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链解密 泸定桥建造之谜揭秘

九链解密 泸定桥建造之谜揭秘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铁索桥,是用铁链建造的桥,是悬索桥中的一种。今桥东竖立着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一块,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桥梁附近的地理环境,桥梁建成的经过和建成后对当地所起的积极作用。泸定桥全长103米,宽约2.8米。泸定桥泸定桥建成后,不但方便了商旅往来,而且站在桥上观大渡河,波澜壮阔。指的就是泸定桥的美景。道光年间泸定桥的铁索突然断裂,多人落水身亡,这说明这类铁索桥是经常会出事故的。

九链解密 泸定桥建造之谜揭秘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的《长征》诗,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在1935年抢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这首诗,使我们了解了18勇士是如何在9条铁索上从火堆里冲杀的激烈悲壮,也使我们对这条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太渡河上的泸定桥有了认识。桥是怎样建成的?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地形多山多峡谷,岸陡水急,不易立柱作墩,于是发明了悬索为桥。铁索桥,是用铁链建造的桥,是悬索桥中的一种。

泸定桥位于四川泸定县,是一座单孔大跨度的铁桥,是世界著名的铁索桥。桥东是二郎山,桥西是海子山。泸定县城一半坐落在二郎山的山坡上,另一半紧贴在大渡河边。泸定城的四周原有3个渡口沟通内地与藏、彝等少数民族地区,但渡口之间相距30多里。由于大渡河水急礁多,只能采用皮船或通过藤索、竹索渡河。由于大量的茶叶大米、布匹等要经泸定桥运往康定一带,再转运至少数民族地区,而川西山中的药材、皮毛等又通过这里运至成都,靠渡口显然是无法满足当时经济和军事的需要。更何况水流湍急,渡船经常出事沉没,危险性较大。因此在这里建桥就显得十分必要。当时的四川巡抚能泰就上奏给康熙,建议在“距化林营口八十里山址坦平”处建桥,并且画好了建桥的草图。康熙看后就“诏从其请”,于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开始建桥,第二年桥就竣工了。

今桥东竖立着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一块,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桥梁附近的地理环境,桥梁建成的经过和建成后对当地所起的积极作用。碑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二月。碑记中说桥仿铁锁桥规制:“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宽九尺,施索九条。索之长视桥身余八丈而赢。覆板于上,又翼以扶栏,镇以铁柱。皆溶铁以庀事。”

泸定桥全长103米,宽约2.8米。桥面共用9根铁链,左右另各用2根铁链作为扶手桥栏,链铁直径3厘米。扣宽9厘米,扣节17至20厘米。每索891扣。桥面铺有横直二层木板。两端系链的是石砌的桥台,开有宽2米,长5米,深6米的落井4个,近井底部埋有生铁铸的直径20厘米的铁地龙桩8根,重1800斤,另有同样直径4米长的桩锚一根,横于8桩之下,以系铁链。

泸定桥(www.xing528.com)

泸定桥建成后,不但方便了商旅往来,而且站在桥上观大渡河,波澜壮阔。尤其是每年夏季,大渡河水流量较大,褐红色的流水犹如瀑布从上游奔腾而下,冲击着河底参差耸立的巨石,溅起丈余高的白色浪花,犹如卷雪,令人赞叹不已。清人有诗曰:“洪涛奔浪走其下,迢迢波际飞长虹。”指的就是泸定桥的美景

不过,我们一直有所疑问,既然过河这么困难,那么当年建桥时的13根铁链是如何拉到对岸的?看看每一根铁链,都重约1.6吨,有碗口粗,当时没有起重设备,要将铁链拉过礁石密布、漩涡丛生的河水,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清代姚莹《康輶纪行》记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十月,泸定桥的9根铁索突然断了,落水溺死多人。第二年春天,人们开始打算修桥。当地人说,康熙造桥时,先在东岸,将铁索系住,用小船载了铁索过河,由于分量太重,还没有到对岸,船就沉下去了,这样反复试了多次,还是没有成功。一个少数民族的僧人指教造桥者,先用巨绳系于两岸桥亭横梁上,将带有长绳的短竹筒套在巨绳上,每根绳上穿十数个竹筒,把铁索穿挂在竹筒内。绳子长度要长达数十丈,然后在对岸用人力牵拉长绳,带动竹筒使铁索沿着巨绳滑向对岸。竹筒到达对岸,铁索也过来了,然而加以安装,桥也建成了。这种方法《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云南略考》中也有记载,看来是当时建铁索桥通常采用的办法。

如果铁索拉不紧,或者各个铁索之间紧松不一,就无法铺设桥面板。那么铁索又是怎样统一拉紧固定的?泸定桥的铁索一端先在西岸固定,另一端将铁索围在东岸两个直径达5至6米的大木辊上。木辊上挖了很多交叉的洞眼,用木棒插入,扳动木棒,木辊就开始滚动,铁索也慢慢拉紧。一根铁索拉到位后,就用插销插在重叠的扁环中,直到拉紧为止。全部拉好后,就要将铁索固定在桥台后面落井中的桩锚上。桩锚紧贴在地龙桩上。桩锚和地龙桩均为圆柱形实棒,由生铁制成。地龙桩埋在桥台的深度约为7米左右,埋入部分的四周用灰浆块石胶固好。

道光年间泸定桥的铁索突然断裂,多人落水身亡,这说明这类铁索桥是经常会出事故的。那么,人们对沪定桥是怎样进行维修的?资料记载,每隔三五年,沪定桥的铁索是经常进行彻底检修的。大修时候,松下铁索,逐根抽至岸上,逐节仔细检查,予以补缀更换,而小修小补,则随时进行。《四川通志》记载如果铁索断裂,“匠人负炉熔续之,名为花飞火接”。在维修时,还在东西两岸的桥亭上,架设一根竹篾缆作为拆装铁索的吊索。从以前的一些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在桥的上方,有一根纵贯全桥的竹索,上套篾圈,系牵于两端桥屋的横梁上,锚固于桥屋出口的外面。解放以前,在东岸桥屋门口斜立的三根木桩便是施工篾绳的锚定桩。

沪定桥的建成,看似十分简单,其实这里面蕴涵了许多智慧、技术和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