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几节所阐述的,美学评价标准是困难的。观众的欣赏口味一直在变,现今适用的标准在从前看来可能是荒诞可笑的。抽象与具象之间,观众可能会从一端轻易地滑向另一端。我们也许不能将城市雕塑看作一种时尚,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时代风靡的艺术样式总能在城市雕塑中得到体现。而大众并不苛求城市雕塑能够代表经典的艺术,他们总是坦然地接受当时当地的艺术形式,与之为伍且不亦乐乎。众口难调,与其说建立合理的美学评价标准,不如说是建立一种可资引导的标准机制,引导观众向可以企及的某个精神境界前行。当然这样的精神境界我们认为应该是经典的、向上的、有力的。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建立起一套宽泛的城市雕塑美学评价标准。[26]
其一,和谐美。一件好的城市雕塑必定是与当时当地共生共息的。和谐美包涵了地域、文化、人文景观等的多方面和谐。《倾斜的弧》的被拒是因为它阻碍了交通,丹尼斯·奥本海姆为美国密尔奥基市密歇尔国际机场创作的作品《蓝衬衫》被拒是因为“蓝衬衫”使人联想到特定的蓝领阶层(图5.2.4)。与城市景观的和谐是城市雕塑和谐美最基本的方面。当今中国城市雕塑创作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与城市建筑的无序规划一起高歌猛进。在文化古城中填塞进抽象的多彩的甚至是巨无霸式的城市雕塑,既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也和当地的人文景观大相径庭。这种不和谐严重破坏了原生态的历史文脉。历史是需要进步,如何保护传统是一个困难的命题,但是不管如何发展,和谐美应该是摆在城市雕塑美学评价标准的第一位。任何生搬硬套的大跃进式的建设都会给城市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
图5.2.4 《蓝衬衫》。图片出处:马钦忠主编《国际著名公共艺术家关于公共性的访谈》
其二,视觉美。不管目的如何,城市雕塑的建设为城市的美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视觉美感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历史变革对视觉美感的凝练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总的来说,视觉美意味着人体的感官愉悦,这种愉悦也许不可言说,但面对具体对象,公众视觉的集体印象不会相差太远。无论是优美还是崇高,美是可寻的。城市雕塑的创作不能背弃视觉美的原则。(www.xing528.com)
其三,意蕴美。意蕴包含着主题和寓意两个方面。宏大的叙事主题往往在大型的城市雕塑中普遍使用,平铺直叙的题材也需要雕塑家的再创造。雕塑家使用艺术手法和特定材质深刻地表达出主题的感人力量,使之具备意蕴美的特质。城市雕塑可以是简单的抽象的外在形式,但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无疑会吸引更多观者的共鸣。
当然,公共艺术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上述几点美学标准不可能全面。从公共意义的角度,城市雕塑可以抛开美学评价的体系。例如著名的公共艺术作品《深圳人的一天》,主创者将美的要求甚至于艺术的要求降低到最低点,《深圳人的一天》就是一个处于变革的时代的瞬间凝固,其深刻的主题使之具备了非凡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图5.2.5)
图5.2.5 《深圳人的一天》在征询志愿者。图片出处:孙振华编《公共艺术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