主要以学生认识规律和生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它可说是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主要任务是学习,是如何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发展能力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的一切任务,都是为着学生巩固掌握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贯彻巩固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和发展记忆能力的过程。

发展记忆能力是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因为音乐作品的音响效果主要是通过演员和演奏者的记忆重新获得音响再现的。如:模仿某一种音色或效仿追求某一种演唱风格等,都是记忆的再现,特别是在当今的现实生活里,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大自然的美境之中,已经获得许多立体音响,怎么使这些音响素材变成艺术作品呢?这就必须经过音乐家们的艺术加工。至于如何进行加工,最主要的还是依靠音乐家的记忆、想象、思维创作和技巧等,来获得高于生活、具有艺术性的音响再现。

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要贯彻这条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在讲授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概括,使学生有一个整体概念,做到既要全面又有重点。对于关键性的问题可以采取重复讲授和加重语气的办法,及时提醒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认知,这样对基础知识了解得越全面,越透彻,也就容易记忆得越清楚,越牢固。

2. 在上新课与复习旧课时,可采用连环扣的办法。在完成旧课的基础上再布置新课,检查旧课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及时指出问题的所在,如果学生能够当场纠正缺点,这说明是课堂教学临时发生的偶然现象,属于一时粗心大意不必过多追究。如果反复多次都不能达到教师要求,那么必须对学生指出存在问题的实质,关键问题在哪里?这类现象的产生,要么是教师的讲解不清楚,要么是学生当时思想“走神”而发生记忆模糊。对此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提供解决存在问题的手段和措施。同时根据当时存在问题的轻重,再来决定是否上新课。存在问题少的,不是关键性的,可以要求学生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上新课,采用新旧交替的方法。如果存在问题很多,实属关键性的问题,就必须复习旧课,在完成旧课的基础上再布置新课。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指出存在的问题,求得问题的解决。

3. 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的办法,来检验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

器乐专业的学生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很好的乐队队员或有艺术修养的演奏家,单凭技巧是不行的,这只能称得上是“匠人”。而真正有出息的演奏家却是靠辛勤劳动,靠记忆、毅力去掌握广泛的理论知识,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并不断刻苦训练来实现的。要达到此目的,在学生时代就要注意培养和发展记忆能力和毅力,平时就得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作风,通过观察事物,阅读和掌握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掌握和积累不同风格的演奏曲目。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检查与抽查的办法,督促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虽然对学生来讲可能有某种压力,但客观条件的刺激对于学生只能激起学习的热情和增强记忆,这对学生是有好处的。否则学生便有可能产生一说就懂,一做就忘的现象。

以上各条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互相制约的,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来对待,缺一不可。目前,中外教育家对教学原则的提法不大一致,有的说十条,有的说八条,也有的说五条,那么今后会不会产生更多的教学原则呢?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飞跃发展,新的科学不断产生,人们在长期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更多更新的教学原则必定会产生。

原载《音乐探索》198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