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各地现存堡寨式民居建筑实例
张掖牍侯堡
位于甘州区碱滩乡新沟村。汉代修筑。1956年文物普查发现时确定为汉代建筑,同时发现汉代铜鼓一件。平面近方形,南北长172米,东西宽152米。墙体夯土版筑,残高6米,底宽6.8米,顶宽5.5米。四角有角墩,平面圆形,底径8.5米,顶径7米,残高6米。东、西中轴线上辟门,门外各有一瓮城,瓮城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黄土夯筑。堡内原有祠庙,已废。现北垣保存完整,其他各面只剩部分残墙。属于驻军堡,是甘肃境内现存最早的保存较完整的汉代堡寨建筑。
华池县刘氏堡子
位于华池县元城镇高沟门村。始建于北宋。建于土台之上,坐北面南,距元城河600米。今为刘氏村民居住。堡内有箍窑多座,既有土坯窑洞,也有砖石箍窑。
合水县郭贵元堡子宅院
位于合水县板桥乡锦坪村。清光绪年间修建。坐西向东,南北长80、东西宽40米。东墙高7米,正中开门;南、北墙残高8米;西临沟畔,不设堡墙。堡内原有土木结构硬山房屋20余间,现存5间,均坐北面南,屋脊施镂空莲花纹脊筒子,四角置吻兽。
郭贵元(1882—1952),陕甘宁边区开明地主,曾任陕甘宁边区合水县参议员。
合水县唐家堡子院
位于合水县柳沟乡唐家堡子村南。清代修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0米、南北宽30米,墙高8米,基宽5米,顶宽1米。北墙中部辟券门。堡内原有砖木结构房屋20余间、窑洞2孔。今仅存大门和3孔窑洞。大门砖木结构,通高5米,檐高3米,进深4米,屋脊施镂雕莲花纹脊筒子,两端置吻兽,六抹槅扇门,两侧置假门;檐下柱头上施一斗三升斗栱,木构件均施彩绘。在一孔窑洞内保存清同治九年(1870)木雕屏风一组,屏风上雕花卉、琴、棋、书、画及博古图案。
合水县赵国栋堡子
位于合水县太莪乡安集村西。清代修建。平面正方形,边长50米,墙高15米,夯土版筑,夯层厚12~14厘米。系一城堡式民居院落,北面开券门。堡内建筑均不存。
赵国栋,陕甘宁边区开明绅士,合水著名民间画家、中医大夫。1942年后任陕甘宁边区合水县人民政府委员、县参议会常务参议员、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等职。
民勤县张梅少堡
位于民勤县薛百乡双楼村。民国时期修建。坐北朝南,堡墙南北长80米、东西长100米,大门朝南。堡内建筑原为三进院落布局,有54间房屋,过厅1座。1950年“土改”时,堡子被充公,后分配给贫农,各建筑均被改建或拆除,现有四户外姓人居住。
堡主张胜甲,科举出身,清末曾在许多地方任过小官。民国初年赴新疆任某县县长、税务局长等职,后告老还乡。1924—1925年间修建此堡,取名“同庆宅”,当地人一直称之为“张梅少堡”,其孙子张震志还居住在本村。
瑞安堡
位于民勤县三雷乡三陶村,俗称“王团堡子”,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是河西走廊地区典型的地主庄园堡,坐北向南,占地5089平方米,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集防卫、居住、游乐于一体。现存堡墙南北长90米,东西宽56.5米,夯土版筑,夯层内加红柳,通高10米,基宽6米,墙上有人行道,最宽处2.3米,最窄处1.5米,女儿墙高2米。堡内建筑呈三进四合院布局(图5-1)。
图5-1 民勤瑞安堡总平面图
瑞安堡的设计构思、建筑布局颇具匠心。堡门高3.6米,宽3.2米,十分坚固,南面正中开门,第一道大铁门上共有2751个铁钉,暗含着该堡于民国二十七年开始修建。门前上方设有上下贯通的漏孔,一旦有人破门,可以用石头进行攻击,也可往下灌水,半圆形门洞深8米;堡门上方有门楼,砖木结构三架梁前后出廊硬山顶式。门外上方正中镶嵌石雕“瑞安堡”匾(图5-2)。堡墙顶部四周分布着7座亭台楼阁,修建在7个砖包墙墩上,分别称为文楼、武楼、门楼、望月亭、逍遥宫、瞭望台和角楼,文楼像文官的帽子,武楼像武官的帽子(图5-3、5-4、5-5)。北墙上有逍遥宫,西北角有望台;西墙上有望月亭,西南角有武楼;正门墙上有门楼,东南角有角楼。逍遥宫、望月亭和门楼是堡主娱乐和赏月的地方。
图5-2 瑞安堡门楼
图5-3 瑞安堡南立面
图5-4 瑞安堡南墙内立面
图5-5 瑞安堡西墙内立面
堡内房屋按七庭八院布置,分前院、中院、后院三院,另有一座附院,平面呈“月”字形。全院以三道门楼、中院正堂和双喜楼作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共有门楼、庭阁7座,瓦房140多间。院落建筑布局取意于“一品当朝”和“凤凰单展翅”的艺术意象。
“一品当朝”的构图意象为:
(1)前院横列,呈“一”字形布局。该院建筑少,西侧是雇工房、磨房和马厩;东侧是车夫、长工的住房和车棚、农具房及草料房。
(2)中院由四个小院共同组成“品”字。从二门进入中院,房屋均为七架梁前出廊结构,由东、西两侧厢房和左、右侧倒座围成一个回廊四合院,组成“品”字的上半部“口”字,这是管家或客人的居室。由三门进入后院,前面系一天井小院,其南面倒座为伙房,中间竖列一座中西式客厅,北侧横置双喜楼,正中为佛堂,左、右厢房为书房。双喜楼和中西式客厅正好将该院分割为东院和西院,组成“品”字下面的两个“口”字。中西式客厅面阔五间,前后出廊结构,是中西合璧式建筑,中间为过厅,将整座建筑分隔为南、北两段,北段为主人住房,南段为客厅。双喜楼为平面正方形带回廊的三层木楼,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一间,有木梯上下相通。后院的东、西两面各有一小院,其中东院的北侧为祠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九架梁前出廊硬山顶结构;东、西厢房为七架梁前出廊结构,面阔五间,系主人卧室;南侧为倒座,是偏房姨太和子女们的起居场所。西院建筑布局与东院对称一致,其中正北侧为佛堂,两侧厢房为书房,倒座为伙房。
(3)“当”字是按繁体“當”字的意象设计而成。南墙和东墙组成“冖”字形;门楼、文楼与武楼构成“”字形;前部整个院落组成“口”字形;中院和后院的“品”字组合起来构成“田”字形,这样就变成繁体“當”字。
(4)“朝”字的意象比较隐秘。整个后院西侧和中院两侧构成一个“月”字形院,其间的耳门与中院、后院相通,组成“朝”字的右半边,有仆人丫环住房、储藏室、磨房、水井、粮仓、厕所等。与“月”字形院相对的其他地方,通过建筑空间的抽象化,组成“朝”字的左边“卓”字,表现得不是十分明显,有后人附会之意。
“凤凰单展翅”的构图意象和表达方式更为隐秘:南、北面的围墙一高一矮,南门楼凸起,组成凤头;堡内房屋布局轴线是凤凰的“脊梁”;双喜楼和逍遥宫是凤尾;武楼、望月亭、望台和西墙一起构成了凤凰展开的“左翅”。同时,“凤凰单展翅”造型还有展翅而不飞走的寓意,表达了主人追求功名利禄的苦心。
此外,房屋建筑刻意营造“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前院有一穿堂门厅,厅内的左、右两侧面贯通,后面立一屏风墙,墙上置一山水壁画,天窗开在屋顶正中,与天窗对应的下边特意安置一圈水池,自然光射入,恰好照在水池中,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
瑞安堡的设计完美,建筑精巧,堡内各房屋建筑均经过精心安排,合理舒适,寓意深远。它也充分考虑了防卫功能,防水、防火和攻防设施齐全,结构严密。
首先,在堡墙上设有雨水槽,雨水汇集后沿着堡墙流到外面。
其次,大门是厚达16厘米的铁皮包木门,门外上方还有千斤闸高悬其上。
第三,设置有非常隐秘的出逃通道,在北墙下有三个出入口,与二道门东侧的小门、双喜楼的二层楼和后院西北角的厕所相通;还设暗室两个,分别位于文楼和望月亭下面,开有很多通气孔,有充足的光线和空气从外面进入,其中望月亭下面的暗道还与中院和后院的房顶连通。
第四,攻防设施完备,设有暗道、暗室、射击孔等,暗道夹层在堡内纵横交错,宽1.6米、高3米,上可至堡墙,下可至马厩,马厩内又设通道与门楼相连;角楼及女儿墙上装满了射击孔,外面枪弹很难射入。民国十八年(1929),马仲英攻入民勤县,实施屠城暴行,王庆云之兄王步云死于这场灾难。此后,瑞安堡为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最大安全保护。
瑞安堡各建筑的搭配技术非常精妙,如武楼的第一层屋顶为方形,第二层屋顶为六角攒尖顶,在一层方形平面上使用四根抹角梁,抹角梁一端搭置在侧面中心,另一端搭置在正面约四分之一处,这样就使二层变成六边形平面,颇具匠心。瑞安堡的设计者为田志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时为清华大学教授。
瑞安堡主人王庆云,字瑞庭。1892年生于民勤县三雷乡三陶村一普通农民家中。其兄王步云为前清生员,后任民勤县教育局长,颇有政声,民国十八年被马仲英杀害。王庆云早年曾是一名教师,后升为教育局长。后去职,到凉州结交了驻防武威的西北军阀马步青,获得“师部参谋”的头衔后返回民勤任军需采购站(也称“兵站”)站长,继任第一区区长。民勤县成立保安团时,自任团长,期间借抗战之名修建了这所庄园,还动用了中华民国“保家卫国”童子军参与工程建设,因他本人字瑞庭,瑞安堡就取“瑞庭安宁”之意。
据有关文献记载,王庆云曾任教育局长时,贪污学粮计三千多银元;任兵站站长期间,摊派柴草麸豆杂税,贪污一万余银元;任保安团团长时,卖官鬻爵,贪赃受贿[63]。同时,他也做了许多开办学校、修建水渠及改善交通的好事。1951年,当地政府镇压了王庆云,将农具、家具、牲畜、粮食等财产分给贫下中农,砸毁了王家祠堂,将堡内的住宅房屋划归集体所有,供群众集会或基层政权办公[64]。“文化大革命”期间,瑞安堡被民勤县种子培育站占用,又砸毁了佛堂建筑和各门上的匾额楹联。1983年,瑞安堡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进行维修,初步恢复了原貌。1989年,兰州军区政治部在此拍摄了电视剧《西天流星》[65]。2006年,瑞安堡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由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勘察设计,准备进行全面保护维修。
黄岭堡寨
位于民勤县收成乡黄岭村西北。民国时期建。坐西向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系一典型的地主堡寨庄院。墙体高大雄伟,通高15米,基宽5米,下部夯土版筑,高10米,上部土坯砌筑,高5米。四角有角墩,西北角墩上有木结构财神楼。大门为砖砌拱形门,面宽一间,进深二间。院内现存房屋20多间。
民勤县临丰堡
位于民勤县羊路乡羊路村。民国时期建。又称“张家寨子”,系当地土豪张子云家的庄院。平面呈方形,边长120米。堡墙夯土版筑,基宽2.5米,高10米,夯层厚10厘米,墙上四周砌女儿墙。南墙上开砖包拱形门。
合水县焦汲梁-车嘴子堡
位于合水县柳沟乡阳坬村。民国时期修筑。1935年,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此地时,修筑了这座防御宿营堡。平面呈圆形,高1.72米,直径8米。
【注释】
[1]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一册,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464页。(www.xing528.com)
[2]《辞源》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619页。
[3]《礼记正义》卷第十《檀弓下》,《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49页。
[5]《晋书·苻登载记》,中华书局,1974年版,2999页。
[6]王绚:《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建筑师》,2003年第4期,64页。
[7](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第十四下“阝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736页。
[8]《辞源》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619页。
[9](清)钟赓起著,张志纯等校注:《甘州府志校注》卷五《营建》,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171~175页。
[10](汉)服虔撰:《通俗文》,《丛书集成续编》本,第73册,360页。
[11]《辞源》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857页。
[12]《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1015页,534页。
[13]《汉语大词典》第二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1151页。
[14]孙启治点校:《墨子校注》卷一《七患》,《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93年版,37页。
[15]赵守正撰:《管子注译》下册,第五十七篇《度地》,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42页。②王绚:《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建筑师》,2003年第4期,64页。
[16]《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197页。
[17](清)钟赓起著,张志纯等校注:《甘州府志校注》卷五《营建》,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171页。
[18]庞尚鹏:《清理甘肃屯田疏》,《明经世文编》卷三百六十。
[19]《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三。
[20]石茂华:《议设保甲疏》,张克复等:《五凉全志校注》卷一,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艾冲:《明代陕西四镇长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48~154页,113~123页;张玉坤、李严:《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分布图说》,《华中建筑》,2005年第2期;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长城文化网(http://www.meel-greatwall.or)
[22]《山丹古城堡》,甘肃新华网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2005~12/21/content_5868365. htm
[23]邓明:《兰州军事地名考释》,《档案》,2001第6期,19页。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古浪县委员会编:《古浪名胜古迹选编》,古浪县文华印刷厂印刷(甘新出063字总054号【2000】001号),168~169页。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古浪县委员会编:《古浪名胜古迹选编》,古浪县文华印刷厂印刷(甘新出063字总054号【2000】001号),148页。
[26]同④,170页。
[27]罗正钧:《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1983年版,191页,181页。
[28]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方希孟:《西征续录》,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页。
[29]罗正钧著:《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1983年版,185页。
[30]徐珂:《清稗类钞》(第二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922页。
[31]胡肇椿:《楼橹坞壁与东汉的阶级斗争》,《考古》,1962年第4期。
[32]嘉峪关市文物管理小组:《嘉峪关汉画像砖墓》,《文物》,1972年第12期。
[33]德楞泰:《筹令民筑堡御贼疏》,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卷八九《兵政》。
[34]王绚:《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陇地区为例》,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5]付永正、马晓旭:《论清代同治年间甘肃地区堡寨的作用》,《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6]薛仰敬主编:《定西薛氏家谱》,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部藏本(内部),1998印行,8页。
[37]渭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渭源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37页。
[38]杨永福、杨红伟:《试论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前后的回汉民族关系》,《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页。
[39]罗正钧著:《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1983年版,177页。
[40]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第六册)卷二十,广文书局影印兰州俊华印书馆版。
[41]渭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渭源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36页。
[42]《平定关陇纪略》卷八,中国史学会主编《回民起义》(四),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43页。
[43]《平定关陇纪略》卷八,中国史学会主编《回民起义》(四),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52页。
[44]薛仰敬主编:《兰州古今碑刻》之《例赠马老太翁暨太母张孺人之志表》,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18页。
[45]罗正钧著:《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1983年版,212页。
[46]张集馨撰:《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96页。
[47]《新增岷州志·兵事录》,《陇右稀见方志三种》,上海书店,1984年版。
[48]《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424页。
[49]王绚:《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建筑师》,2003年第4期,65页。
[50]王绚、黄为隽、侯鑫:《山西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59~61页。
[51]罗隽:《攻击与防卫——关于建筑的防卫要求与防卫作用分析》,《新建筑》,1993年第4期,20页。
[52]刘岱主编:《吾土与吾民》,三联书店,1992年版,241页。
[53]王贵元、叶桂刚、曾胡主编:《明清兵书名著精华》,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55页。
[54]王绚:《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建筑师》,2003年第4期,65页。
[55]罗隽:《攻击与防卫——关于建筑的防卫要求与防卫作用分析》,《新建筑》,1993年第4期,20页。
[56](清)朱璐编著:《中国兵书集成》(46),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69~70页。
[57]罗隽:《攻击与防卫——关于建筑的防卫要求与防卫作用分析》,《新建筑》,1993年第4期,20页。
[58]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5页。
[59]王绚:《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建筑师》,2003年第4期,68页。
[60]任骋:《中国民间禁忌》,作家出版社,1990年版,557页。
[61]《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172~173页。
[62]任子宜:《新敦煌县志·地理志》,1960年油印本,甘肃省图书馆西北文献部。
[63]民勤县政协文史委编:《民勤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88年9月印行。
[64]民勤县志编纂委员会:《民勤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5]刘润和:《瑞安堡探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a2a1b50100a00f.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