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黔江草圭堂:土家族古建行研究

黔江草圭堂:土家族古建行研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土家族民居建筑中有很多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既不同于汉族民居,也区别于毗邻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这成为了判定和识别土家族民居的特有标签。图3.21 凹廊空间形态分析图在土家族民居中,廊道大致可分为3种:凹廊空间、内回廊空间和外挑廊空间。

黔江草圭堂:土家族古建行研究

土家族民居建筑中有很多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既不同于汉族民居,也区别于毗邻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这成为了判定和识别土家族民居的特有标签。

3.2.1 转角空间——抹角房

在土家族民居中,有“地不齐、屋齐”的说法。即是在正房与厢房的交接处,不同于汉族四合院处理成天井的手法,而将正房的屋脊和厢房的屋脊简单直接地交接,形成一个转角空间,土家人俗称“抹角房”(图3.17),也形象地称“马屁股”。在正厢两房的屋脊交接处,用一根立柱支撑完成屋架转角,土家人将这根立柱称为“伞把柱”“将军柱”。将军柱处的屋顶结构转换看起来非常复杂,土家族工匠却处理得有条不紊,充分展示了他们人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随着生活改善及人口增加,原来火铺房作为厨房的功能逐渐退化,而抹角空间通风采光不好且结构复杂,空间不方便使用,于是土家人将抹角房改作宽敞的厨房,而火铺房只是用于堆放一些刚收来的蔬菜瓜果或熏制的食品。抹角房上面通常铺设“条楼”,将食物挂在条楼上进行熏制,不铺设条楼的情况下就把炉灶设置在板壁窗洞处的旁边通风透气,将“将军柱”和转角屋架结构形式直接露出来。由于“抹角房”通常作为厨房,空间又比较宽敞,所以“抹角房”也成了土家人自家聚餐、烤火(也在此间设火铺)、储藏杂物的地方。抹角房室内实景照片如图3.18所示。草圭堂的“抹角房”是土家族典型的将军柱转角空间,只是调研时建筑已损毁严重,不太能够推测当初的具体功能。

 

图3.17 抹角房平面示意图

 

图3.18 抹角房室内实景照片

3.2.2 夹层空间——阁楼

在土家族民居中,阁楼空间丰富多彩,阁楼上通常不住人,只是部分区域可上人。阁楼一般用作储物功能,主要用来存放五谷杂粮,如丰收的玉米、稻谷、红薯等。阁楼一般通过“条楼”或“板楼”两种分隔方式来分隔室内的上部空间。“条楼”是在厨房、道房和一些次要房间的天花铺设的木条或者竹条;“板楼”是在人间和卧室的天花铺设的木板。“板楼”可上人、堆物,不影响下部空间的使用,分隔房间的板壁一般只铺至板楼下,利用外部梯子可上下阁楼。而条楼是不能上人的,主要是用来放置需要干燥的杂物或者悬挂需要熏制的食物,因为条楼上下空气流通,下方往往有炉灶、火塘等,可起到加强烘干防潮的作用。为了配合阁楼储藏功能的使用,山墙上部常常也不加板壁,使屋架露明以利于通风透气。这一点在草圭堂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右边厢房上的阁楼山墙上部都是没有板壁的。堂屋是不能装楼板的,因此在室内空间上完全是上下贯通的,没有阁楼空间。阁楼实景照片如图3.19所示。

 

 

 

 

图3.20 凹廊位置示意图

3.2.3 灰空间——檐廊

檐廊空间在土家民居中应用很广泛,是介于室内空间(如正房、厢房)和室外空间(如院坝)之间的灰空间。武陵山区下雨的日子很多,为了避免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过程中淋雨,廊道空间就成了必然存在。同时,如果做了农活回家,廊道空间也可作为一个过渡空间,避免将鞋上的稀泥带入房间。廊道照片如图3.23所示。

 

图3.21 凹廊空间形态分析图

在土家族民居中,廊道大致可分为3种:凹廊空间(图3.20)、内回廊空间和外挑廊空间。凹廊通常设在堂屋的入口位置(图3.21),堂屋后退一个柱距与出挑的檐廊在局部形成的“凹”形的灰空间,土家人非常形象地把这样的檐廊空间叫“燕子窝”(图3.22)。凹廊空间是非常巧妙的一个空间形式,土家人做农活回来可将犁耙、斗篷、蓑衣等挂在凹廊两壁,避免将泥土带进屋内。土家人也经常坐在凹廊下做农活,或者闲谈、纳凉、休息,因此,凹廊是土家人非常喜爱的一个空间形态。草圭堂中现存有三处凹廊,均处于堂屋和横堂的外面。

 

图3.22 凹廊示意图

内回廊通常设在院落四周,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将房屋联系起来,而且也将前后的房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环线,具有遮阳避雨及休息的功能。在结构上与房屋是一体的,或挑或凹,有时在局部也独立设置。草圭堂一进院落有一圈明显的内回廊空间,如图3.24至图3.27所示。

 

图3.23 廊道照片

土家吊脚楼厢房部分的挑廊,有的是三面设廊,呈转角状,叫“走马转角楼”;有的是“L”形走廊(图3.28);也有的仅仅在厢房外设一字走廊。因土家族将这种带吊脚和出檐的厢房称为“千子”,所以这种形式的廊道也被称为“转千子”。草圭堂的左边厢房上有一两面设廊的转千子,站在转千子上,视野开阔,登高望远,非常惬意。特别是在下雨天,看着雨滴从出挑的檐廊上慢慢滴下,看看远处的农田,感受阵阵微风,颇有一番意境。草圭堂左右厢房的挑廊空间并不对称,右侧厢房是一字形挑廊(图3.29),栏杆是石料堆砌的纹样,空间格局上要比左边显得封闭内敛得多。如果说内回廊的空间形态是向建筑室内空间聚拢的灰空间,那么土家族民居吊脚楼的外挑廊空间则是向外发散的,前无遮挡,格局非常开放,在空间上强调与自然沟通。

 

图3.24 一进院内回廊位置示意图

 (www.xing528.com)

图3.25 一进院后廊实景

 

图3.26 一进院前廊实景

 

 

图3.27 一进院落廊道空间分析图

 

 

 

图3.28 左厢房“L"形外廊

 

 

 

图3.29 右厢房“一字形”外廊

3.2.4 庭院空间——院坝

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体现在庭院空间的组织和其空间形态的设计上,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礼俗风情都物化体现在其中。土家族民居中,庭院空间很少封闭起来,或一面、或两面,甚至三面都是开敞,并无围合,在空间形态上非常开敞,因此土家人把庭院空间称为“院坝”。土家族民居通常房屋前多有一平坝,或平行于房屋(正屋),或在房屋斜前方的台地上。院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粗糙一点的院坝就是表面没经过任何处理的茅草地院坝,或者经过简单处理的素土夯实院坝;有的经济条件较好又比较讲究干净的人家,通常在院坝铺上石板,这样下雨天也不会泥泞而且还可以用来晒粮食,所以又将它称为“晒坝”。而有些院坝受地形限制,平地不够的情况下就分台;甚至没有平地的情况下就直接筑台。

总的来说,院坝的大小、形式与正房和厢房的面阔开间、围合方式和场地的地形地势有关。草圭堂共有3个院坝,最前方的入口院坝是茅草地院坝,第二级院坝是巨大条石铺筑而成的台地,第三级院坝中间为石板铺筑,两边为草坪院坝。草圭堂院坝位置示意图和空间分析图如图3.30和图3.31所示。

这三级院坝的空间形态非常有趣,呈现出由开敞到封闭的一系列递进关系。第一级院坝的空间形态最为开敞,除一面和二级院坝形成的近3 m高差有所界定以外,其他三面都没有围合,直接向外开敞,开敞程度最高。二级院坝(图3.32)由呈三合水的一进院落建筑进行了三面的界定,仅仅一面向外开敞,开敞程度有所减少。三级院坝(图3.33)是三个院坝中开敞程度最低的,由呈三合水的二进院落建筑和一进院落的正房部分共同围合起来形成四合院,但是与汉族的完全封闭的四合院庭院又有很大的区别,由于二级院坝和三级院坝的比较大的高差,使得人站在三级院坝里视线依然可以越过一进院落正房的屋顶直接看到对面秀丽壮观的笔架山,视野依然非常的开阔。

 

图3.30 草圭堂院坝位置示意图

 

图3.31 草圭堂院坝空间分析图

 

图3.32 二级院坝实景

 

图3.33 三级院坝实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