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国后的中国城市雕塑
1949年无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大地上确立,城市雕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雕塑的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因为新中国需要用雕塑来歌颂其形象,肯定其合法性,宣扬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所以国家开始以特殊的方式来赞助雕塑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本身就说明,新中国建立以后,一个新的政权、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需要重新书写历史、为其合法性进行理论与形象的阐释。从整体上来讲,人民英雄纪念碑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历史重新评价的一部分。但是在雕塑这样一个领域里来评价历史,应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确定的艺术作品,并且是由国家直接赞助和领导的。”[39]1956年,文化部又决定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工作队的基础上,成立中国雕塑工厂,属文化部领导。1958年,正式成立中国雕塑工厂。在这样一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前苏联的城市雕塑建设方法对当时中国政权的决策影响力。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1918年4月14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便公布了由列宁签署的《纪念碑宣传法令》,提出要有计划地建立一系列革命领袖人物和在历史上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物的纪念碑,六十六座纪念碑名单由列宁草拟。这样的一个国家行政指导下的大规模城市雕塑建设计划在我国建国后得到了借鉴和使用,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便是人民英雄碑碑体浮雕的建设和与十大建筑物配套的大型组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体浮雕的建设代表着当时中国城市雕塑设计艺术的最高水准。王朝闻先生评价它是“纪念性与创造性的对立统一;雕塑形象的生动性与概括性的对立统一;吸收外国优良经验与坚持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对立统—;爱国主义与反对因循守旧的对立统一”[40]。它是中国城市雕塑史里程碑式的作品。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创作的《庆丰收》也以其强烈的民族风格成为这一时期城市雕塑创作的杰出典范。(图2.3.1)
图2.3.1 庆丰收(1959年)
“文革”十年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刻,城市雕塑一样处于沉疴不复的境地。一批优秀的雕塑家被当成牛鬼蛇神打倒,雕塑系被迫关闭,许多城市雕塑也被拉倒换上超人式的领袖像。政治决定了一切。城市雕塑创作从开国初期的兴盛跌入低谷。此间虽然也有一些堪称优秀的大型城市雕塑出现,如沈阳红旗广场的《胜利向前》(图2.3.2)等,但总的来说,这些雕塑作品和样板戏一样都是政治命题的产物,都具有统一的整体固定布局,格式化的人物形象,一致性的雕塑手法。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严重缺乏艺术创造性,绝大多数仅仅是一个政治符号。
图2.3.2 胜利向前(1970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十年动乱的混乱局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时期文艺路线为城市雕塑的建设打开了新的格局。1982年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热情支持下,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牵头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结束了长期以来城市雕塑建设的无序状态。这两个机构一直延续至今,为中国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及规范领导作出了巨大的成绩。1984年刘开渠主持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城市雕塑的规划会议,同年,由国家建设部、文化部、中国美协共同合作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此后中国城市雕塑建设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城市雕塑也不仅仅用于纪念性的主题,一大批体现城市历史,美化城市环境的优秀城市雕塑相继出现。1987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了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评选,为城市雕塑设计创作建立标杆。1993年针对城市雕塑建设中出现的管理混乱问题,文化部、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对城市雕塑进行了法规上的约束。至此,中国城市雕塑完成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创作主体松散到政府宏观约束的历史过程。从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城市雕塑呈现出更加繁荣、多元化的景象。创作主题、创作样式极大范围的拓展,创作水平整体提高,创作主体多元化迹象明显,在资金投入、管理形式上也出现多种途径并行的良性发展势头。另一方面,由于对外交流的频繁,作为决策主体的政府管理人员有机会走出国门,了解和接受国外城市环境艺术的成功经验,为城市雕塑的创新建设工作扫清了一部分行政障碍。在这样的契机下,全国各地都出现大批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
然而,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现象对城市雕塑影响至深,“菜雕”、[41]“城雕垃圾”这样名词的频繁出现为今后城市雕塑的进一步发展罩上了阴霾。甚为可悲的是,某些雕塑甚至成为民众调侃的对象。下列图片所展示的便是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些案例(图2.3.3~图2.3.6,参见http://www.xici.net/u7030150/dg4770909.htm)。
图2.3.3 长安大学大门口一个名为“青春彩虹”的雕像被称之为“拉面女神”
图2.3.4 西南某城市的街头雕塑“建设者”,是两位正在巨型钢管上工作的电焊工人。被市民戏称为“工人阶级等于零”,后被拆除
图2.3.5 山东某城市广场雕塑被网友谑称为“扯蛋”
图2.3.6 西北某大学内雕塑被学生笑谈为“读书顶个球”
从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有别于他国的城市雕塑发展路线,但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休戚相关。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中所能起到的政治作用,他们将雕塑应用在威严肃穆的陵墓建筑,以期来世的随葬品以及利于统治的宗教信仰当中,所以造成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这几个领域的辉煌成就。建国以后,在政府主导意志中,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宣传政治,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空前繁荣,西方公共艺术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城市雕塑的艺术创新和形式材料的多元化发展,而部分有识之士对城市雕塑民族特色问题的提出,又将促进城市雕塑向历史人文深度纵深发展。
【注释】
[1]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
[2]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3]如《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中国城市雕塑50年》,《新中国美术史》。
[4]如王子云上中下三卷本《中国雕塑史》,陈少峰《中国雕塑史》,孙振华《中国雕塑史》。
[5]Joseph.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M].Cambridge University,Vol.IV.71
[6]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M].上海:三联书店,1983:59
[7]于雷.空间公共性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70
[8]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35
[9]曹春平.中国建筑理论钩沉[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5(www.xing528.com)
[10]谭天星,陈关龙.未能归一的路:中西城市发展的比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65~66
[11]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51
[12]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61
[1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9
[14]邵大箴.古代希腊罗马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1
[15]邵大箴.古代希腊罗马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0
[16]“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得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周易略例·明象》)
[17]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艺术家论美和美感[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3
[18]朱立元,王振复.魂系中华:天人合一的中华艺术精神[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119
[19]谭天星,陈关龙.未能归一的路:中西城市发展的比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52
[20]谭天星,陈关龙.未能归一的路:中西城市发展的比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52
[21]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2
[22]丹纳著;傅雷译.傅译名著系列: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81
[23]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2
[24]丹纳著;傅雷译,傅译名著系列: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85
[25]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3
[26]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
[27]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3
[28]文物出版社.中国重大考古发现[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107
[29]常宁生.权力与荣耀:罗马帝国与中国汉代雕塑艺术比较[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52
[30]史仲文,胡晓林.百卷本中国全史[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5
[31]伊东忠太著;陈清泉译.中国建筑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227
[3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77
[33]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280
[34]王可平.华夏审美文化的集结:中国的雕塑艺术[M].浙江: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81
[35]陈少丰.中国雕塑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333
[36]王可平.华夏审美文化的集结:中国的雕塑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87
[37]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57
[38]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6
[39]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05
[40]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15
[41]菜雕:有部分城市雕塑从业人员将城市雕塑创作看作是挣钱的工具,戏谑地称其为饭桌上的菜,菜雕一词由此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