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途径
城市雕塑的研究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研究工作,其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实践艺术,还包含着诸如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管理体制、美学评价、城市设计与建设、建筑美学等等的相关课题。本书作为一次开先河的尝试,将从历史、美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入手进行一次系统的理论探讨。希望这一不揣冒昧的研究工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书将通过散点式的行文结构,从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几个方面横向切入。既有史论性的城市雕塑历史语境的探讨,又有从美学角度对城市雕塑艺术标准的商榷;既要关注当代城市雕塑的整体动向,又希望能够在对城市雕塑历史语境的追问中找寻出城市雕塑的民族之路、未来之路;同时在城市雕塑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问题上又必须有所涉及。虽然行文是散点式的,但有一条明确的主线,那就是对当代城市雕塑问题的逐一理清,即:语义(概念的辨析)——语境(历史的梳理)——当代内涵(当代语境中各个相关问题的解读与重构)。
在城市雕塑的定义问题上,早就有学者大张旗鼓地提出要用公共艺术代替城市雕塑的概念,[16]这当然有其良好的初衷,而笔者认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定义,这一名词的滥觞恰好表明了中国城市雕塑一段历史的脉络所在,另一方面,任何名词都有其确定的指义,以一个名词替换另一个名词不可能如同换衣服一样不触及根本。事实上,公共艺术较之城市雕塑的涵义宽泛和深入了许多,所以倒不如我们就在城市雕塑这个特定指义的范畴里就事论事,或许能解决许多的问题。再次,既然没有定义为公共艺术,必然有它特定的历史语境,这就涉及中国有没有城市雕塑传统的问题,城市雕塑是一件舶来的西装还是一次植皮,历史语境的追问可能会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市文化和雕塑传统;第三,当代性内涵。我将关于城市雕塑公共性问题、美学评价标准的问题,与当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如何结合的问题,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如何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雕塑等等问题,通通纳入到城市雕塑的当代内涵当中。因为这些命题都是在当代话语中的讨论,具有当场的时效性。
本书分七个章节,第一章讨论城市雕塑的语义,第二章梳理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脉络,讨论中国是否存在城市雕塑的传统,同时将城市雕塑放置于其得以发生发展的历史语境之中;关于城市雕塑当代内涵的讨论分述为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别为城市雕塑与城市建设,公共性问题讨论,城市雕塑美学评价和探索中国式城市雕塑之路。第七章为结论部分。为了本书的完整性也为了真实记录中国城市雕塑管理文献的原貌,笔者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1993年9月14日文化部、建设部发布)及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条例《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1996年3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全文以及规划方案图作为附录,以资参考。
【注释】
[1]朱尚熹.以公共艺术代替城市雕塑[J].雕塑,2004(1):54~55
[2]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编.中国城市雕塑50年[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16
[3]孙振华.美术观察[J].1997(7):50
[4]例如一段时间内喧嚣于各大媒体之上围绕城市雕塑的伪劣与拆建问题的论辩。
[5]Civic一词在英文中既指“城市的”,也指“公民的,市民的”。urban强调地域性指位于市镇的,住于市镇的,故笔者看来urban sculpture更贴近语用规律及中国城市雕塑的涵义。可以参照Urban Planning(城市规划)这样的词汇。
[6]艾德里安·亨利著;毛君炎译.总体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www.xing528.com)
[7]2002年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组委会.交流、融合、超越: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20
[8]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1
[9]素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18~22
[10]笔者不愿意称当代中国艺术为后现代艺术,因为真正的后现代在中国并未出现,中国的所谓后现代艺术大多是在邯郸学步,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笔者更愿意用时间性的概念取代定义性的概念,当代是一个时间段,可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至于当下的中国艺术作出何样的定义,那不是笔者讨论的重点。
[11]王树人.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载于方克立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C].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492
[12]参见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5~29
[13]参见孙振华.雕塑空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72~176
[14]白佐民,艾鸿镇.城市雕塑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24
[15]如《公共艺术时代》(孙振华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雕塑·空间·公共艺术》(马钦忠著),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城市公共艺术》(翁剑青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公共艺术的历史观——广东地域公共艺术研究》(林蓝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公共艺术概论》(王中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公共艺术概论》(王洪义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公共艺术基本理论》(马钦忠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等。
[16]朱尚熹.以公共艺术代替城市雕塑[J].雕塑,2004:54~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