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礼利
(1945.8- )原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授,曾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外聘教授。
人们都喜欢听优美、悦耳、自然的歌声。无论你的声音条件有多好,你的歌唱技巧有多高,但是只有唱得好听、唱得自然、唱得深情,才能打动听众。为什么从事歌唱专业的人那么多,学习声乐的人也那么多,而学出来了的,出类拔萃者却不多?我想,这大概除了有歌唱者本身嗓音条件的优劣、音乐文化基础的高低及艺术修养、悟性高低等等,以及与声乐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的先进和滞后,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变化的多少等原因外,还有一个歌唱者唱得自然与否,也是一个较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近几年中央电视台“青歌赛”推出的“原生态歌手”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和喜爱?这些“原生态”歌手从未接受过声乐专业的训练,但是他们大多数都具有天生的好嗓音,都喜欢歌唱,在他们生活的特殊环境中、劳动中,或者在各种喜庆节日中、乡亲们的聚会中,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唱出自己内心的歌声,那是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和赞叹,也是他们对心中喜怒哀乐的最质朴、最真切的表达……想想过去三峡的纤夫,嘉陵江边的纤夫,他们的劳动十分辛苦,纤夫们为了统一大家拉纤时的步调,为了拉纤时的均衡用力,同时也为了减轻一些拉纤时的艰辛,当船逆水上行时,他们便由衷地唱出了高亢、洪亮的“川江号子”。又如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姑娘和藏族小伙,当他们赶着牛羊群经过一座座高山和一座座峡谷时,便会自然而然地高声唱出心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叹,同时也能排解他们在高山悬崖边、在大江大河旁放牧牛羊的孤独感。然而他们唱出的“藏族民歌”是那样的悠扬、高亢、激越,并能借助山谷的回音(共鸣)传得很远很远……
那些“川江号子”和“藏族民歌”唱得好的人都从未经过专业歌唱的训练,但是人们都非常喜欢听,而且百听不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业余歌手们长期在大江大河边,在深山峡谷的天然舞台上,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他们的喉咙是自然打开的,喉头是相对稳定的,他们唱出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心声”的真实表达,这种感叹是由呼吸带出来的,因为带着真实的感情和感叹的歌唱,所以是符合“呼吸、喉头、共鸣、咬字等各部分发声器官平衡协调配合的科学发声原则的”。他们这种长期自得其乐的演唱,早已超越了歌唱的原始自然状态(当然不是说所有原生态的歌唱者都达到了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原生态歌手唱出的歌声应该是动听的,也是最自然的。
还有一些业余歌唱者,虽然嗓音条件较好,能够胜任演唱几首专门为他们写的歌曲,但随着歌者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演唱歌曲难度的增加,他们逐渐就会感到歌唱的吃力,时间长了就会失去自然嗓音的光彩和魅力,失去原有的美妙自然的嗓音,甚至丧失歌唱的能力。这说明未经过专业声乐训练的歌者,歌唱的生命较短,这时他们就想到要去向专业声乐老师学习或者到音乐院校去深造,往往大多数这样的歌手在声乐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声乐技巧得到了提高,音域得到了扩展,歌唱的艺术修养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但也有少数歌手在音乐院校学习后,收效甚微,甚至不会唱歌了,他(她)们唱起歌来使人感到生硬或不自然……如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某人,仅在高等艺术院校进修声乐一年,便不能适应,最后只有放弃歌唱,改行干别的工作了。(www.xing528.com)
歌唱的专业学习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特别是美声唱法专业学习,我国音乐院校声乐系本科念四年至五年,研究生念三年,国外音乐院校声乐系本科念五年,研究生念三年,博士(大师班)念二年,共念十年。如果加上附中三年的学习时间,仅仅声乐美声专业就要念十三年之久。据说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常常在开音乐会之前还要请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的萨瑟兰给他听一听。这说明歌唱家无论你歌唱得有多好,无论你取得了多大的歌唱成就,但是在你的歌唱职业生涯中,仍需要活到老,钻研学习到老。美声歌唱专业的学生从原始的自然歌唱状态过渡到科学自然状态要经过一个不太自然的过程,这是因为声乐教师要强调呼吸、喉头、共鸣、咬字等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平衡地配合,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期专业训练的过程。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配合相当重要,这个时期如果声乐教师富有教学经验,音乐修养颇高,声乐理论讲解得很清楚,声音示范又准确,再加上学生如果悟性较高的话,那么这个不太自然的过程就会缩短,反之则会加长。
歌唱的原始自然状态和经科学方法训练后的自然状态是迥然不同的,但凡是自然嗓音条件较好,语言习惯及发声习惯均较好,既具有良好的原始自然歌唱状态,又喉头基本稳定的人是最能适应声乐训练的,他们由歌唱的原始自然状态过渡到经科学方法训练后的自然状态的过程一定不会很长。
那么,经科学方法训练后的歌唱自然状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我认为有经验又负责任的专业声乐教师训练出来的歌唱者,其表现出来的歌唱自然状态应该是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自然状态,远远超过原始的自然状态。首先,他们的歌唱要具有专业乐音的音响:乐音必须具有三个特性,即音高、音色、力度。音高取决于歌唱者发音体震动的频率;音色是由歌唱者发音体的性质、形状、泛音的多少决定的;力度即是乐音的强弱对比变化,是由歌唱者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的。经过较长期专业训练的歌唱家,他们的声音里充满谐音(即高泛音),且音色丰富、自然动听。他们发出的这种专业乐音穿透力很强,并且能自如地做出各种强弱力度的对比和变化。除此之外要达到科学自然状态的歌唱境界,歌唱者本人还应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同时还应具备长期的歌唱舞台的实践经验。例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还有我国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抒情兼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和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他们的歌唱技巧很高,艺术造诣颇深,他们的文化知识及外语修养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早已由歌唱的原始自然状态到达了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科学歌唱的自由王国。
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帮助学生调整好各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缩短学生歌唱的不自然过程,较顺利地建立起科学自然的歌唱状态。在学生经历由原始自然歌唱状态过渡到科学自然状态时,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这时教师的头脑要十分清醒、冷静,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情况以及学生发音体的条件等非常了解才行,特别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审美趣味、音乐及文化基础,等等。这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克服初学时的急躁、怀疑,甚至“逆反”的心理。教师要反复耐心地用科学的理论根据,正确的发声示范去引领和影响学生;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多鼓励学生以提高他们歌唱的自信心,因为心理素质是歌唱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基本正确的歌唱状态后,教师应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多欣赏一些中外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录音,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舞台演唱的实践机会。
在几十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我还有个较深的体会是,要让学生唱得既自然、放松,又能用上科学的发声方法,而且这二者还要结合得很好,那么教师就必须不厌其烦地启发学生“真诚”“深情”的歌唱,唱的一定是自己的“心声”,以情带声、以字行腔。在训练学生发声吐字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内心节奏感,即“心板”。如果学生不是机械地在唱声音和方法,而是在用心、用脑子唱歌,能做到如明朝魏良辅《曲律》中的“三绝”,即“字清、腔纯、板正”:字清即吐字清楚、咬字准确;腔纯即声腔和呼吸统一,呼吸和声音流畅,声音干净无杂音;板正即内心节奏感准确,板正就是“心板”。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世界上可以有无旋律的音乐,比如打击乐,但没有无节奏的音乐。学生经过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经过各种音乐课程及文化课程的学习后,如果他们能正确的做到“字清、腔纯、板正”,那他们就做到了“悦耳动听、真诚自然”的歌唱了,他们也就差不多由歌唱的原始自然状态过渡到了经科学方法训练后的自然状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